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人们只知碳的同素异形体有三种: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1970年,日本科学家小泽预言,自然界中碳元素还应该有第四种同素异形体存在。经过世界上各国科学家15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终于在1985年由美国Rice大学的柯尔、克罗托和斯莫乐在模拟宇宙长链碳分子的生长研究中,发现了与金刚石、石墨的无限结构不同的,具有封闭球状结构的分子C60。这种结构对于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具有广泛重要的意义,他们因发现C60而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金刚石和石墨被认为是仅有的两种碳的固体形态,直到1985年发现了以碳60为代表的富勒烯,从而使碳结构研究格外引人关注。碳60可由石墨碳棒电弧放电来合成,人们收集碳灰而忽略了放电后阴极上产生的沉积物。1991年,日本筑波NEC研究室的科学家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其中有一种奇特的、由纯碳组成的纳米量级的线状物,这种纤细而颀长的分子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碳纳米管。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美国化学家比勒发现大气圈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有些异样,大约一万亿个碳原子中有一个原子与众不同。它的原子核由6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量不是12而是14。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原子,大约每过5700年数量会减少一半,科学家们称它为碳14。一些想象力丰富的科学家提出一种方案,用它来测定远古动植物遗骸  相似文献   

4.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玻璃制品,例如窗玻璃、玻璃瓶等,最基本的成分是硅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硅。在元素周期表中锗与硅处于同一族,它的氧化物即二氧化锗也已经用于光纤玻璃中。科学家不免要思考:与硅和锗同一族的最常见的碳是否也可以用于制造玻璃呢?近日,意大利科学家发现,气体二氧化碳竟然也可以形成玻璃。不过二氧化碳形成玻璃的条件比较苛刻:必须在几十万个大气压的高压下,二氧化碳分子才可以形成玻璃态的固体。二氧化碳气体若要变成固体不难,冷却到-78.5℃就可以了,但这时的固体是很有秩序的干冰晶体,而要变成玻璃,必须让晶体排列混乱无序,加…  相似文献   

5.
吴凡 《百科知识》2008,(1):32-32
陨石中的钻石来自哪里? 在种类繁多的陨石中,被视为具有最原始性质的是碳质球粒陨石。早在1987年,科学家就在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若干个钻石结晶。当然,那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才得以发现的微小颗粒,大的直径是1~10纳米,平均只有3纳米左右。1纳米是10亿分之一米,换言之,被发现的钻石十分微小,难怪科学家把这极微小的钻石称为“纳米钻石”。这些钻石颗粒太小,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无法与人们作为装饰品而佩戴的钻石相比。不过,科学家却对这些钻石的生成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07,(11)
中国科学家和澳大利亚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了世界上生物入侵的一种新方式。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杂志刊载了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成果。这不仅是中澳科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3,(11):49-49
普通人到了海水中,可能就等同于半个瞎子,但莫肯族成员绝对不会如此。莫肯族居住在泰国的苏林群岛上,是一个为数几千人的现代吉卜赛部落。科学家发现,莫肯族成员的水下视力是普通欧洲人视力的两倍,几乎达到了人眼光学视力的极限。 莫肯族成员是传统的渔民,住在由数十只船组成的流动部落中,漂流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已经通过追溯基因的办法,确认了现代人类都是起源于非洲,他们在大约10万年前离开了故乡,走出了非洲.那么走出非洲之后呢?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不断迁徙和繁衍,到现在已经有超过60亿的人口遍布在全球各地.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各民族,各种族并不是固定地生活在某个地方,他们往往因为自然环境变迁、灾害、战争的原因自愿或者不自愿地进行着长途迁徙.  相似文献   

9.
科技情报站     
<正>科学家还原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当天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研究了引起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的陨石坑,进一步确认了小行星撞击地球当天的情形。科学家在陨石坑发现了一些碳屑以及各种混合的碎石,推测这些碎石被小行星击碎后,被撞击引发的海啸倒灌混合在一起。科学家还在陨石坑周边区域发现了许多含硫矿物,可在陨石坑中却没有任何硫的踪迹。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陨石坑中  相似文献   

10.
国外碳中和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明君  罗文兵  尹立娟 《资源科学》2013,35(5):1084-1094
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温室效应问题的一个重要环境管理工具.本文通过应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生成碳中和理论研究的知识图谱,深入分析了国际碳中和理论研究的知识基础和前沿演进轨迹,发现国外学术界的研究焦点放在了全球碳市场、碳市场设计、森林碳补偿和碳泄漏等关键难题上;通过对比分析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碳中和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揭示了碳中和制度演进路径,发现英国和澳大利亚在碳中和制度建设与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从联合国、国家、城市和大学校园4个层面解读了碳中和战略计划制定与执行情况;基于组织、活动和产品与服务碳中和案例介绍了碳中和的具体操作方法.最后,指出未来碳中和制度发展的关键在于碳补偿标准制定与推行和全球碳市场规范化程度.这为构建我国碳中和制度体系,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良性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技动态     
《今日科苑》2014,(1):34-37
<正>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由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效应,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更是直言不讳地将这一成果称为"这是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相似文献   

12.
人们曾经认为原子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粒子.后来原子被打开了,人们又认为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是基本粒子.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基本粒子的种类已远不止这几种.《打开原子的大门。向我们讲述科学家们是如何发明了光谱分析方法,并在地球上找到了氦元素,讲到了20世纪科学家们是如何打开了原子的大门,并从中解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能.本书曾屡获奖励,并被评为“科学家推介的20世纪科普佳作”.  相似文献   

13.
正金刚石和石墨是天然的碳同素异形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陆续制备了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三类非天然碳同素异形体,其中富勒烯和石墨烯的发现分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学奖。化学所的科研团队从表面化学反应结合固态生长合成化学的新视角出发,首次在铜表面上合成了具有本征带隙sp杂化的二维碳的新同素异形体——石墨炔,开辟了人工化学合成碳同素异形体的先例。石墨炔(Graphdiyne)是  相似文献   

14.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3):I0003-I0003
20世纪80年代,一种叫做布基球的C60分子结构被科学家发现,立刻引发了整个纳米科学界的革命。布基球的发现非常偶然,据说是一群科学家在研究星系气体云的时候,在星际空间观察到了C60结构,这是除金刚石和石墨外,人类发现的第三种完全由碳原子形成的分子结构。以布基球为标志的纳米科学给科学家提供一个广阔的研究舞台,科学家也因此发现了一些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比如,把两个完全由六边形组成的纳米管对接,是精细的工作。科学家发现,有时必须构建出五边形和七边形,才能让不同性质的纳米管合为一体,形成新的材料。布基球的内部可以嵌套另一个…  相似文献   

15.
李莉 《百科知识》2005,(6X):55-55
浙江省仙居县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摩崖石刻奇异古文字,经专家鉴定,此为古越族文字,这一发现是中国文字学上的一次重要发现。越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根据史书记载,越族应该有自己的语言与文字,但越族文字一直没有被发现。这里发现的文字,与出土的越国王室青铜礼器、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现在已经在地球上发现和命名了约170万种动植物,但实际上地球上的物种远远超过这个数。试图减缓物种灭绝速度的科学家和决策者们在这样一个谜团面前很没面子:没有人知道地球上到底生存着多少不同种类的动植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物种大约为300万种,现在则认为至少有500万种,但许多专家指出,保守的估计是1000万种。最近几年,科学家在对昆虫的调查中发现了大量新物种,有人估计地球上物种总数超过3000万种。有多少物种未被发现?不可否认,现在地球上还有许多新的物种未被人们发现。生物学家经常会发现大量的物种。在非洲…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月17日,科学家宣布首次在彗星尘埃样品中发现了组成蛋白质最基本的物质——氨基酸,从而为地球生命源自太空说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也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在太空探索上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碳原子的世界是神奇的,它既可构成最软的矿物质石墨,又能构成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获得碳的新结构产生了浓厚兴趣,基于这些结构,人们合成了许多新的衍生物,并制成了新的功能器件和相关产品,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T-碳前不久,我国科学家在碳原子研究上获得突破:由中科院大学物理学院苏刚教授等人通过理论计算预言的一种三维碳结构T-碳诞生,中外科学家联合研究团队成功合成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13-I0013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60年前,科学家詹姆斯一沃森和弗朗西斯一克里克发现DNA分子是双螺旋体结构,目前,科学家成功地在人类细胞中发现四重螺旋体DNA分子。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地     
奥米伽负超子的发现今年3月間,外国一个实驗室的科学家們发現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奧米伽負超子(Ω-)。超于是质量比质子和中子大的基本粒子。据称,这一发現在基本粒子物理学中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理論,把已发現的基本粒子分成若干“族”。科学家就根据此理論預言了奥米伽負超子的性质(象质量等)。所发現的奥米伽負超子的性质果然与預言很好符合。原来,它正好就是在具有10个成員的一个族中尚未发現的最后一个,这就为新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新理論被证实后,可以象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那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