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季供暖是我国北方地区居民生存的基本条件,供暖系统能否正常运行,供热质量是否得到保证,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根据我国供热系统大量存在的水力失调严重、系统冷热不均、室温达不到设计要求等现象,从运行和管理的角度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温度较低,普通建筑一般都采用供热系统。选择什么方式的供热系统是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前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目前北方地区大都采用传统的供热系统,即热水供热系统和蒸汽供热系统。通过比较热水供热系统和蒸汽供热系统的优缺点,发现热水供热系统更具有运行稳定、安全和卫生等优点。热水供热系统的定压方式对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设置系统定压装置的目的在于供暖系统能在稳压状态下运行,保证系统内不倒空、不汽化。目前供热系统定压方式主要有膨胀水箱定压,即静水柱定压,补水泵定压,补水泵变频调速定压,气体定压罐定压等。以下对几种定压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供热事业的迅速发展,间接式集中供热系统在我国已逐渐增多,这种系统的运行和调节比直接式供热系统有许多优点,它不但容易保证供热质量而且节约能源.为在有条件的地方全面推广和大力发展间接式供热系统,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为供热事业服务,我们必须对各中系统的特点和运行调节方法进行系统认真地总结.  相似文献   

4.
一、目前的运行调节方案。在现有供热按面积收费的体制下,由于用户没有调节散热器流量的手段,通过散热器流量的多少是由供热企业来控制。因此供热企业可以按定流量或分阶段变流量质调节的调节方案进行运行管理,即供热网的总流量在整个供暖期内保持不变或分阶段变一、二次流量,而在该阶段内只根据室外温度高低来调节供热网的供水温度就可以满足用户的供热要求。因此,从技术角度看,一个供热网要做到正常供热,只要在运行中:A.保证  相似文献   

5.
热水采暖系统主要由热水锅炉、循环泵、补水泵、室外管网和室内散热设备组成。既要满足热用户的采暖指标,达到室内设计温度,又要使企业运行成本降到最低,这就需要对整个供热系统进行热力调节,以达到供热的最佳效果和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西藏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冬季供热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分布式太阳能供热系统为该地区实现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对西藏带补燃的太阳能分布式供热系统进行调试试验,从一次网、二次网温度变化入手分析了供热系统的运行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带补燃的太阳能分布式供热系统在西藏地区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热网监控系统可以帮助供热企业节约能源和提高供热效率,改变目前温度调节滞后、冷热不均状况;及时满足供热管网改变流量或者分时段改变流量的变化;可以准确地控制和调节热网的运行参数及运行状态;在满足用户室温达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提高企业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  相似文献   

8.
热水供暖系统对建筑物供热时,不仅要保证在设计室外温度下,维持室内温度符合设计值,而且要在其它冬季室外条件下也得到保证。不仅要求建筑物整体的平均温度符合设计要求,而且要求房间的室温波动在允许范围内。要达以上要求不仅需正确的设计,而且还需要对热水供暖系统进行正确的供热调节。  相似文献   

9.
供热监测系统的网络化是实现供热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采暖供热工程实施过程当中,供热管理部门往往很难及时了解到住户的室内温度变化规律和温度情况,对用户的室内温度变化和天气变化以及供热参数等无法进行及时地调整,使得用户的室内温度调控措施显得非常被动和滞后,供热监测系统能够对室内外温度、累计供热量、循环水量以及换热器的负荷等进行及时地监测,对运行的参数及时进行记录,有效保证供热的质量,优化监测系统的运行,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本文主要论述了供热监测系统的概念、构成、结构特点以及应用的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热水供暖系统对建筑物供热时,不仅要保证在设计室外温度下,维持室内温度符合设计值,而且要在冬季室外条件下也得到保证。不仅要求建筑物整体的平均温度符合设计要求,而且要求房间的室温波动在允许范围内。要达到以上要求不仅需正确的设计,而且还需要对热水供暖系统进行正确的供热调节。  相似文献   

11.
我国集中供热事业正在不断发展,供热面积在逐年增长,运行管理人员也将不断的增加,这无疑将增大供热成本。同时,广大热用户对供热的稳定性及供热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随时了解各换热站的工作状况和有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和室外温度对各换热站及时调节,使整个集中供热系统始终在一个最佳工况下运行,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供热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12)
中国的南北集中供暖分界线一般是以秦岭淮河作为边界的,秦淮以北的地区冬季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供暖,集中供暖相比于过去的单户取暖,具有更加环保、能源利用率高、取暖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势。供热系统管网如果在供暖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会直接影响广大居民的正常生活,并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北方冬季不时会有居民反映供暖不好,因此为了保证居民的正常供暖需求和避免经济损失,我们需要拥有一套成熟的供热管网故障诊断技术,来快速发现泄露位置,达到快速解决故障的目的。本文对供热管网的泄露故障诊断进行探讨分析,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集中供热系统(一次管网)中,经过换热站换热后,通过二次管网将热输送到用户,常常出现末端用户不热而前端用户过热的现象,这种供热系统失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系统内部流量分配不均,当满足用户所需的流量时,难以实现各用户环路阻力相等,从而导致出现近热远冷的不平衡现象。解决的关键是要在运行期进行系统平衡调节,使供热系统逐步接近水力平衡。供热系统的平衡对提高供暖质量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缓步提高。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极低的温度,供热成为了保障人们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环节。供热锅炉作为供热服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长时间运行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下,很容易发生机械故障,进而影响了供热效率及质量,其相关研究得到了人们的广范关注。本文基于对供热锅炉机械故障的概述与分析,就其控制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计量供热系统运行调节参数计算模型,利用De ST-h软件建立楼栋能耗模型,结合Matlab软件,对北京市某住宅楼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在不同调节工况下的计量供热系统楼栋动态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当楼内所有用户均进行一致的调节行为时,楼栋的流量波动幅度最大。当用户调节行为不一致时,调节用户的空间分布是影响楼栋流量波动幅度的重要因素,由于不同朝向的太阳辐射得热量有所不同,导致了不同空间分布的调节用户对楼栋整体的流量波动影响不同。综合来看,在计量供热系统中,楼栋的动态特性与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强度、用户的调节行为以及调节用户的空间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北方地区在寒冬来临后,气候寒冷,必须采取供暖措施取暖,保障人们冬季日常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国北方供暖主要采取的是集中供暖的方式,但是收到采暖方式、结构、管网等影响,出现了供热区域能效低与热力失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供热过程中热力调节问题的探讨,提供可供优化热力调节的方式,以期为保障正常供暖,消除供热失调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在拉萨地区冬季单独运行地源热泵系统时,存在着供热不足且地温失衡的缺陷。因此提出将太阳能与地源热泵联合进行供暖的运行方式。并分别建立地埋管系统与太阳能集热器的数学模型,以拉萨地区某工程为例,在测得冬季室外温度、地源热泵机组进出水温度、太阳能辐射强度变化以及房间逐时热负荷的基础上,通过静态分析法计算联合供暖系统的经济性。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独使用地源热泵系统,联合供暖系统的初投资要高3000元,但经过6.2年的运行后能收回多余的初投资。同时,对于热负荷远大于冷负荷地区,采用联合供暖的运行方式更具有经济性和环保性。  相似文献   

18.
鉴于我国冬季取暖时家庭独立供暖方式仍然普遍存在,为了满足环保、高效和便捷要求,提高舒适度,设计了一个智能家庭采暖系统。本系统采用电加热型取暖炉取暖,包括温度采集模块、继电器和电机驱动模块、通信模块、显示模块、输入模块等部分组成,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对取暖炉的供热过程进行控制,实现对环境温度的调节,满足节能减排,提高供热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城市集中供热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的一种主要形式,其热能耗费巨大。在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如何通过对供热系统的控制,使供热系统在保证优质供热的同时也能节约能源成为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由于供热过程非线性、时变、时滞、不确定等特性,小区供热普遍达不到控制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通过滑膜控制与预测控制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不但解决了预测控制中难保稳定性这一问题,而且减少了单纯的滑膜控制所造成的控制器的抖振问题。通过仿真,证明了该方法对供热系统的控制能够较好地满足应用需求,并且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此方案基于东营供热管理处的区域热水锅炉供暖设施,应用模拟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并综合考虑了冬季供暖运行中的几种常见情况。根据室外温度和供暖的面积,计算出实际运行的参考值,最终设计出锅炉房及交换站的运行指令表格。此次运行方案中一次管网和二次管网均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为区域锅炉最实用的运行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