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粱凯  李廉水 《中国软科学》2004,(12):113-120
长江三角洲制造业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税收环境。本文从税收对经济以及制造业的影响入手,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税收环境进行了剖析,并从税收的角度探讨了外资投资制造业的动因。通过对制造业税收环境的分析,针对完善和优化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投资环境的要求,对促进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韬  赵树宽  马强 《现代情报》2011,31(4):145-147,151
信息化管理是带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推动力,是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化管理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推进企业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加快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实施企业信息化人才资源策略等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绿色制造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资源基础观和知识整合理论,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2010-2019年数据,建立面板Tobit模型探究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调节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信息化建设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软件建设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较硬件建设更强,且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互补充;(2)信息化建设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3)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存在阈值,环境规制程度较强地区的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的发展,制造业也表现出信息化发展的特性。为提高制造业的发展能力,企业主动引进虚拟化技术,实现特定空间内的多系统运行。虚拟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不仅提高其信息化的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制造业进步提供基础条件,完善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因此,本文通过对虚拟化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1997-2009年珠三角地区市域空间面板数据,从专业、空间和时间三个维度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制造业效率,同时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接乃至不相邻地区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其次,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规模扩张、产业水平提升以及产业信息化程度的增强,对制造业效率提升有着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第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呈现动态演变特征。2006年后,其产业规模扩张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逐步减弱,而产业水平、产业信息化与空间相关性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不断增强。第四,本文中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未发现统计上的显著联系。最后从协同机制、服务平台、智慧型服务产业和营商服务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洪焦  孙林岩  宫俊涛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76-1684
对59个国家与地区在1990年和2002年的制造业绩效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发达和发展中两类国家与地区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揭示两类样本中七类因素与制造业绩效的统计特征及其变化特点。实证结果表明,贸易、科技创新、能源环境、劳动力以及金融发展这五类因素对同类国家与地区间的制造业绩效差异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与1990年相比,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制造业绩效同贸易、需求、能源环境、基础设施的相关性在增强,同金融发展、劳动力的相关性在下降;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制造业绩效则同各类因素的相关性呈现全面上升的态势。本文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幅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要求,主要研究并分析制造业信息化促进工作的现状,总结出现有工作模式的不足,通过对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信息化促进工作融合前景的分析,提出基于互联网+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从而加快制造业促进工作模式的转型,加强企业对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了解,促进平台的应用和推广,带动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沈超  王学力 《情报杂志》2002,21(12):72-75
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服务水平、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讨论广州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广州信息化发展的环境、动力机制及制约因素,对广州信息化发展水平作出了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9.
黄焕然 《情报探索》2007,(10):82-84
介绍国内外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分析洛江区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洛江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制造业发展的特点,提出具有区域特色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整体水平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从效益提升、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3个维度构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作为衡量方法进行测度,并进一步从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总体处于"东高西低、梯度分布"格局;全国层面,人力资本和经济环境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明显,资金投入和外贸环境则起负向作用;区域层面,因区位优势不同,各因素的影响作用也发生改变,其中人力资本对西部地区影响作用最大,制度环境对中部地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外贸环境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作用被冲淡。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分配资金、平衡政策使用、加快经济发展、加大教育投资、优化外贸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个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呼伦贝尔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并对存在的信息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企业内部人员培训,企业外部环境改造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呼伦贝尔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毕克新  温暖  黄平 《科学学研究》2012,30(3):474-480
 从规模、技术、环境、战略和文化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组织的特征,探讨了信息化条件下流程导向型工艺创新组织结构构建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小型及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构建了符合自身条件的流程导向型工艺创新组织结构模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流程导向型工艺创新组织结构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在未来的10-20年内仍然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因此,发展制造业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世界工厂”的变迁为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结构框架。本文结合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信息化时代给制造业带来的变化,提出了中国要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海洋资源、空间争夺日益激烈,海工装备制造业成为各沿海国家及地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有利的政策支撑下,我国沿海省区掀起海工装备基地建设热潮。以我国沿海省区为研究对象,从市场需求、相关产业和发展环境支撑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和相关系数赋权法对其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指标与产业发展潜力的相关程度存在较大差距,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可以有效提高产业的发展潜力;各省区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潜力来源各有侧重,突出地区优势有助于协调区域资源配置实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将沿海省区按照发展潜力划分3个等级有利于地区产业发展途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已高度渗透到产业的各个环节,南海作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珠三角制造业重地,其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通过分析南海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提出对策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南海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南海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产业,是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辽宁省是我国主要的装备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一直是辽宁省传统的优势产业,其重型装备产品在国内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最近几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发展速度已经严重滞后于我国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辽宁经济的发展,探讨如何加速发展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以产业经济学为基本分析框架,通过产业集群理论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初步探讨了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对解决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的重要作用,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构建产业集群和解决装备制造业发展难的具体建议和措施,以期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应用工业工程,通过分析工业工程的功能和作用,说明只有按照工业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才能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机械制造业如何实现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这样大环境就要求机械制造业加快信息化的步伐,就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在实施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机械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84个地级市作为备选空间单位,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结合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水平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探讨了2005—2013年中国制造业新建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表明,国内经济环境、科技水平和信息化三大因素对新制造企业选址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不同地区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差异很大。沿海东部地区依托优良的经济环境与较高的科技与信息化水平强有力地吸引着新建企业落户;中部地区凭借产业集聚的推动、对外开放进程的深化与科技水平的提升,吸引着企业进行区位选择;资金投入是西部地区企业区位选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制造企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代表的管理数字化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特点的重要体现。本文介绍了装备制造业ERP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分析了未来ERP在企业中和各个行业的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