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2050年中国现代化目标、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目标和制造强国目标出发,通过全球增长模型,对我国2015—2050年发展状况进行长期预测,包括GDP、人均GDP、固定资本存量、研发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劳动生产率、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数据及其与美国的比值,表明2050年我国在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同时,还可完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与世界制造强国建设。文章还从经济强国、制造强国与科技强国三者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三位一体"的强国方略集,认为只有经济、产业、科技三大体系融为一体,才能形成相互需求、相互借力、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良性循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建设的三阶段。  相似文献   

2.
民航强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任务策略下的全民航共同奋斗的战略目标.在分析建设民航强国和创新型民航所面临的科技挑战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民航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增强民航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民航科技跨越式发展和实现民航强国的科技支撑引领的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胡鞍钢  任皓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2):1341-13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与战略规划,开启了我国全面建设世界强国的新时代。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发展道路选择无疑成为我国当前科技工作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中之重。文章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大背景出发,通过回顾我国科技发展历程与战略路径选择,从人才、科技、经济、产业相结合的多重视角,前瞻性地讨论了2050年中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政策与路径选择,提出了中国特色制度优势是实现2050年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最大保障。  相似文献   

4.
科技强国建设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文章从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意义出发,总结了科技强国建设的国际经验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科技强国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与科技强国建设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关系,探讨了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文章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科技强国,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要素质量,构建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强国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现阶段我国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中国已崛起为世界科技大国,但要实现科技强国目标还需要在体制和政策方面进行进一步改革。我国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时应具有创新生态系统观,需要从高科技产业需求、供给能力和制度设计三个维度出发看科技强国的形成与发展。最后提出,我国只有进行一轮深刻的体制创新,通过加强从下至上的科学决策体系、提升基础研究投入比例、破除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行政化和同质化、加大开放程度、重塑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增强科学文化建设以及让企业成为真正的科技创新主体,才能更快地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科学谋划和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系统分析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提出要在深刻认识科技强国格局的新变化以及准确判断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潜力和问题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和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制定分阶段实施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顶层设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重大创新产出导向,打牢基础、补齐短板、紧抓尖端,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新队伍。  相似文献   

7.
科技兴贸战略是我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政府要加强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重点产业和重点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完善出口贸易的服务体系,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拓展更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启了我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文章从科技指标研究的视角,梳理我国面向科技强国建设还存在的短板和发展潜力,指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近期需要着力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特别是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提高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国际专利申请水平。中长期看,要面向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强化科技人力投入和科研产出质量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能源产出率,从而实现从科技强到国家强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是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文章提出要从国际发展环境、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国家创新要求出发准确把握、深刻理解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核心要义。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再到全面支撑国家强的发展角度,阐明了"三步走"战略的基本内涵,并从顶层设计、创新体系、创新资源、创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若干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
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而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基本驱动力量。当前,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科技发展还处于"大而不强"的局面。文章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目标导向,明确了科技强国的内涵;在借鉴国内外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验基础上,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在内的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与美国的科技创新指标横向对比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技原创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我国科技原创力发展的实际状况,给出了在我国进行科技原创力评价的基本原则。基于构建的科技原创力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系统综合评价的具体方法及步骤,从而可用于不同区域间科技原创力的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2.
张沩 《大众科技》2014,(3):75-76
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我国电子电力技术发展的较为迅速。我国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电力系统,因此电力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一个不得替代的位置。电力系统中最最广泛的应用应该就是电子电力技术了,在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简单概述了我国电力的一些关键性技术,从而分析了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辉煌,但一些"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向未来30年的科技强国建设,首先必须深入探查问题表面症状背后的根源,找到制约科学发展的核心阻力,开出针对性的药方。文章通过对"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的历史脉络和我国科技发展"瓶颈"问题的哲学根源进行分析推演,提出"哲学的贫困"可能是我国科技发展"瓶颈"问题的根源;并从哲学对科学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哲学的贫困"是我国无法建立自主的科学体系、原始创新匮乏、科学大师缺失、学术生态恶化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针对哲学建设的特点和困境,引用孟子关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论述进行类比,提出哲学建设是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三十年之艾",应当采取"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的策略,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实施;同时,也要在哲学的引领下进行更加统筹平衡、系统深入、成熟定型的科技改革,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奠定现实和长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下,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开发利用"等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技园区发展"四众"新模式逐步兴起。当前科技园区存在运营模式混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尚未形成风险投资网络、科技与对应科技产业发展结合度不紧以及产业转型升级难等问题。可以通过探索科技园区运营模式、创新园区发展空间、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和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与"四众"新模式的紧密融合,寻找科技园区发展动力转换机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从实证的角度出发,研究和分析了中国电力电子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当前中国电力电子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经济性差,产业整体经济效益不佳等现象,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王冬梅  王向宁 《科研管理》2019,40(3):126-132
目前,我国高校在科技评价中,普遍存在“注重数量、看轻质量”的问题,对科研成果、科技人员的不恰当的量化评价,并与利益挂钩,导致科研成果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无法紧密的联系起来。尤其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行业背景浓厚,对科技成果的应用性要求较高,所以对于成果实际应用的考察应该成为行业特色高校科技评价指标中的关键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科技分类评价开展了探索与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科技评价的现状,探讨了当前行业特色高校科技评价的不足之处;然后基于科技评价的现状,本文提出了科技评价的三大基本原则:坚持分类评价、建立高效评价机制和建立特色评价体系。最后引入了灰色理论,研究了行业特色高校的科技评价模型,并且针对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重点确定了分类评价指标,提出了关于行业应用、学术成绩和行业指导这3个方面共19项分类评价指标,同时提出借鉴英美等国家比较成熟的科技评价体系来完善我国行业特色高校分类评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掌握大数据技术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力行业大数据的含义和特征,然后构建了在大数据环境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电力行业信息生态模型,最后在电力行业信息生态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电力行业大数据应用框架模型。【结果/结论】为了解决电力行业中信息生态失衡的现象,避免电力行业在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出现复杂性、无序性、不稳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2000—2009年科技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科技实力综合指标体系,比较分析福建省与沿海部分省市(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山东)科技实力的差异。基于差异分析,探讨福建省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提升福建科技实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