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科技风》2020,(1)
现代化工业厂区的整体规划设计、辅助设施配置与节能环保措施应用对厂区以及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工业企业在规划初期,应从厂房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及后续的企业管理过程中,统筹规划、绿色施工、高效管理,并将一些节能环保措施运用到厂区厂房及辅助配套设施的建设中,不仅能达到国家及政府对企业节能环保方面的相关要求,也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兼顾企业发展工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契合国家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2.
印染企业节能减排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松  蒋克彬  王文 《大众科技》2008,(10):87-88
国内印染企业存在劣势。要改变企业的劣势,走节能、环保、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印染企业应采取措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是企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措施包括改造传统的工艺、推广与采用先进的节能节水新工艺和设备,强化政策、使用清洁的原材料、资源的综合利用、改进管理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主要消耗的能源,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同时国家厉行环保,这就导致煤炭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煤炭行业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煤炭行业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需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升煤炭质量,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煤炭企业必须强化采制化管理。本文将主要对当前煤炭企业采制化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煤化工企业在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的同时,节能与环保成是首要关注的问题。本论文以某大型焦化厂为背景,重点分析了装煤除尘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节能与环保的角度出发,提出控制系统改造的硬件的具体框架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杭州桐庐洪风新技术新燃料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研制、开发、生产经营节能与环保高新技术系列产品的科技企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俞正良高级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我国节能与环保高新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多年来坚持艰苦创业,开创科技创新,成功研制出居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节能减排成果”三项——“HF燃油乳化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汽油、柴油等高效节能环保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HY特殊钢企业信息化导向的成本管控实践,在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等方面,结合按需生产、口碑效应、精细化管理与精益预算等成本管控手段,变传统的被动成本管控为现代信息化的主动成本管控,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效益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也拥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并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但实际上,机遇与挑战并存,电力企业要想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取得优势,就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实力,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与节能环保技术有机结合,提升企业实力和生产效率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环保技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首先论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环保设计的重要性,接着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现状,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环保效果的相应措施。希望通过文本的研究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更好的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
车间照明用电是企业电力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车间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对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车间照明系统的节电控制现状,并提出了车间照明系统的节能改造方案,以期促进企业的节能环保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江西省节能环保企业的调查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节能环保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呈正U型关系;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水平较高,而外资企业产出水平较高;民营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资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建筑工程的低碳环保性质主要与建筑材料的应用有关,因此,建筑企业的施工阶段一般都会采用节能建材,为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性质提供基础保障。对此,为了确保建筑建材的低碳环保性,则需要企业加强对建筑材料的严格节能性质检测,但因为建筑材料的种类、类型较多,为检测过程的效率形成了一定阻碍。基于此,本文对节能建材检测的质量控制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有关建筑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船舶是高能耗的运输工具,随着IMO对船舶排放问题的关注,使得船舶节能减排工作重要而突出。研究和应用节能技术降低船舶能耗,加强节能减排的基础性管理,不仅可以为航运企业节省燃油费用,还可以减少船舶造成的环境污染,获得经济和环保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2.
马利 《科技风》2013,(5):204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体系的不断建设,其节能环保问题正逐渐被各界所重视,而企业的清洁生产是推进节能环保的重要举措。清洁生产能保证企业在进行生产时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使能源的利用达到最大效益化,对企业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其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推进节能减排和产业能及提升进行了试析。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分析长三角企业绿色创新的动力机制以及关键影响因素,以长三角地区20家先进节能环保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网站、媒体报道、学术期刊等收集相关二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研究构建节能环保企业绿色创新动力机制模型,并进一步以其中两家典型企业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作用阶段。结果发现:(1)市场因素与环境规制是外部导向因素,创新技术与能力是内部驱动因素,利益相关者压力和资源整合与投入是强化因素,企业文化是维持因素;(2)在节能环保企业绿色创新实践的4个阶段中,模糊前端、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商业化运用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市场因素、创新技术与能力、资源整合与投入、利益相关者压力。基于此,提出长三角地区政府加强市场激励型和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企业提高绿色环保意识,共同加大绿色创新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对能源的需求,也为煤炭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煤炭行业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煤炭企业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是现代每家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煤炭企业必须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以人才优势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就国有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关于企业节能技术决策驱动因素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很少关注企业创新行为对于节能技术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09年中国制造业创新调查数据,在企业微观层面探讨了企业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对企业节能技术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创新行为,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均会对企业节能技术决策产生积极影响;企业能耗成本的差异会进一步调节企业创新行为与节能技术决策之间的关系,能耗成本高的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节能技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创新行为与节能技术投资行为根本目标相一致。对政策制定者来说,为更好地推动中国制造业节能,政府应当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企业创新,尤其是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煤炭生产企业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应用方法,并结合煤炭生产企业实际把此方法运用于日常安全管理,提高了煤炭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煤炭行业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在简要概述供热锅炉管理的基础上,更深一步的讨论供热锅炉的节能环保,说明现下供热锅炉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供热锅炉的节能环保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监管失灵的制度现状,提出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构想,分析了公众参与的可行性,并从政府引导、信息披露、环保意识、政策激励和互动合作五个方面给出公众参与企业节能减排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供电企业配电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供电企业线损的分类,阐述了供电企业配电网降损节能技术措施与供电企业配电网降损节能管理措施,提出了完善和创新配电网线损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检视不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有效性,本文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四类环境规制工具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波特假说”的中国实践进行了再检验。研究发现,与环境行政处罚、地区环境政策法规相比,排污费征缴、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更有助于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反映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选取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排污费征缴和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均可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来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是四类环境规制工具的效果随着各自强度提升呈现出差异化特点,排污费征缴、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由负变正、由不显著变显著,环境行政处罚随着强度提高却更加阻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而无论地区环境政策法规的强度如何,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