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为了满足政府应急保障、突发事件处理和宏观决策以及公众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北京吉威时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向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申报了“面向信息化测绘的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研究与建设示范”课题,获得了批准立项。课题组在完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基础上,开展了服务体系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研制和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地理框架、测绘资料档案等三大数据库,研发了数据整理整合系统、数据库制图系统等六大系统,构建了业务运行管理平台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了面向信息化测绘的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模式、基于空间业务流程管理的业务集成方法、基于开放式存贮模型的多源数据组织管理方式,创新性地解决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实体框架数据与电子地图之间的联动更新等关键技术,并对示范单位数据资源进行了整理整合,实现了数据库与各应用系统间的业务集成以及与“天地图”的无缝对接,促进了服务方式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马千里  吴健 《今日科苑》2010,(18):249-249
地理信息具有分布式特征,这种特征要求对地理信息的组织与处理由集中式变为分布式。随着GIS应用由Intranet发展到Internet,特别是涉及到多数据库系统、多平台、多网络协议的异构环境,传统的将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数据源以及通讯协议绑定在一起的应用系统开发方式将不再适合。本文从进一步提高分布式GIS能力的角度上,提出了基于SOA框架,以Web服务为技术核心,把基于Web的空间信息发布引入一个更高的层次,从初始的在Web上简单地发布地理信息转换成为能实现地理信息互操作的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
高飞 《情报杂志》2006,25(5):47-49
利用GIS实现对馆藏文献的可视化管理,首先是建立馆藏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模型。空间基础信息包括馆藏结构的地理信息,同时也包含与之对应的馆藏文献的基本属性信息。图书馆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分为图像数据库、属性数据库、主体模块和子系统四大部分,以直观的图像或矢量数据为搜索引擎,让人们在一个看似“真实”的虚拟环境(虚拟图书馆)中进行信息的管理、检索、查询、分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电子政务建设应用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服务可以提供空间定位信息,能直观展示分布结果信息。以河南省电子政务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为例,初步探讨了电子政务应用中的地理信息服务架构及其所用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Web2.0环境下,地理空间信息领域兴起的新地理(Neogeography)、自发地理信息(VFI)模式带来了地理信息服务新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Web2.0的概念,然后对Web2.0环境下出现的新地理和自发地理信息模式进行分析,最后详细探讨了基于Web2.0环境的地理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泽等 《内江科技》2014,(5):82-83
<正>自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体系项目立项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322个地级市、260多个县级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现了与国家、省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互联互通,建成了涉及六十多个领域的2500余个应用系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支撑和保障。然而基础地形图则是各个应用系统的最根本保障,地形图的更新也成为数字城市乃至智慧城市服务能力的最根本要素。现结合我们单位及其他地区先进地形图动态更新经验,对地形图的更新模式进行汇总探讨,从而促进数字城市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GPS系统的功能和现状、GIS系统和安徽省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及GPS在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方面的应用成果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GPS系统的功能和现状、GIS系统和安徽省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及GPS在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方面的应用成果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地理数据的驱动下,通过地图的形式将地理信息表现出来的过程被称为地理信息可视化,地理信息可视化是可视化表达中最重要的部分。从空间认知的角度出发,对地理信息可视化的工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并通过与地理信息可视化特点的相结合,从而提出空间地理信息的表现方式与空间认知的基础形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面向政府部门提供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成为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2006年甘肃省政务专网正式运行,甘肃省信息化办公室提出基于甘肃省政务专网,建设政务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需求,以形成网络化的政务地理信息服务模式。2007年11月,甘肃省测绘局承担了甘肃省政务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及应用项目,以建立网络化政务地理信息服务为目标,为最终形成面向政府、行业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化测绘步伐的推进,云计算、Web2.0、大数据管理和挖掘等新技术给新时代地理信息管理与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几年来,政府、企业、社会大众对于地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和迫切,“数字城市”建设、社会精细化管理、科学决策、应急保障、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等也对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而言,长期测绘生产形成了大量地理信息数据,城市的快速增长也导致大量新的空间数据加速产生。同时,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和网络体验的不断增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对服务响应的速度和质量要求空前高涨,个性化需求层出不穷,传统的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在数据库管理与服务能力、数据更新速度、资源整合与挖掘等方面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迫切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基础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是整合各类自然资源信息和经济社会人文信息的基础平台,但是考虑到数据成本、国家安全、个人隐私,完全的地理信息共享是不可能的.本文先从数据的成本及商业性等本质方面分析地理数据的共享.再用新加坡和中国的数据可获得性这两个主要例子分析空间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13.
为切实建立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机制,文章总结介绍了城市公共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更新的原则、途径、模式、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国家地理信息共享政策框架意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建立国家地理信息共享政策体系的基础上,讨论和分析了地理信息共享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因素,地理信息标准、政策和立法的关系,地理信息共享国内外状况和问题;提出了国家在地信息共享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政策框架和当前应着重解决的若干问题,并略述了信息共享立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安凯  肖玉  谢高地  曹淑艳 《资源科学》2012,34(9):1664-1670
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信息是区域空间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具有多维时空特征,采用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有利于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揭示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信息中所隐含的规律与发展变化趋势。本研究利用可视化技术、组件式GIS技术和空间数据库引擎,开发了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可视化系统框架,包括数据源层、元数据层、软件构件层和功能模块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信息的综合查询、结果显示与分析、图表可视化和地理可视化功能。在该系统框架基础上,本研究集成了全国1∶100万基础地理数据、分县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体系,建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可视化系统,实现了数据信息和功能分区成果的可视化表达、图形和属性的双向查询、查询结果的统计分析、制作统计图表和制作专题地图,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公众了解和利用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信息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余姚市自然、社会、经济、人文与环境等各种信息建立定位基础、集成工具和交换平台;讨论利用框架建设的成果构建违章建筑监测系统,对系统建设所涉及的空间数据、技术问题一一进行分析。文章选取违章建筑监测这一角度,揭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在城市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也对余姚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下一步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服务主要包括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技术支持,本文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特点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典型应用。同时,分析了地理信息及其相关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促进电子政务中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1版新课标指出:学生需要具有"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能力"。通过不同要求的地理"图说"作业,是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空间位置能力、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力、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等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卫星定位导航及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地理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军队、政府对地理空间数据盼要求越来越高。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空间传输来获取地理空间属性信息成为可能,文章介绍地理数据的存储方式,并提出地理空间信息在未来军事应用中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基于集中差分GPS的公交车辆定位导航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的公交公司来说,装备GPS定位管理系统将可大大提高其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在地理信息电子地图系统之上实现地理数据信息的浏览、查询、图层控制、数据备份等功能;对回报的各移动目标GPS定位信号中的经纬度信号进行坐标转换,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点图标显示车辆位置.通连GPS?_GPRS定位和手机回发短信,完成车辆监控调度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