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承资源观的理论要义,以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明晰了处于集群企业内部的战略性资源、处于产业集群层面的,共享性资源以及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出基于共享性资源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概念模型,通过剖析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阐明共享性资源是集群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另一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2.
杜健  耿帅 《科研管理》2008,29(3):68-79
本文基于企业资源观的理论核心要义,结合处于产业集群层面并为集群内部企业所特有的共享性资源特性,构建出基于共享性资源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概念模型。而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SEM),对该概念模型进行了数理化验证与修正,并通过明确共享性资源通过战略性资源作用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各种路径关系,进而阐明了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共享性资源刚性的集群企业风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集群风险成因出发,在简要评述国内外集群风险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现有集群风险成因理论研究的不足。构建了基于共享性资源刚性的集群企业风险成因模型,指出构建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共享性资源,也是集群企业风险产生的根本成因,并进一步提出共享性资源刚性理论。明晰了共享性资源刚性对集群企业风险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克服共享性资源刚性、化解集群企业风险、进而获取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与实践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的经济学理论观点进行了简要评述。基于产业集群的特性和竞争环境的动态变化,从自组织理论、共享性资源、博弈论和网络结构等四个新的视角分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界定了处于产业集群层面的共享性资源的概念及构成要素,阐明了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竞争价值两种观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理论基础、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和竞争优势的持续性三个维度对战略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中两种重要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基于传统竞争战略观点的战略信息系统,通过识别信息系统(IS)应用的战略机会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由于忽视企业自身特性而难以持续.基于资源基础论(RBV)观点的企业信息技术能力,通过调用和部署企业特有的IS资源为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提出了一种IS资源分类方式,并根据资源的六个属性进行描述,分析IS资源对信息技术能力和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指出信息技术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胡蓓  杨辉  黄蕾 《情报杂志》2012,31(6):202-207
创业人才通过获取特定的资源和信息提升个人创业能力,产业集群内部丰富的资源为创业人才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资源观角度探讨产业集群对创业人才学习的影响,可以为构建集群创业人才学习机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建立创业人才学习的四个内容维度结构:自我学习,业务学习,关系管理学习和企业管理学习.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实证检验了集群共享性资源对创业人才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集群共享性资源的三个维度(集体声誉、资源的交换与组合强度以及当地机构的参与程度)对创业人才学习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创新扩散系统要素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明晰了产业集群创新扩散系统要素、创新性资源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三者间的关系,构建出基于创新扩散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概念模型,分析了创新扩散系统各要素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耿帅 《科学学研究》2006,24(Z2):570-575
顺承企业资源观的理论核心要义,基于企业定位优势要素模型将具备李嘉图租金获取特性的战略性资源具体化为市场导向、企业家精神、创新和组织学习四大战略性资源要素,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法验证各战略性资源要素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通过数理统计方法支持战略性资源与企业竞争优势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中企业入群行为决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基于国内外产业集群企业入群行为研究进展分析,运用组织竞争优势理论.阐述了产业集群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在建立企业竞争优势过程中的互动关系;然后,采用Makadok理性预期模型分析了产业集祥和内部资源能力取得互补性的机理和条件,讨论了企业入群的意义和条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交易成本观点的战略理论与RBV理论:冲突与互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准  原毅军 《软科学》2005,19(2):22-25
交易成本观点的战略管理理论与基于资源观点的战略管理理论的联系和区别在国内较少有人系统比较。基于资源的观点能很好解释交易成本观点不能解释的企业异质性一系列问题,但忽略交易环节是其缺陷所在。交易成本是战略问题的基础,但其忽略了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仅从成本维度出发考虑战略问题。从文献发展来看,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是基于资源观点的理论整合、吸纳交易成本观点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嵌入企业组织的系统化管理,其核心是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运用资源基础理论探讨了知识资源、企业能力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表现为,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促使智力资本为载体的知识资源不断向核心能力转化。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的趋势加速了产业间竞争的速度,唯有比其它竞争对手更为杰出,才能从中脱颖而出获得胜利。为了创造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除了拥有价值性、稀少性、难以模仿且无法替代的资源,还需透过组织内部积极学习及整合的能力,才能更加阻碍竞争者的模仿及复制的能力,进而创造出持续性竞争优势。研究主要的目的是从资源基础理论和组织学习的观点来建构企业的竞争优势,并藉企业合作、技术资产、内部人力资本、管理愿景、配置能力和组织学习等要素建立衡量企业绩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资源基础观认为是资源的特性或者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本文试图从企业对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企业资源对于绩效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访谈确定了企业资源管理的五个维度,即企业资源获取管理、信息搜集和分析管理、企业产品和资源释放管理、企业内部组织管理以及外部关系协调管理。通过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本文实证了这五个维度构成了企业资源管理的内容。而后本文又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企业资源管理和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分析了企业经营历史和企业规模对于上述关系的影响。最后本文讨论了上述分析对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管理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林晖  陈莉平 《软科学》2004,18(6):90-9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和实践领域在竞争战略制定上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在剧变动态竞争的条件下,通过有效地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和持续地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运用日益受到重视的企业资源说理论,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的识别分析,阐明知识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并试图通过企业能力对核心资源进行整合,寻求在剧变环境下构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strategic role of data resources in emergent industries. We contrast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nd the relational view theories to examine how data resources can help organizations create and capture value. We compare two organizations from two different industries to understand how different types of data resources can provide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We also examine the role of strategic partnerships in capturing value created through the exploitation of data resources. We conclude that while data often serve as a required resource for entry into new markets, strategic partnership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capturing value created through the exploitation of data resources. The emergent partnership structures are remarkably similar across the two organizations. They target rapid market expansion through encapsulation of data resources within highly scalable web services and the use of standardized legal contracts. We also find that temporal decoupling between value creation and value capture can expose firms to the erosion of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gained through investment in data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