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子奇  夏军  左其亭  张永勇 《资源科学》2009,31(7):1150-1157
本文介绍了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系统的总体设计、承载力数学模型的建立、软件系统的结构及应用。研究中通过计算在维系“良好水环境状况”目标下流域所能承载的社会经济规模上限来得到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在耦合了社会经济系统模型、水资源转化关系模型、水环境系统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编程技术将“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系统模型、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以及水环境承载能力计量模型中众多的边界条件、控制条件、可变参数及成果分析进行系统集成。所建立的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系统可有效地实现流域现状水环境承载能力的计算以及对未来不同时刻、不同频率来水条件下的承载力进行情景分析计算,为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环境监测数据的必要手段,在环境监测领域广泛应用,但现用的Access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要求单一、录入方式复杂、数据传输差错率高、导出方式老旧等缺陷导致数据管理效率较低,针对这些问题,青岛市开发了一套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水环境数据库,本文在传统数据库基础上分析并探讨了的优势功能和特点,通过实际应用,该数据库符合设计要求,基本满足了现阶段对于数据管理的需要,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来年,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基于WebGIS理论,开发集成化的太湖梅梁湾水环境监控数据综合分析和服务系统,为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和预警数据库提供实时更新服务。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系统架构研究、平台设计研究、平台日常维护应用研究等,重点对监测体系平台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太湖梅梁湾水环境风险评估预警平台采用分布式计算的设计结构,具有“水质查询”“、模型预报”、“监控预警”和“基础数据”四大类十二项功能,初步具备了梅梁湾域水质和蓝藻水华实时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之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加剧了环境污染。"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旨在充分利用先进的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的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科技部基础研究项目“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水环境基础数据库系统”为基础。对元数据在水资源、水文地质及水利工程空间数据库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项目在建立空间数据库元数据过程中参考了我国各部门出版发行的元数据标准,总结出建立空间数据库元数据特点。项目研究范围为西北六省区包括内蒙、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空间数据集内容以各省区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完成的1985年全国水资源评价和1998年全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成果资料为主。另外还有各省区独立完成的省级及地区级各大流域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成果。项目共建有34个空间数据库元数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水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协调决策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城市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定量描述,给出了经济效率与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函数,进而构建了城市水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决策模型。最后对山东省济南市进行了实例研究,得到济南市经济效率决策表与济南市2010—2030年水环境承载力决策表。借助两张表,可对济南市水环境承载力与经济效率的不同目标作出不同的决策,促进城市水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源与环境是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水环境的问题已成为最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从水环境的含义,水环境的容量进行了说明,以及对国内外水环境的发展概况和水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审计重点已从财务合规性审计转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水环境绩效审计的重点。在水环境绩效审计指标选取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指标的筛选和确定,构建了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某市用水审计的具体实践,对已构建的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具体的应用,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该市水环境管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辽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水环境承载力复合系统具有高阶次、多变量、多回路和非线性的反馈结构,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辽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仿真模型,以揭示辽宁省辽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有效性检验表明,所建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模拟预测和政策分析。预测结果显示,1996~2005年研究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波动性较强,水环境承载状况呈恶化趋势;水环境系统仍然是水环境承载力的决定因素,水环境管理的优化作用不断增强。基于此,设计了4个水环境承载力调整方案,并利用所建模型对各方案进行模拟预测,旨在为水环境承载力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认可。本文详细综述了2000年至2014年以来江苏省水环境质量状况,具体包括为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和饮用水环境质量状况,希望为江苏省水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11.
王惠香 《青海科技》2010,17(5):97-98
本文概述了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作用及分类,简要介绍了现有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分析了目前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兰薇 《科技风》2015,(3):164
本文针对水环境监测工作,首先概述了我国水环境检测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目前水资源保护的新要求,系统的论述了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可行措施,可以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4—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构建了水环境治理成本-收益的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数,运用因子分析评价水环境治理效果及其区域差异,并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中国水环境治理效果及区域差异分析表明:水环境治理效果相对较差,多数省份为低成本低收益型和高成本低收益型;水环境治理效果在省际、三大地带及六大地区间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水环境治理效果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规模、水环境治理力度和原生水环境均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环境治理效果,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工业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并重视原生水环境的生态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以及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的影响特点,设计了一套通用型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论证了该指标的正确性。最后,给出了几点减少隧道工程负面水环境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我国的水环境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当前的水环境状况堪忧,需要对水环境进行强烈的关注,并对水环境的将来进行科学的预测,目前对水环境的关注主要集中于污染的治理与未来趋势以及区域河流的水质预测,对全国整体的水环境现状关注较少,本文根据中国历年环境保护基本概况统计中的指标,选取2000~2006年的中国水环境基本状况为原始数据,采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未来的整体水环境状况进行预测,并针对拟合度对传统GM[1,1]模型和无偏GM[1,1]进行比较,最后运用精度更高的无偏GM[1,1]模型预测2007~2012年中国水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6.
曾秀华 《大众科技》2013,(12):85-87
针对惠州市各县区水环境监测的现状,结合近期水环境监测资料和水污染事件案例进行分析,指出离子色谱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实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离子色谱对推进惠州市水环境监测、水资源保障规划及工程建设、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流域水环境污染概况及特点入手,分析了流域水污染与城市水环境的相互关系,指出了城市水环境是流域水污染产生的决定因素,从而探讨了如何从城市水环境的规划建设方面缓解城市周边流域水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我国农村地区水环境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归纳总结国内改善农村水环境的经验与进展,研究提出预防和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5)
自然界的水环境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循环实现跨空间的各类水形态的转化。水环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活。水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利用生物监测技术对水环境加强监测,通过监测结果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水环境现状,从而实施针对性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本文介绍了生物监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水环境中应用的作用,探讨了水环境工程的中的监测内容,根据监测内容分析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旨在为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工程的系统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水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通过水环境监测分析,能够掌握水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国民经济规划、建设、领导决策、立法建制等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水资源环境的危机现状,之后对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