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庆油田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毛乌苏沙漠边缘,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地表物质疏松易蚀、生态退化严重,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对勘探开发区域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均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油田矿区生态重建的关键是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本文分析了油田所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灾后面临着极其繁重的农村恢复重建的任务。文章在分析了灾区农村恢复重建的基础及条件后,提出在重建中应坚持尊重自然、尊重农民,保障生计、保护生态,自建为主、统建为辅,规划优先、建设分步等原则,并且要妥善解决原地重建与异地迁建的关系、恢复重建的项目时序、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的保护等问题。文章最后从组织实施、资金筹措、技术服务和建材供应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灾区农村恢复重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期生态学研究揭示了干旱沙区土壤水循环的植被调控机理,解决了降水小于200 mm沙区植被建设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生态恢复的技术体系及其应用模式;引领了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探明了人工植被稳定性维持的机理,拓展了荒漠系统生态恢复的生态水文学理论基础,推动了干旱逆境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风沙危害治理和沙区生态重建与恢复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举全国之力,迅即组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震后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启动了灾区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动员全国各方面力量,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编制完成了汶川地震灾区震后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5.
陈旖  邓玲 《软科学》2010,24(2):89-91
通过对灾区自然经济特征的分析,结合灾害损毁程度,从空间结构优化的角度对灾区重建进行研究,认为灾后重建的空间优化途径主要是主体功能区建设,并对灾区的主体功能区划进行思考,认为应针对灾区中不同类型的功能区进行建设:灾区中的平原地区在推进恢复同时要重点开发;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等生态脆弱区要以限制和禁止开发的要求进行生态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湿地在生态、经济、社会方面均存在很大效益。植被在湿地的恢复与重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对湿地中的无机、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还能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手段,使其在恢复与重建湿地生态系统中达到更好的效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163-167,137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举全国之力,迅即组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震后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启动了灾区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动员全国各方面力量,在短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东部(川西)生态脆弱带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庆 《资源科学》1999,21(5):81-84
简要介绍了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地区农牧生态脆弱带的生态环境概况;将该区生态脆弱带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林草交错带、农牧交错带、农林交错带和小流域农林牧交错带;总结了川西农牧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对川西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业生产力恢复与重建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生态恢复包括把破坏或消失的生态系统重新再现的过程。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人机械地认为必须将以前是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原封不动地恢复起来.而实际上重建一个有生态学特色的或具有完整的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更为有效,这同样可以使土地绿起来,虽然已经不是原来的内容了。  相似文献   

10.
蔡云龙 《资源科学》1999,21(5):37-41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让退化土地自然恢复的思路已不切实际,必须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这种研究与国际喀斯特环境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优化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一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解决生态重建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重建规划的前瞻性: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布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大地震及次生山地灾害,给灾后恢复重建带来多种困难。认识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特征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很显然,山区承载力具有国家性。重建工作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在重建规划指导下,逐步实现山区人口合理布局的调整,慎重对待迁建问题,要继续深化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研究,开展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形成机理、防治与预警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完成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在充分认识地震灾害发生前后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变化的基础上,按照重建条件适宜性的内涵界定,对整个规划区的差异性进行了科学识别并予以表达,为重建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评价依据和主要评价结论,并基于承载能力评价对重建规划的编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议借助于现代管理手段,建立我国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和综合决策系统,以利于提高减灾与救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完备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减灾救灾标准的现状及其完备性对健全和完善减灾救灾标准体系意义重大。基于中关两国现有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分析了两国现有减灾救灾标准数量上的差异;同时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从综合、灾害监测预警、救灾准备、灾害应急响应、灾后恢复重建和减灾6个方面构建了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故障树。评价了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性。结果表明:中关两国已颁布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中国共有减灾救灾相关标准779条,美国共有263条;中国现有标准中国标、行标、地标和企标分别有180条、358条、233条和8条;中国现行自然灾害相关标准有664条,其中强制性标准150条、推荐性标准493条和指导性文件1条;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的完备度为77.9%;地震和生物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度较高,分别为89.1%和88.2%,海洋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性相对较低,完备度为51.0%。目前中国在自然灾害减灾救灾领域缺失需要完善的标准内容涉及应急预案的管理、社区综合减灾、灾情信息共享、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次生灾害防范和处置、生态系统恢复、灾区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治等。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然灾害综合分区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2 0 0 0年TM影像为基础获取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 ,结合近 4 0a的气象资料 ,选择干旱、沙漠化、水土流失、白灾、盐渍化、霜冻等指标 ,应用层次分析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分区与评价研究。进一步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极重灾害区、重灾害区、中灾害区、轻灾害区、微灾害区等 5个灾害等级区域 ,并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自然灾害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理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破坏性的地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身体和财产的损失,还给受灾群众、救援人员等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灾后的心理援助对于重建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灾难后可能出现各种应激心理反应,甚至造成长期心理疾病。心理援助需要在科学方法指导下,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本文介绍了国外灾难心理援助的发展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也对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汶川地震后的心理援助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董丽娟 《科教文汇》2014,(4):193-193,195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雅安的芦山地震,每一次地震都会给儿童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并在身心、认知和精神上表现有一定的创伤应激障碍,因此,需要针对地震灾区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创伤的反应特点,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着重分析人文关怀在灾区儿童心理干预中的运用,以及人文关怀对灾区儿童心理重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秩序是自然界、社会进程以及思想精神层面中存在某种程度的协调性、连续性和确定性。重大自然灾害是一场秩序大地震:它动摇和颠覆了灾区的自然秩序、社会秩序与精神秩序。因此,灾后重建不仅仅是物质家园的重建,更重要的是秩序的重建。秩序的重建使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和谐、人与人关系重新协调、人与自我关系重获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魏扬 《大众科技》2011,(8):52-54
像复原的目的是从退化图像中重建原始图像,改善退化图像的视觉质量。维纳滤波能够较好地进行图像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