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物流业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先进科技已经广泛应用于货物出入库和存储中。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大型企业需求对从事物流或货运的车辆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该系统针对这些需求,结合RFID技术的特性,提出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方便有效的车辆管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以北京农学院图书馆为例,探讨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建设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自动非接触性识别技术,产生于二战期间,但直到近些年,才在国内外得到迅猛发展。本文以RFID为研究对象,阐述RFID的定义,对其组成、分类、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其技术优势所在。最后,介绍RFID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本技术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分析了FRID在图书馆各项业务中的运用,以及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业务、对外服务上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最后,对当前RFID在图书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伴随着电子、芯片技术的发展,基于无线电磁波通讯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不断完善,并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社会各行业的管理中。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先后引进RFID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条形码识别技术。凭借其非接触式、自  相似文献   

5.
郭娟 《科技风》2014,(7):233-233
简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原理,介绍了RFID的明显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也就是RFID技术是一种典型的非接触性自动识别技术,当前在生产、管理、生活等社会各领域都有用到这一技术,并逐渐成为主要的自动识别技术,本文基于RFID技术和SURF算法,提出了校园智能车辆管理模型,首先按照三层开发原则,将系统分为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现层,然后在校园智能车辆管理模型中采用SURF算法对车辆牌照进行识别,首先构建车辆图像的尺度空间,接着由一个64维的特征向量来描述车牌的特征点,并对两帧图像车牌检测时的特征点进行匹配,最后在车牌特征点匹配过程中加入几何区域限定。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SURF算法的车牌识别模型误差较小,并且校园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功能完善,能很好的对校园车辆进行智能化车辆管理。  相似文献   

7.
唐梅  孟伟  王玮 《科教文汇》2011,(36):203-204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本文介绍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雪  曹亚陆  徐琛 《大众科技》2011,(10):83-85
该系统是基于RFID的车辆管理平台,主要实现对车辆的安全管理。利用RFID技术远距离对车辆的信息进行读取。硬件方面。由AT89S51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控制射频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键盘模块、外围电路模块。软件方面,利用VB语言设计人机界面,显示各种信息,同时拥有双重密码保护功能,增强了车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童伟 《科技风》2012,(5):95
RFID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本文在介绍了对RFID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做出了分析研究,提出RFID技术在海南医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由于其抗干扰能力强、速度快和传输距离远等优点,广泛应用在无线通信领域。本文基于RFID技术设计车辆识别系统,实现对过往车辆的信息采集和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11.
凌轲  左韬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112-11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物体的识别。本文面向欲了解RFID的基本工作方式、系统模块以及在供应链上应用的技术人员和商务人员。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扫清RFID中的疑问和盲点。  相似文献   

12.
RFID技术在国外图书馆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桂林 《现代情报》2010,30(11):156-158
无线射频识别(RFID)在图书馆广泛应用,发达国家在完成RFID技术开发的同时纷纷抢占图书馆RFID管理系统的应用市场。通过世界各国图书馆利用RFID的历程研究,对各国的情况作了扼要介绍,对我国图书馆的RFID技术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Auto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AIDC) technologies, such a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has been promising for real time traceability, communic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of goods, assets and people. Despite this promising trend, health care sector has not fully embraced RFID technolog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how RFID technology can be beneficial for meeting hospital real time asset and peopl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prior to adoption of th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4.
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可以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助完成。这种技术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既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又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设备的操作快捷方便,且适合于各类人群使用。目前这项技术已被应用于图书馆中,也就是自助图书馆系统,为读者提供了完全自主的借还平台,在倡导个性化读者服务的今天使图书馆服务发生了崭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简单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RFID)面临的安全问题以及多种RFID安全机制的基础上,对带别名的双向认证机制进行原理的描述与性能的仿真分析,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实现和验证。  相似文献   

16.
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实现非接触双向通讯,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目的。利用电子标签的信息标示完成多目标识别,再通过单片机模块与PLC之间的通信,实现了对生产小车的良好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益和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生产综合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ivacy rights dilemma surround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echnology. As one example of ubiquitous information system, RFID has multitudinous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industries and businesses across society. The use of this technology will have to lead to a policy setting dilemma in that a balance between individuals’ privacy concerns and the benefits that they derive from it must be drawn. After describing the basic RFID technology some of its most prevalent uses, a definition of privacy is derived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To illustrate current attempts at controlling the undesirable side effects of RFID, Lessig’s cyberspace framework is presented. It is found that each of Lessig’s components is inadequate at preventing individual privacy violations in RFID. The main focus within this framework is on the norms of society. The social norm mechanism that addresses privacy issues in cyberspace is the Fair Information Practices Principles (FIPP). After an analysis of these principles, it is posited that the FIPP only deal with procedural justice issues related to data collection and omit distributive and interactional justice reasoning related to the actual beneficial and detrimental outcomes to the individuals whose data is being obtained. Thus, RFID is presen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many benefits that are provided by the technology in social exchanges, and the risk it carries of the loss of privacy. The new, expanded framework recognizes both sides of the issue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providing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privacy issues can be addressed with RFI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联机型非接触式IC卡门禁控制系统,提出了整个系统的实行方案。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和集中控制方案,由三部分组成:中心服务器PC、管理站LCD、门禁读卡器。与传统的门禁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重点阐述了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YHY502系列为射频基站的门禁读卡器工作原理及硬件和软件设计。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实时性好、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9.
杨伟琳 《大众科技》2013,(4):255-256,194
通过对在无线射频下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做好RFID基础工作,加强馆员和读者培训,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工作制度等应对措施,完善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