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国家和广东省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对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和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科研档案管理是高校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和实现科研成果效益最大化的作用。但随着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广东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应从增强高校科研档案意识和产权意识、建立切实可行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和推动高校科研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入手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2.
建设创新型广东,必须有大量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作为依托和支撑.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是广东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和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对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实力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面分析2010—2015年国家火炬统计数据,发现"十二五"期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快速增长,主要经济科技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整体呈现行业、领域、区域、规模、类型集聚发展的态势,但企业竞争力不够强、区域发展仍欠协调等仍制约着高企快速腾飞。基于广东高企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提出做优存量、做强龙头、做大中小企业、做好顶层设计等"四做"对策,以期进一步优化高企增量和调整高企存量,促进广东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科技体制改革中组织分权与PI制适用性问题,在整合经济学与管理学关于组织分权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科研决策过程的自身特点,提出了科研组织分权问题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下,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资助机构和科研机构的PI定义与PI制实践,总结概括了PI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通过历史回顾、制度比较和深度访谈,解读了科技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我国实行PI制科研组织模式的基本逻辑,提出课题制是PI制在我国的主要实践形式,PI制是科技体制改革分权过程的必然结果。针对行政机构(公共部门)、科研机构、弹性科研组织、科学家个体4类决策主体和科研问题选择权、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动权4类基本决策权讨论了PI制的适用性问题,发现PI的权力应有合理的边界,其适用性还受到科研任务、学科差异、资源共享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和高校科研管理的不断融合,暴露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以下共性问题:数据信息涵盖范围有限、资源共享机制缺失、科研过程管理不足、信息技术与科技管理融合不够、科研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匹配和科技考评机制不够科学。因此,具体化提出注重统筹安排、循序实施,强化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理念,推进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同时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科研管理人员队伍信息化素养的建设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1985年我国发出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后,五年来改革的主流是抓研究院所的改革;大系统科研体制的改革、企业和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的配套改革尚未大规模展开,出现了研究院所一头热、企业不积极的现象。因此科研体制改革必须进行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应用型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3个阶段3大硬件、1个软件,指出企业化转制的本质,分析了青海省科研体制改革存在的困难,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中采用的"二级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在科技重大项目组织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高校科研处与院系科研管理部门互动不够,针对目前的科研现状缺乏对重大项目的总体布局;高校科研处、教师与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的沟通不够,与科研相关信息的掌握不够及时、准确和全面.针对上述薄弱环节提出建议,改进"二级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从而完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提升高校在承担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科研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将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科技体制改革目标定位的核心技术、创新驱动;决策体制的顶层设计、服务导向;资源配置的资源共享、合理配置;成果转化的产学合作、协同创新;科研评价的质量优先、分类评价;改革方法的系统推进、各得其所;人才激励的符合规律、求真务实;科研环境的创新生态、竞争优胜等。  相似文献   

10.
林晓霞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48-152
广东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以政策扶持力度大、高含金量而闻名海内外,受到全球尤其是美国硅谷的华裔科学家的青睐。文章尝试从创新科研团队系列政策的内容框架、科学家契约精神与信任制、引进人才领域范围、产业导向、资助政策力度、经费开支、三级评审机制等多个方面对其特色与要点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广东省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广东省在推动原始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厘清科技发展思路、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整合创新资源、增强科研主体创新能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科研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方面入手,较为系统全面地对广东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进行战略分析并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研究成果相对指数,从科技管理体制促进成果产出和转化的角度,分析广东省2002—2015年科技成果相对指数及其变化规律,发现广东省科技成果的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科研质量下滑严重,技术推广以及成果转化薄弱,科研立项以及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进一步探讨广东省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国外科技智库的发展现状,从科技智库的资金来源渠道、人员管理模式以及研究成果传播3个方面归纳其运行机制的特点。在分析广东建设新型科技智库面临的形势和现实需要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宏观规划、完善制度和政策支持、注重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科研业务能力和构建开放型科技智库互动体系5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广东新型科技智库发展。  相似文献   

14.
摘要:科研信用管理作为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贯穿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广东省科研信用管理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调整,在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平台建设、宣传、共享与应用等方面取了一些成效,但整体上仍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文章从完善省级科研诚信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广东省科研诚信信息目录、明确科研信用管理各主体责任、推动科技伦理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发展对策,为科研信用管理体系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技术生态位视角构建广东省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Tobit模型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进行科技创新效率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科技创新效率在培育阶段和孵化阶段的平均综合效率分别为0.685和0.813,孵化阶段的整体科技创新效率高于培育阶段,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制约着整体效率的提升;科技政策、应用研究与实验发展费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是影响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从知识产权保障、成果转化、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全面系统分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广东高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制约广东高校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借鉴国际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成功经验,从科研经费管理、岗位设置与人员聘任、科研评价与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完善高校体制机制、推动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新型举国体制的内涵及时代特征,按照科研规律、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并以重大科技项目过程管理为核心,构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项目战略决策体系、组织实施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的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的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总结广东通过改革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探索构建的,多主体、多要素、全链条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及其实施科研项目揭榜制、成立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面向全国开放项目申请、推进省实验室重大平台建设等典型做法与经验,并进一步对标科技创新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投入与产出、研发与应用、固化与动态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为广东应对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和2001年,广东省先后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和全国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地方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其改革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本文分析了1999年以来改革的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广东省科研机构建设速度加快,但目前仍存在定位不清、布局混乱等问题。为促进科研机构更好地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服务,本文首先对广东省各市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进而结合威尔逊模型与场强模型,测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对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较弱的城市的辐射效应。研究发现:广东省各市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受创新能力辐射影响的城市对辐射效应的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广东省科研机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学仪器的发展标志着国家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广东省科学仪器研发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调研广东省科学仪器产业研发和需求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发现广东省科学仪器研发存在高端科学仪器被国外垄断、部分关键技术缺失、领先型的大企业少、成长型的小企业数量偏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配套产业不完善、区域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较弱、人才资源匮乏、仪器共享水平低等问题。据此,对广东省科学仪器产业未来发展,从创新能力、人才集聚、创新平台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