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的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渴望解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本文以《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在各个教学环节设置悬念,使学生不断产生新鲜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进而  相似文献   

2.
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从学生特征和心理着手,创设富有悬念、矛盾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只有创设富有"数学味"的问题情境,才能紧扣数学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设置悬念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如果把悬念设置在上课伊始,能激发学生急于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  相似文献   

3.
正悬念是欣赏戏剧、电影或其它文艺作品时,对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它本身是一种心理现象,可以唤起人们的注意,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情感的驱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我们如果有的放矢地创设一系列悬念,必定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力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一、构置情境,引发悬念在讲新课前,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悬念情境。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比如讲"余数的  相似文献   

4.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6.
彭广树 《科教文汇》2008,(20):106-106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7.
宋新爱 《科教文汇》2008,(16):64-64
新课课要求我们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一定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作为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8.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不发”、“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蒋惠花 《科教文汇》2011,(20):80-80,107
自卑心理(Self—abaSement)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诱因引起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性格上的欠缺.是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的自卑性格和心理.并可以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进行干预和纠正.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发现并发挥自身长处,使学生,本验成功、料立自信。  相似文献   

10.
张书明 《科教文汇》2012,(30):101-101,107
课堂教学的方法中,提问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常是老师负责提问,学生负责回答,因此也称为问答法。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能够真正对知识融会贯通。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提问法经常被使用.而老师提问的技巧也多种多样,例如趣味提问法、发散提问法、悬念提问法以及铺垫提问法等等,因此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提问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巧茹 《科学中国人》2014,(4S):175-175
教师只有设计出好的问题,创设悬念,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成为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不是所有的数学都给人枯燥乏味之感,不是所有的高中数学让人感觉高深莫测,只要你找到一种好的方法,借助好的渠道,就能使高中数学教学别开生面。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去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如何整体把握好每一章、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设计出一系列的贴近学生生活、能融合到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并发生冲突,又能很好的体现本节课数学思维的本质,同时又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悬念,让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思维创新和个性张扬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化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趣味化学实验,用“悬念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创新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明海 《科教文汇》2009,(11):125-125
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是在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要消除这种障碍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掌握学生心理状态,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时下,局限性和特殊性明显占据着高校声乐教学的"半壁江山",造成教师过份重视对学生传授歌唱的技能和技巧,而不关注学生的歌唱心理,使声乐教学中事倍功十半。因此,重视学生歌唱心理,正确发挥学生歌唱心理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搞好高校声乐教学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心理的重要作用,并对心理机制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一、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适合的学科之一,新课程改革更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情境激趣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讨论了小学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四种途径: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善用课件;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19.
自学能力只是自组织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的一方面表现,而自组织能力则是一切具独立性的社会活动的心理基础,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和行为定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自学能力去促成学生自组织能力的发展是有效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刘伟 《内江科技》2007,28(5):38-38,60
声乐教学是一种感情教学.声乐教师能否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学生的演唱心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