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以及应用型人才。为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合理就业,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与企业搭建沟通的桥梁,实现学校企业的有效合作。但在目前的社会情形中,校企合作面临诸多发展瓶颈,如国家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传统观念以及企业机制等。高等职业教育应从以上问题着手,积极致力于校企合作的建设中,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柯倩 《科技创业月刊》2020,33(4):98-100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需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革,建立校内校外教学监督体系,并且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为社会输送应用型的人才,使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融入社会,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推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探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创业教育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目标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因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日剧增,为了寻求新的发展,校企深度合作形式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渠道之一。基于此,本文展开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相关思考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入手,旨在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实际上指的是在我国职业教育中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践教学的一种样式。随着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各大技工院校也在逐步向校企合作方向转型,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采取理论与实践教相结合的原则。在发展传统教育基础上,逐步在探索市场、企业相结合教学模式。以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为根本,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宗旨。面向企业实行校企合作,推行订单教育新模式;把优秀企业请进来,共同制订有关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给学生贯输先进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理念,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融入社会、缩短企业后备技能人才的培养周期;促成企业、学校和学员多赢是教育大力发展的形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学校谋求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方式,我们要借鉴欧美国家高职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活力,强化高职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本文系统地详述目前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分别是订单式培养、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以及校企共建基地等,同时文章从合作意识、高职学校和企业等维度指出目前我国高职校企合作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管理机构和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创建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创建高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形式,探索高职园林专业的校企深度合作的运行办法.为专业自身发展、接轨市场、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谋求一条新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朱宽胜  葛涛安 《科教文汇》2014,(31):171-172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学校谋求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方式,我们要借鉴欧美国家高职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活力,强化高职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本文系统地详述目前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分别是订单式培养、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以及校企共建基地等,同时文章从合作意识、高职学校和企业等维度指出目前我国高职校企合作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管理机构和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艾 《科技广场》2012,(6):248-250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适应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自身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产物,也是我国公立高校解决自身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的有效途径。在全国高校类型体系中,独立学院属于教学型学院,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上,要求学生具备较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独立学院向社会输出有竞争力人才的有效保证,也是企业培养高技能、较强实践型人才的需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人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则可以达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模式。本文研究和探讨了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动因、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凌 《科教文汇》2014,(20):55-55
现代化教育的模式越来越多元化、国际化,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学生就业方面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这不仅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问题,也是企业获得人才的很好的机会与方式。校企合作是企业与学校寻求共同发展、满足各自利益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的组织形式,这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在办学模式上的新突破,也是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市场经济下的职业教育,应该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本文对校企合作的意义、模武和如何深化校企合作进行了探讨,以期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11.
李琴君  李平 《科教文汇》2014,(20):140-140
高职教育要求专业设置与生产结构的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本文主要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对高职学生职业成长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庄骁宇  刘金宝  孙凯 《科教文汇》2020,(14):103-105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社会行业联合的大方向,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又一创举。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横向课题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的意识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应当准确定位,充分认识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善服务机制和体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服务,充分发挥校、企、学生三方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和高水平技术,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提早适应社会,为建设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提供契机,实现横向课题质和量的提升,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3.
李庆 《科教文汇》2013,(29):95-96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建设和科技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现象日益突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效性是决定高职院校声誉与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因素,各院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提高教学实效性,促使高职英语转变为行业英语,从而促使毕业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以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现阶段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知识课程---“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为例,就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黄金来 《科教文汇》2013,(36):185-185,188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然而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的传授一个方面,还包括要培养出社会适应能力强、人格健全,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当代高素质技术型人才。高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开展应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通过建立全新的、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体制下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校企远程互动可视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系统实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关琦 《科教文汇》2014,(20):85-86
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开展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校企合作给英语教学带来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黄晓龙 《科教文汇》2014,(5):13-13,15
5S管理是目前运用在企业中较为成熟的,并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均将“5S”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石,培养优秀员工,以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在当今校企合作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引入企业5S管理模式,塑造高职学生的行为素养,是提升高职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产学结合,应当充分利用行业资源,面向市场,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应用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以区域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加强与区域行业合作交流以及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等三个方面对高职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践进行了论述,对如何加强与行业合作,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思路,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冯莎莎 《科教文汇》2020,(5):101-102
高职院校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大量的职业技能人才,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认识,推动我国工业化人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对于提升我国工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工匠精神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与工匠精神积极融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程与工匠精神的融合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