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长江源区大面积冻土退化、地下水位下移,加之过度放牧、鼠害加剧等原因,造成草场退化、沙漠化趋势加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生物优势种群变异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长江源区及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江源区生态环境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摸清了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长江源区现有退化草地2.47×104km2,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0.63×104km2。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的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影响的结果,根据生态环境现状与成因提出了适应本区生态环境治理与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长江源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在以气候变化为主线的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下,出现了现代冰川退化、多年冻土萎缩、湿地干化、地下水位下降、冻土上限下移、植被覆盖度降低、草地退化沙化、湿地环境逆向演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长江源区的整体生态环境构成很多不利影响。因此,加强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是改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基础。本文对长江源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青海地处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生态植被十分脆弱。目前青海水土流失问题不容乐观,全省沙化面积已达33.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6%。黄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全省平均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沙达1.046亿吨,全省沙漠化的面积以每年平均13万公顷的速度在不断扩大,速度之迅速,形势非常之严峻。  相似文献   

5.
对江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铭 《青海科技》1999,6(2):8-9
阐述了保护好长江、黄河源头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开展自然环境背景值普查,建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数据库等5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鸭河口水库库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质现状,对引起水库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水库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路施工期水资源污染影响分析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夏远志 《西藏科技》2011,(11):37-40
结合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和公路建设的特点,从水资源保护角度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公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机理。认为公路施工建设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有公路开挖对地下水流和对地表径流形态的影响;公路弃渣对地表水体水文条件的影响;公路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以及路面径流雨水对地表水体水质的影响。结合国内外公路发展中水资源保护技术及工作经验,提出了青藏高原地区公路施工过程中水资源保护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自治区的西部地区,气候特点为干旱、少雨、多风,年平均降水量低,水资源严重紧缺,而且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退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也非常突出.因此,应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合理调配、管理、保护水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构建长江开发与保护的和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开发长江水资源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分析了目前水资源开发 所暴露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论述了构建长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和谐关系的紧迫性,并 进一步剖析了开发长江水资源与保护长江生态系统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协调长江水资 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初步设想与理论构架。  相似文献   

10.
<正>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水资源量逐年增加,草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中国最美湖泊"——青海湖面积连续10年增加,达到15年来同期监测最大值……湿地资源面积居全国第一,藏羚羊、藏野驴、岩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三江源头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宁可牺牲GDP,也绝不牺牲生态环境。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地处三江源头的生态重镇——青海,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确立了"生态保护优先"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中华水塔"生态环境稳步恢复,生态保护从应急式脱只看4作近乃而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