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科苑 《今日科苑》2009,(23):14-19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173公斤,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绕地球一周需时114分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相似文献   

2.
卫星轨道按高度可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等,一般把距地面数百千米到1000多千米的轨道称为低轨道。低轨道卫星具有信号传输时延短等优点,因此许多通信卫星采用低轨道。中高轨道的高度约为2000千米到3万千米。  相似文献   

3.
4月15日,我国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推举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二颗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约26分钟后实现星箭分离,卫星被送入近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6万公里、倾角20.5度的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标志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英目的GPS系统 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部署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研制,1978年首次发射,在1978至1985年间共发射了第一代试验型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卫星“布洛克1”11颗。到1994年3月,完成了由24颗第二代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卫星组成的导航定位星座系统。现运行的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分布在6个等间距的轨道平面上,轨道高度为2.01836万公里,周期约12小时,用户在任何时间都至少能看到4~6颗卫星,定位一次仅需几秒种,可实现全球范围连续、近实时的定位、测速与授时。  相似文献   

5.
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伽利略系统的原理其实和GPS相同,整个系统共有太空(Space Segment)、地面(Ground Segment)与使用者(User Segment)三个部分,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30个人造卫星(其中3个人造卫星是备用卫星以保证卫星导航不会因其中某个卫星故障而中断)与14个地面接收站,这30个卫星将在2004年到2008年之间陆续发射到距离地面大约24000公里的卫星轨道上,这个轨道向赤道面倾斜55-60°,就可以接收北纬75°以上的地区的讯号;  相似文献   

6.
海外传真     
<正>"猎户座"载人飞船首飞成功美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于2014年12月5日完成首次试飞,并落入太平洋预定海域,它的成功发射被视为"美国航天的新起点"。此次测试目的为在距离地球5800公里的高度,即大约15倍于国际空间站运行轨道高度的太空中,检验飞船的基本设计性能。这是自1972年"阿波罗计划"结束42年以来,人类首次将载人级别太空飞船发射到远超近地轨道的深空之中。地球表面首次发现彗星尘埃日本和美国的联合科研小组在从南极钻取的冰中找到了彗星尘埃颗粒,这是首次在地球表面发现  相似文献   

7.
3月31日凌晨,我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同时也是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的接力护送下,准确进入距地面3.6万公里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迈出了区域运行到全球覆盖的第一步. 这次卫星发射与以往有何不同?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实现了哪些技术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后,将发挥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2月29日,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鸿雁"星座)首发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该系统的建设全面启动。"鸿雁"星座建设完成后将具备全天  相似文献   

9.
目前,卫星定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对高山、海洋、城市等室外环境能够进行精确的定位。然而,当面临有建筑物遮挡的室内环境时,卫星导航定位的能力就大打折扣了。面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室内定位服务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人们对于室内高精度定位服务提出的更多需求,“羲和”系统应运而生。“羲和”系统是针对构建基于多系统融合的精确、泛在、智能化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的需求而提出的解决方案,该系统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支持的重点项目。“羲和”系统基于北斗/GNSS、移动通信、广播和卫星通信等系统,提供室内导航信号和室外卫星导航增强信号,采用协同实时精密定位技术,大幅提高室外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有效解决卫星导航信号到达个人移动终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北斗系统应用的精细化和延伸,与北斗的结合将有力地带动北斗走进公众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迅速弥补单一北斗系统与GPS等系统竞争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正>7月25日13时0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发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将气球卫星和BP-1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是一种采用垂直热发射方式的四级小型固体商业运载火箭,箭体最大直径1.4米,全长约20.8米,起飞重量约31吨,500公里高度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260公斤。此次发射是该型火  相似文献   

11.
正1月5日,备受瞩目的"天眼"高分四号卫星经历了为期一周的太空旅行,在距地球36000公里的太空为祖国发来了亲自拍摄的第一张"明信片"。这幅自36000公里轨道高度获取的分辨率50米图像,在世界上首开先河。太空中的"监视器""在地球同步轨道进行遥感观测,此前国际上还没有高分辨率卫星的安排。"国家国防科技工  相似文献   

12.
据悉,美国已经发射了两颗名叫“长曲棍球”的雷达成像卫星。目前均在轨工作。长曲棍球-1 号卫星是1988年12月2日在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执行任务时施放入倾角 56.97度,662~697 公里高度的初始轨道,至今仍在轨运行。长曲棍球-2号卫星是1991年3月8日由首枚大力神4型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入轨的,运行在倾角 68.0度、672~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年底,在人们欢呼迎接新年之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嗅碳”卫星“轨道碳观测者2号”,默默地传回了它拍下的第一张全球二氧化碳地图。这张图上,清晰地显示出了二氧化碳在地球表面的哪些关键地点被排放和吸收,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追踪二氧化碳在全球大气中的地理分布,从而弄清楚它们究竟是如何在地球系统中循环的。  相似文献   

14.
天兵 《科学中国人》1997,(10):27-28
我国今年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中国第1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多时次地监测可观测区域内地气系统的动态变化,从而大大提高对灾害天气系统的监视能力。 “风云二号”卫星的功能 “风云二号”卫星定点在东经105φ的地球静止轨道上。它是一个直径2.1米,高1.6米的圆柱体,重600公斤(发射质量1.3吨),采用自旋稳定,设计寿命3年。其有效载荷由观测分析系统,数传与云图  相似文献   

15.
科技短波     
正北斗距全球组网一"星"之遥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北斗导航工程实现2020年"开门红"。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三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我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29日,推力巨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头顶着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大功率通信广播卫星鑫诺二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直冲云霄,飞行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的近地点高度207公里、远地点高度35932公里、轨道倾角28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标志着发射获得圆满成功。人们在为这一空间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不禁要问我国航天技术究竟取得了哪些光辉业绩呢,创建于1956年10月的中国航天事业,半个世纪以来.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铸就了一系列举世公认的太空辉煌,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12,(4):7
2012年2月25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0月29日,推力巨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头顶着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大功率通信广播卫星鑫诺二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直冲云霄,飞行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的近地点高度207公里、远地点高度35932公里、轨道倾角28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标志着发射获得圆满成功。人们在为这一空间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不禁要问我国航天技术究竟取得了哪些光辉业绩呢?创建于1956年10月的中国航天事业,半个世纪以来,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铸就了一系列举世公认的太空辉煌,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两弹…  相似文献   

19.
命运     
章程 《发明与创新》2009,(10):46-49
我俩是在距地球180万公里处发现那颗小行星的,它的直径约有10公里,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它缓缓地转动着,表面的许多小切面反射着阳光,像是一眨一眨的眼睛。飞船上的计算机显示,它的轨道与地球相交,再过18天,这块太空巨石就要附落在墨西哥湾附近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声轰鸣,2004年10月19日上午9时2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一"风云"二号C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火箭起飞约24分钟后,"风云"二号C星已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卫星入轨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其实施了多次轨道捕获,在精密定轨技术的支持下,缩短了卫星完成定点任务的时间。 两天后,我们来到西安卫星测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