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正>智能船舶的设计、建造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船舶的主要功能包括智能机舱,而船舶智能机舱相关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并包括船舶机舱设备状态监测(即感知系统)与健康评估、辅助决策和视情维护等技术1)。机舱设备状态监测功能,主要通过设备上不同部件安装的传感器收集设备各个部件的运行状态信息,对设备工况和工作环境实行实时监测,借助人工智能及相关计算方法,对船舶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及时的、准确地评估和预判,预测低速柴油主机未来的有效工作周期,并对设备的多种异常状态或故障状态做出诊断,给出故障原因和维护指令,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诊断与合理安排设备未来的维修调度时间,  相似文献   

2.
徐绍衡(1945年-),男,研究员,上海人,现任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江苏省常熟市电子仪器厂技术总监。从事港口、航道、船舶计算机及自动化的科研工作四十年,在港口技术工程、航道技术工程、船舶科技工程、军用舰船自动化设备等方面均有造诣,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及国防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韩国知识经济部日前透露,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和现代重工业联手,成功研发"船舶通信技术"(SAN:Ship Area Network),并实现了商用化,该技术已承载到由丹麦AP穆勒有限公司(AP Moller)制作的40艘船舶中。  相似文献   

4.
早前的船舶航行通讯一般是依赖于指南针,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船舶通信导航设备已经向着综合化。随着网络化饿发展,船舶报警系统、电子海图以及导航雷达等也已经实现了技术的更新,在结合卫星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对于船舶位置的实时监测也越来越精确。本文在对船舶通行导航设备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的综合配套设计进行分析,以提高船舶在航行中的安全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针对老龄船舶轮机管理技术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在分析老龄轮机管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方面,重点对于辅助锅炉设备系统、船舶主、副柴油原动机问题、机舱管路系统、机舱燃油系统及其净化设备方面进行探讨,最后还提出了关于老龄船舶机舱安全体系运行管理的思考,希望对于今后的船舶实际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人眼中的大自然色彩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但人眼所能够感受到的颜色都可以由红(R)、绿(G)、蓝(B)三种基本色(三基色)按照一定比例合成得到,基于此原理,人们发明了彩色显示技术和相关显示器件来还原自然界的七彩世界,例如大家所熟知的阴极射线管显示(CRT)、弧光灯投影仪、液晶(LCD)和等离子体(PDP)等。  相似文献   

7.
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远超乎人类的想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于船舶的通信导航设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先进电子技术的运用给船舶航行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可以保证船舶航行的安全。所以,本文将探讨和研究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使用,以确保使用技术无误,保障安全。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航空物探技术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适合小面积大比例尺航空作业等特点和优势,是资源环境勘查领域急需的高新技术.进入21世纪后,国外先后有英国Magsurvey公司的PrionUAV无人机航磁系统(2003年)、荷兰Fugro辉固公司Georanger(2004年)、加拿大万能翼地球物理公司的无人机航磁系统(2005年)、加拿大卡尔顿大学Geosurv无人机航磁系统(2009年)、日本无人直升机航磁系统(201 2年)等无人机航空物探设备问世,在矿产勘查、UXO探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试验.  相似文献   

9.
彭辉 《科技风》2014,(18):49-49
目前,船舶电气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保障技术能够降低船舶发生故障的影响,保证船舶能够正常安全运行,在当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将着重阐述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技术现状,分析相关的保障技术,为提高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70年代船舶上开始出现自动化设备,早期的船舶自动化设备主要是为了节约人力,实现高效航行,设备的完好率对航行影响不大,用人工完全可以取代。90年代,国际海事组织(IMO)针对船舶的安全性、节能、排放等方面提出了强制性要求,船舶自动化设备成了船舶的必需品。船舶设备信息量最多达30000点,与大型工厂相当,船舶流动作业维修相对较难,因而自动化设备必须能够高质量运行并且百分之百可靠。整体来看,发展高可靠性低成本的船岸一体化航运自动化设备已成为实现绿色安全航运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轮机设备是船舶动力的核心,其是否处于正常的技术状态,是船舶生产是否顺利的保证,所以说搞好船舶轮机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目前,船舶轮机管理工作仍有许多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轮机管理人员综合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根据船舶轮机员职责,有明确的分工,职责范围分得比较细致,但由于科技的进步,船舶设备的完善及科技含  相似文献   

12.
船舶焊接技术是船舶工业的关键工艺技术。20世纪末,船舶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向于稳定平缓的状态,但近年来船舶建造业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为实现船舶工业的宏伟发展,促进船舶产业的进步和产业升级,作为船舶建造业最重要的加工手段焊接技术,必然纳入了现代化改造计划。结合行业及焊接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高效、高新的焊接技术,采用全新的焊接工艺流程,配备自动化焊接生产系统、先进的焊接机器人技术及高效的焊接材料,是船舶焊接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也为实现造船强国提供了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3.
船舶冷却水管路系统是船舶动力管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冷却水的循环带走多余的热量,以保证船舶设备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安全可靠地工作。介绍了某船冷却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原理,阐述了船舶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思路。并结合实船设计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由能量管理系统(EMS系统)、高级应用系统(PAS系统)、电量管理系统(TMR系统)、调度管理系统(OMS系统)、综合数据平台系统、机房监控系统和调度数据网系统(SPTNET系统)等系统组成。这些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之上,并通过网络技术与局域网(MIS)、互联网(Internet)相连,而网络的自由性和不安全性则会给这些系统的安全造成隐患,并且有可能对调度业务造成极大的破坏。为保证这些系统的安全性,将不同的系统按照不同的等级接入到不同的安全区中,区与区之间或系统与系统之间通过防火墙、纵向加密装置、入侵检测装置等作为防护手段,从而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显示器市场曾是阴极射线管(CRT)的天下,而目前,CRT正在被平板显示装置取代——平板显示行业的销售额在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平板显示领域中,等离子显示(PDP)、液晶显示(LCD)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并存,目前前两者技术相对成熟,但相比之下,OLED不需要背光,并且具有其他一些优点,例如,利用OLED制成的显示器,将不会有LCD那样不同角度的视图差异,而且比LCD色彩更艳丽,对比更鲜明,厚度也可以做得更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船舶的航行锚泊、货物的装卸、动力系统和船舶系统的运行、人员的日常生活和居住环境,以及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无不有赖于设置相应功能的辅机设备提供保障。柴油机调速系统是指能根据负荷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喷油泵循环供油量,协助操作人员稳定柴油机转速的装置。船舶辅机设备作为船舶的基本型保障设施,其运行安全性对于整个船舶的运行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现代化设备和先进工艺对提高产品质量、推进生产状况具有关键作用。在船舶企业中,焊接技术是制造工程的重要技术,高效自动焊接技术的提升能够促进造船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阐述了高效自动焊接技术在船舶企业的应用现状,分析高效自动焊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解决对策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9,(2):5
近期,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国家级多媒体数字出版实验室发布的测试报告显示:电子(纸)阅读器发展速度快,大容量存储优势明显,但诸多弱点使它还不能取代纸质书籍。2007年开始,该实验室先后购置两批14款国内外市场上的主流电子(纸)阅读器,采用专业设备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测试方法,从显示技术、操作功能、扩展能力等方面对这些产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电子(纸)阅读器产业发展迅速,不到两年全行业已完成一次换代升级.能够将内容和载体分离的特性,使其增大存储容量成为可能,这是受版面和尺寸等限制的传统书籍所不能比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现代通信中的各种数字用户环路技术(xDSL),包括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系统(H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系统(ADSL)、和甚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系统(VDSL)等方面的现代通信技术。对当前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技术分类和应用情况,进行一个基本的概述。  相似文献   

20.
在船舶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压力表在绝大多数设备中都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反映设备工作的状态,也能通过它排除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目前压力表已从最初的机械式发展到现在的电子式,配合电缆传输信号到监测报警系统,为检查和排查设备问题提供了便捷,同时也为船舶的智能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