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爆破方式对深埋球形洞室进行开采,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推导出爆破应力初始最大应力波波峰作用下深埋球形洞室围岩的弹性区和塑性区分布,以及塑性区半径的公式表达。总结深埋洞室围岩参数对爆破应力的影响,洞室内壁距离炸药爆点越远,爆炸对围岩的影响越小;岩体强度越大,爆破应力在开采中产生的爆炸效果越小;爆破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效果随着地应力的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规模宏大且围岩地质条件复杂,尾水调压室洞径达48 m,大型穹顶面临着局部高应力条件下应力集中区的脆性岩体破裂问题和两翼松弛区的变形稳定问题,而不同的开挖方式将明显影响开挖过程的应力损伤和松弛变形控制效果。采用FLAC3D建立了白鹤滩右岸尾水调压室"槽形开挖"和"环形开挖"方案的数值模型,基于白鹤滩岩石力学特性定义了脆性玄武岩启裂强度的标准,并且采用三维空间等值面技术比较了开挖应力集中程度和范围,从而对开挖应力损伤、松弛变形、塑性区分布等特征进行了比较说明。研究表明,槽形开挖有利于控制应力集中和提供有效支护时机,可作为优选方案。此外,在局部应力型破坏风险更高的部位,建议采用平行于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槽形开挖,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顶拱中部应力集中和侧翼松弛变形。研究工作采用数值分析进行大跨度穹顶施工方案比较,可以为类似中等至深埋地下工程施工方案比选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19)
根据某地下厂房结构特点及地下厂房洞室群的优化在岩体结构模型概化设计,提出了地下厂房的2种开挖方案,并对这两种开挖方案进行对比及优化分析,得出两种开挖方案下洞室围岩变形和应力情况。对各种布置方案、支护措施、施工开挖程序采用三维弹塑性损伤有限元对厂房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进行了分析论证。根据数值分析的论证结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工程要求的实施方案,使理论分析与工程实际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王俊义 《中国科技纵横》2009,(12):153-153,155
本文通过对某地下洞室群施工,研究地下大断面洞室开挖技术,根据监测数据研究围岩的变化规律,确定在不同围岩状态下及大跨度地下洞室群在川类围岩中开挖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降低支护费用和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5.
水利水电工程中,当水工地下洞室不得不穿越对断层破碎带时,分析围岩稳定性并提出建议是进行设计工作的必要条件。为了得到在断层破碎带中围岩的最佳支护密度,对渡口坝水电站引水隧洞的断层破碎带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提出几组不同支护密度的方案,通过计算得到各方案支护的结果,最后分析得到其中最为可靠、经济的支护方案。研究成果对存在破碎带的地下洞室的设计、施工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复杂水工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借助数值模拟和监测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对边坡分步开挖进行了全过程数值模拟,计算了边坡施工过程中典型支护点的位移值和应力值。计算表明边坡施工中不存在塑性区,仅在边坡底部存在局部拉应力区。针对典型计算点,结合锚索应力计计算值和监测值对比分析了边坡受力特征,边坡的应力变化主要受边坡局部应力调整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多点位移计计算值和监测值,边坡变形主要受开挖扰动和卸荷回弹影响。边坡未出现突变现象,表明支护设计合理。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地下洞室开挖支护过程中,围岩变形及围岩失稳的问题,本文以铁法矿区晓明矿采矿巷道为研究对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对晓明矿北二采区回风上山巷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只要选择准确的参数,采用合理的方法,就可以对地下洞室开挖及支护后,围岩的变形及其稳定性的问题作出准确的预测,为将来的施工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9,(7)
根据玛尔挡地下厂房结构特点及地下厂房洞室群的优化在岩体结构模型概化设计,提出了地下厂房的2种开挖方案,并对这2种开挖方案进行了对比和优化分析,得出两种开挖方案下洞室围岩变形和应力情况。  相似文献   

9.
该文章采用有限元COMSOL软件模拟隧道开挖变形,建立了三隧道开挖变形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从而进行研究分析。表面沉降量以及隧道周围塑性区域是重要的预测开挖过程中必要的的参数。为了计算地应力,需使用两个研究步骤。在第一个研究中,计算隧道开挖前土体的应力状态,在第二个研究中计算土的位移。  相似文献   

10.
赵天彪等 《内江科技》2014,(4):119-120,150
<正>本文结合云南牟定县安益矿区高边坡,根据工程地质剖面图,利用现场调查结果和试验数据,建立起边坡的三维模型。采用FLAC-3D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该高边坡开挖后的变形量、应力分布和塑性区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变形量小,最大变形量为4.4 cm,以竖直向变形为主;边坡开挖后呈现出明显的应力释放现象,表层岩体  相似文献   

11.
超大地下硐室开挖后,巨大开挖断面的围岩稳定性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若仅采用高强度、高密集的支护,不但成本巨大,还会集中应力无法得到一定释放,在大埋深情况下还会导致岩爆等动力灾害发生。本文根据地质资料,使用离散元软件PFC进行精确建模,通过计算,得出硐室周边极易失稳的关键部位,并提出支护建议。而后针对开挖硐室围岩参数进行折减,开展硐室围岩敏感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将石油储存于地下是建设大型石油储备基地的重要方向.其中地下开挖洞室作为战略石油储备的方式之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由于其复杂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地下开挖洞室防渗和稳定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主要谈谈地下开挖洞室稳定性和几种防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水平软硬互层岩体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与层厚之间的关系,采用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2D对不同层厚条件下水平软硬互层岩体隧道开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平软硬互层岩体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规律和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开挖跨度相同时,随着层厚的增加,隧道围岩塑性区、隧道顶板下沉量和最大主应力均出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隧道的开挖破坏了岩体天然应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洞室周边岩体将向开挖空间松胀变形,形成新的应力状态,给出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力学行为与一般规律,以期为隧道开挖与支护的设计、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众多工程实践表明,隧道富水围岩在渗流作用下会导致岩体产生软化,富水隧道在开挖扰动后围岩较差的开挖洞室将持续变形,极易引起突水、突泥及坍塌等风险,处理该问题是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点技术难题之一。本文通过从阐述流固耦合基本原理、地下水对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入手,对渗流作用下隧道失稳机理进行阐述;分析隧道线型布置、施工进度安排、支护手段等对围岩稳定性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阐明柔性支护的原理。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有限元COMSOL软件建立隧洞开挖的二维模型,并对隧洞开挖期间的岩土力学承载力进行数值模拟,在隧洞开挖过程中,临近开挖区的塑性区形状和地表沉降量等重要参数的获取,对整个隧洞开挖地区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数值模计算出隧洞开挖过程中临近开挖区的塑性区形状和地表沉降量。在现实的隧洞工程中,通过隧洞开挖会对周围的岩土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变形,改变了周围地形的应力状态。通过COMSOL软件模拟分析,模拟隧动开挖时岩土体的力学性能,得出土体在开挖过程中的状态。对现实中的隧洞开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依据洞室围岩的结构破坏特征,分析场地的地质构造、地应力作用特点及洞室开挖布局所产生的应力变化,结合地下水作用等因素,分析判断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有效可行的洞室围岩加固措施。应用该思路在3#石窟东区洞顶进行加固,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加固后运行两年多来,洞室围岩未发生不稳定变形。  相似文献   

18.
周德 《大众科技》2011,(11):82-83,93
文章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云桂铁路思林2号V级围岩浅埋偏压条件下隧道初始状态、开挖后支护两种工况下的围岩位移、应力分别进行分析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偏压隧道最不利位置出现在隧道偏向山脊一侧的拱脚处:而实施初期支护能保证围岩的稳定性,且设计的初期支护方式能够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大岗山水电站地下洞室开挖揭示的地质情况,结合洞室围岩分类评价标准,研究施工环境同围岩分类之间的关系,利用围岩自稳性,对支护方案优化设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深大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内力与变形分布研究是保障基坑和支护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以某城市地铁车站深基坑为工程依托,对其在开挖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基坑开挖过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将模拟计算数据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基坑支护结构位移和内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监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该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