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中的神秘天体——黑洞往往都在贪婪地吞噬着周围的物质,“捕食”的黑洞拥有一个面积很大的捕食器官,不断从外界吞噬物质,这个捕食器官就是盘绕在它周围的吸积盘。  相似文献   

2.
在宇宙间,没有一种天体比黑洞更能说明引力的成势了。黑洞不是黑的,也不是一个空洞,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天体。在很多有关黑洞的介绍章中,它往往被描写得非常可怕。黑洞之所以能在宇宙中“横行霸道”,是因为它拥有强到连光都不能逃脱的引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黑洞是宇宙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天体,它以巨大的引力不断的吞噬宇宙物质,它的引力之大,就连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也难以逃脱。虽然如此,但万物却无法看见它,即使你用强光照射、雷达探测,依然无法寻到它的踪迹。黑洞由此变得神秘,黑洞被喻为宇宙中的大漩涡。揭开黑洞的神秘面纱其实黑洞并不是洞,不是深不见底的空洞,而是比铁,比铝沉  相似文献   

4.
黑洞一家亲     
姜岩 《百科知识》2003,(2):28-28
如果一个天体质量足够大、体积足够小,那么它的引力大得就会连光都逃不出去。这种天体就是黑洞。黑洞有许多古怪的脾气。原先人们认为黑洞是静止的,后来人们发现多数黑洞应当是旋转的;原先人们认为黑洞是“只进不出”的守财奴,后来人们发现黑洞在吞噬周围物质的同时也向外发出物质和能量。  相似文献   

5.
黑洞是洞吗     
洞是没有表面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于洞在宇宙里的“变种”——黑洞而言,此前却还没有相应的证据,直到天文学家最近才予以发现。按照现有理论,黑洞是没有表面的,它有的是一个能量的水平面——这是一个界线,在其之后哪怕是一束光线也无法从这个宇宙的“咽喉”里逃逸出来。这种现象也说明,黑洞不可能被直接观测到。不过,现在研究人员却借助于此而获得了其它证明这种巨大的天体存在的证据。英国Durham大学的Christine Done和M arek Gierlins-ki试图将黑洞和其他一些宇宙中的异类天体——中子星进行比较。这种致密的物体在大质量星体爆炸时…  相似文献   

6.
潘希 《今日科苑》2009,(19):37-38
不论对普通人还是天文学家而言,“黑洞”一词往往是神秘、巨大能量和难以破解的宇宙现象的代名词。天文学家却通过精确计算认为,虽然物体难以逃离黑洞的吸引,但是进入黑洞内部后却永远不会达到引力场的中心。黑洞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特别致密的暗天体,黑洞中隐匿着巨大的引力场,因引力场特别强大,以至于包括光子在内的任何物质只能进去而无法逃脱。  相似文献   

7.
洞是没有表面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于洞在宇宙里的“变种”——黑洞而言,此前却还没有相应的证据,直到最近天文学家才予以发现。 按照现有理论,黑洞是没有表面的,它有的是一个能量的水平面——这是一个界面,在其之后哪怕是一束光线也无法从这个宇宙的“咽喉”里逃逸出来。这种现象也说明,黑洞不可能被直接观测到。不过,现在研究人员却借助于此而获得了其他证明这种巨大的天体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每个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黑暗的“暴君”。虽然它的臣民们看不见这位“暴君”,但是这位“暴君”却统治着伸展到数千光年以外的几十亿个“太阳系”。它在所有这些“太阳系”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早就在帮助宇宙塑造星系的未来了。这些“暴君”就是巨大的黑洞。自从天文学家于20世纪初预言黑洞的存在以来,它们看上去一直都像是一些奇异、古怪的东西,这些“荒诞”的天体违反了所有我们关于光和物质应该有哪些行为表现的理念。甚至天文学家们也陆陆续续地得到证据,证明宇宙中确实存在着黑洞的时候,它们看起来仍然充满了怪诞的色彩。1988…  相似文献   

9.
黑洞新发现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群奇特的天体,它们有魔鬼般的引力,贪婪地"吞吃"着一切靠近它的物质,甚至连自己的同类也不放过。这种连光也不能逃脱它魔掌的天体被天文学家形象地称为"黑洞"。人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但可以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伊群 《今日科苑》2004,(8):24-25
许多中老年朋友对“黑洞”这个词并不陌生,都知道它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神秘天体。虽然有许多人经常谈论它,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真正观测到它。据说由于其质量极其集中,所以引力场非常大,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或几个极强的旋涡,任何靠近它的物质都会被统统吸进去,甚至连每秒钟跑30万公里的光电波也会被牢牢的囚禁在洞内而无法逃脱。因此说黑洞是宇宙中吞噬万物的恶魔,是任何物质陷进去就再也逃不出来的无底深渊实不为过。  相似文献   

11.
“140亿年前,它只是一个点,体积小,质量大、温度高。然后这个点发生爆炸,并开始膨胀,温度也随之降低——宇宙就这样形成了。”解释宇宙起源的这一大爆炸理论已被科学家广泛接受。尽管如此,大爆炸理论只是搭好了研究的框架,框架里诸多问题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是依然悬而未解。随着宇宙探索进程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在诸如暗能量、黑洞、宇宙的最终命运等课题上有了最新发现:  相似文献   

12.
俗语有云:“天长地久。”的确,宇宙在时间上是无限的。但就一个具体天体来说,不论它是太阳、月亮,还是星星,都不是永恒存在的。天体像许多事物一样,有它的兴起和衰落的过程;不管这种过程是如何地长。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处于太阳系中。而太阳是地球上的光明和能量最主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暗物质与暗能量存在于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另一个宇宙之中,并且它们与我们所处的宇宙的膨胀有密切的联系。暗物质极有可能就是科学家所描述的反物质,它的许多性质与我们所熟知的物质的性质恰好相反。例如,在我们所处的宇宙中,物质会以发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可是在暗物质世界里,暗物质只有吸收能量的性质,因此作为一种能量形式的光也休想逃离它的魔掌。所以假如有光经过暗物质区域时,光只能被吸收而不能被反射。这样,暗物质区域就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黑洞”,暗物质通过这种不断吞噬能量的方式,在它的中心区域聚集了大量的高密度的能量,这…  相似文献   

14.
正一、何为"黑洞数"黑洞是茫茫宇宙中的神秘天体。黑洞密度极大,引力极强,任何物质经过它的附近,都会被它吸进去。曾有人猜测,百慕大三角洲的飞机和轮船离奇失踪,可能就是遭遇了黑洞。当然,这一猜测从未得到公开、正确的科学解释。在浩瀚无垠的数学宇宙中,也存在"黑洞"之说,即取任意一个数字不重复  相似文献   

15.
华兴恒 《百科知识》2021,(25):27-29
在茫茫宇宙之中,存在着一种极其神秘的天体—黑洞.由于黑洞的物质密度极大,引力极强,任何物质经过它的附近时,都会被吸进去,再也不能出来,即便是光线也难逃一劫.黑洞的名称由此而来. 其实,在数学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我们姑且称其为数字黑洞.所谓数字黑洞,是指无论怎样设置,在规定的处理法则下,最终都将得到一个固定的值.  相似文献   

16.
黑洞给我们的印象,总是时刻张着恐怖而漆黑的大嘴,不断吞噬周围的物质,自己不断膨胀和肥大,好像把整个宇宙的物质吞进去都不够称心。然而,美国耶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经研究认为,黑洞的体重也是有上限的,黑洞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生长了。这个上限就是大约100亿太阳质量的体重,再之后,黑洞就会在这个体重上徘徊。宇宙中还没有发现比这个体重更大的黑洞。  相似文献   

17.
问专家     
正黑洞中存在着惊人的能量,人类是否能从黑洞中获取这些能量?黑洞有着强大的引力,能吞噬周边一定范围内所有的物质,看起来我们根本没有机会使用黑洞里的能量。因为只要我们穿过黑洞的视界(即黑洞的边界),就会被它吞噬。但是如果换个方法,或许可以做到。理论认为,黑洞不是只进不出的,其中的能量也可以逃出来。也就是说,我们还是有机会把从黑洞里逃出的粒子收集起来。但是黑洞非常黯淡,一个质量和太阳相等的黑洞,发出的辐射相当于温度低于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黑洞能够吞噬一切物质。如果一个天体在黑洞的附近,一定会被黑洞所吞噬。由于黑洞的内部压力很大,任何物体都会被压得粉碎。黑洞长期吞噬物质,黑洞内的物质就有可能会被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天体。形成一个新的天体往往需要上千万年,甚至需要几亿年。由于它们长期处在这个环境当中,反而适应了环境。再经过几亿年的进化,新的天体也诞生了生命,只不过他们长期处在黑洞之中。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完全与我们地球不同,也许他们一旦脱离了黑洞就会受到严峻的挑战,甚至可能遭到毁灭,如同我们地球向太阳靠近,对地球来说也是世界末日。再者,…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I0007-I0008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仙女座大星系是银河系的近邻,科学家已经在该星系中发现了26个很可能是新黑洞的神秘天体,这意味仙女座大星系中隐藏着更多的“宇宙陷阱”。黑洞是一类拥有强大引力的天体,几乎不会发出可见光,只有当物质落入黑洞中时,会形成强大的.x射线喷流,大多数星系中央都拥有超大质量黑洞,它们就如同星系的“马达”,通过强大的引力场控制着整个星系,并以一定的速度旋转。超大质量黑洞较为容易被发现,而恒星级黑洞却是难以发现的“宇宙陷阱”。  相似文献   

20.
史蒂芬·霍金曾说:“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大于某个临界值,引力吸引最终会使膨胀停止并使宇宙重新收缩。”而这一情况我认为会加速宇宙大爆炸的进程,因为当宇宙开始收缩,黑洞也将更容易扑捉到猎物。这些黑洞在宇宙中难免会有相遇的时候,如果它们势均力敌,或者黑洞本身里面的某些物质不相容的话,那将会发生大爆炸,黑洞内部物质将会有一部分逃逸,而残存的将会继续踏上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