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不只是以求知为目的,并且实际上能够产生新技术.这种基于科学的创新往往发生在科学的前沿,并且与新行业的形成有关.但对这种创新的模式,理论上尚未深入研究.这篇文章通过对两个著名的案例(青霉素和晶体管的发明)的重新分析,对这一类创新的模式与动态进行了研究.基于科学的创新显示出由科学发现驱动的线性模式,依赖科学与技术的互动.这两个案例还显示:在某些行业,创新一直保持着与科学的联系,而在另一些行业,创新则由基于科学的模式转向基于技术的模式.这些发现对于政策和理论的含义也在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科学不只是以求知为目的,并且实际上能够产生新技术。这种基于科学的创新往往发生在科学的前沿,并且与新行业的形成有关。但对这种创新的模式,理论上尚未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两个著名的案例(青霉素和晶体管的发明)的重新分析,对这一类创新的模式、互动与动态进行了研究。基于科学的创新显示出由科学发现驱动的线性模式,依赖科学与技术的互动。这两个案例还显示:在某些行业,创新一直保持着与科学的联系,而在另一些行业,创新则由基于科学的模式转向基于技术的模式。这些发现对于政策和理论的含义也在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结合产业技术能力结构理论,通过对半导体和纳米科技两个行业案例科学、技术和产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试图发掘基于技术与基于科学的产业转化关系逻辑机理。研究发现,产业共性技术在产业属性转化过程中存在门槛中介效应;政府机构在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发挥着重要“创新推动者”角色,政府机构的作用强度和作用趋势引起了产业属性转化的不同方向。如政府机构重视并大力投入基础性共性技术创新,则引起行业向基于科学的产业转化;若政府机构重视并致力于引导应用性共性技术研发,则引起行业向基于技术的产业发展。该研究发现对发展基于科学的产业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建昆  雷家骕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479-1486
国家间追赶既是一种长期的历史现象,又是学界多年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国际上制药业中成功与不成功的“追赶”案例,通过分析成功案例中的相似点,以及不成功案例与成功案例的差异,初步论证了基于科学的行业中的“追赶模式”。它与基于技术的行业中的“追赶”有很大差异,主要是基于科学的行业中的“追赶”依赖于科学与产业的互动作用。研究发现,这种差异至少源于在基于科学的行业,制造能力难以直接提升为产品创新能力,因为产品创新依赖于科学上新的发现;在基于科学的行业的“追赶”,需要重视知识创造的追赶。本文的研究对于政府科技政策的调整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思路皆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科学的创新是指强烈依赖于科学进展、由前沿科学知识推动的产业技术创新,包含了新想法的产生、研究、开发、试制、生产制造和首次商业化的全过程。时至今日,基于科学的创新受到了西方学者的重点关注,他们围绕西方情境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但由于研究比较分散,研究视角、层次、问题的差异,特别是缺乏系统的文献梳理,导致这一创新范式在国内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讨论。因此,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识别出英文文献258篇、中文文献52篇。基于这些文献,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基于科学的创新的研究脉络,包括相关概念、特征、过程与模式以及创新范式的演进。同时,本文从创新维和企业维梳理了基于科学的创新知识框架。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科技创新中,科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全球创新范式正在从"基于技术的创新"逐步走向"基于科学的创新"。我国已经在"基于技术的创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未来需要重视"基于科学的创新"新模式,增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关注基于科学的学科建设,强调政府和企业对科学能力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已有文献大多笼统分析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而细化分析企业不同学习行为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基于科学/经验的两种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以我国230家制造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基于科学/经验的两种学习对创新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科学/经验两种学习密切相关,交互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3)环境动态性对科学/经验学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索在后发企业参与下从科学发现到创新实现,再到创新扩散过程中基于科学的创新机会的动态演进规律,发现基于科学的机会的形成和发展来自外部环境因素和后发企业内部努力的共同作用,其经历了科学发现的机缘产生、参与新兴科学研究的机遇形成、创新机会创造、创新机会释放、新一轮科学发现的机缘产生五个阶段。创新机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不同形态和特征决定了后发企业在不同阶段相应的行动要点,其具有“节奏性”和“序贯性”的特点。研究表明,在基于科学的创新中后发企业要充分认识“抢占先机”对创新总体局势的决定性作用,并通过跨学科、跨应用领域的融通发展,深度挖掘“显性机会”释放的“潜在机会”。  相似文献   

9.
对华大创新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究其"核心能力"形成的现实背景及构建路径,总结概括其"核心能力"的特征,从而为建立能够反映"基于科学的创新"模式内在规律的政策框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以华大基因为典型案例,分析后发企业开展基于科学的创新并实现赶超的过程。结果发现,引种式创新是后发企业开展基于科学的创新的一种主要形式。一些常常源发于发达国家的科学发现带来科学前景和创新前景,产生了新研究对象、新研究方法、新型科学家、新型科学工具、新型科研组织、新型研究材料等,形成了多重元素组成的复合体,即"研究种子"。后发企业在科学发现推动产生的相关产业尚未兴起和成熟之前,及时、快速地引入"研究种子"用于解决本土科学问题,并通过开展新兴科学研究和社会应用之间的转化活动、互促活动、融通活动进行可持续性的创新,即为引种式创新。引种式创新为后发企业如何在开放条件下发挥"科学"的创新驱动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回顾了创新研究从创新系统走向创新生态系统的历程、现状和问题,考察了目前关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框架和模型,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性、栖息性与生长性,进而考虑了建设和完善创新生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一种创新网络视角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创新网络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技术创新的新型创新模式。它作为相关企业知识交互作用的创新平台,为企业应对复杂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条件。本文旨在探讨创新网络交互作用特性,基于创新网络的视角,探讨技术创新的网络性,最后对我国创新网络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开放式创新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兴起,相关创新政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梳理开放式创新概念的发展脉络和各国实践,重点比较它同中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系统创新范式之间的异同,并探讨从系统创新范式转化为开放式创新范式所需要的政策设计原则和政策框架。在中国,开放式创新实践逐步出现,但现有的政策工具无法有效激励该创新模式。在创新范式转型的情况下,创新政策设计需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在现有创新政策体系中引入开放式创新理念,丰富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奖励"式政策工具;二是政府应通过公共知识库的建设进一步激发私有部门自下向上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从制度和管理创新看乡镇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乡镇企业的成功和失败与很多因素有关 ,乡镇企业的发展是经济制度、管理文化和竞争等环境因素与乡镇企业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相互作用、演化的结果。制度的拉动、激励、培育、压力是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 ,但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还有赖于乡镇企业内部技术创新和各管理要素的适时创新 ,有赖于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形成有效的整合。澄清乡镇企业成功成长的机理 ,对乡镇企业保持持续发展 ,直至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分析创新活动的内在机制,构建由知识创新、要素创新和创新实施组成的创新评价模型,设计开放式的三阶段创新评价指标框架,以实现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及全要素进行分阶段、分等级评估,引导企业全方位、实质性创新.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创新网络: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新范式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企业创新网络进行研究。首先从创新模式的发展史中描述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行为特征,以此提出了企业创新网络的概念和基本机构,并指出了企业创新网络的执行主体、集成对象、基本特征、链接机制和演变过程,以期对企业创新网络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Prior studies of open innovation have highligh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lows of knowledge between firms and external partners—such as flows of software code, technical solutions, or new product ideas—and how firms face a “paradox of openness” about how open to be to external sources while also appropriating value. There are increasingly flows of more provisional knowledge as well, in the form of product innovation rumors exchanged within online technology blogs. Our study objective was to understand how product innovation rumors are used by firms as both inflows and outflows of provisional knowledge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innovation process. Using interview data within a high-technology firm whose forthcoming products were the subject of rumor within technology blogs, we develop propositions regarding how inflows of product innovation rumors affect innovation decisions (while addressing concerns about appropriability and intrafirm knowledge flows) and how outflows from firms may affect stakeholders outside the firm (through selective revealing and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blog editors). Product innovation rumors in part address the paradox of openness by forming an informal means of open innovation alongside formal processes, and we suggest further 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this domain.  相似文献   

18.
创新集成与集成创新探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孟浩  何建坤  吕春燕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61-267
创新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在界定创新与集成概念的基础上,从已有文献、内涵、主体、对象、范围、层次及阶段等方面分析了创新集成与集成创新的区别,从创新趋势、理论基础、共同特点、相互关系以及与国家自主创新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创新集成与集成创新的联系。这为创新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闫春  蔡宁 《科研管理》2014,35(3):18-24
在已经揭示的创新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将变量进行细分,并且引入对开放式创新有重要影响的两个中介变量——创新导向与商业模式,构建起更加综合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操作化转换。然后收集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深化了对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作用机理的理解。结论表明:创新导向和商业模式在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扮演了中介角色,虽然细分的创新开放度(探索式创新开放度和开发式创新开放度)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最终依然以财务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可是它们的绩效贡献存在差异很大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的悖论与开放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先华  郭际 《科技与管理》2007,9(1):127-129
主要探讨了技术创新悖论的类型,深入研究了技术创新悖论的成因,并重点介绍了开放式的创新模式,最后对如何解决技术创新的悖论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