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官产学合作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盈之  金乃丽 《科研管理》2010,31(1):147-152
摘要:研究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与政府和企业开展的官产学合作创新活动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利用多元Moran’I指数对高校官产学合作创新活动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构建基本模型、扩展模型和空间模型具体考察了高校官产学合作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的官产学合作活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拉动作用,并且在邻近地区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文据此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然而,从当前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处在"就创业而创业教育"或"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层面,即使有第一课堂的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将创业教育的一部分课程"机械"加入到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深。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大体可分为课程推进式创业教育、专业实践式创业教育、项目参与式创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式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校共青团通过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培育创新创业氛围、参与实践基地建设、募集专项基金、推动创业实践等途径,积极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但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仍然存在定位不明确、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经费不足、创新成果转化成效较差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准确定位,建设"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师生合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寻求合作项目与资金等方面,努力完善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科技创新浪潮高涨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各个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这里基于官产学理论框架,选取2006—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作为研究数据,对区域创新能力构建的官产学合作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将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分为7种合作模式。通过比较北京、广东、安徽、新疆四个地区官产学合作方式所带来的创新能力,得出不同的地区应选择不同的主流创新模式,并给出了如何借助官产学合作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应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普遍希望创业教育能融入更多的实践性元素。高校应以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现实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大引进企业创业教育资源的力度,构建校企合作创业教育体系,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大学生创业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6.
校地合作: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取得实效.作为依托地方,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地方性高校在构建校地合作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中,更具一定的现实条件.因此,地方性高校应抓住地方优势,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共建校地合作模式.并通过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地方政府支持体系的构建、校地协同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来保证该模式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政策的引导扶持、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平台的支撑,让愈来愈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自主创业的大军中.高校创业教育应改变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完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并加强大学与企业界的合作,拓宽学生实践平台,凝聚高校和社会各界力量引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联系当地经济发展特色,为国家提供杰出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5,(20)
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是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本文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出发,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意在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三全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一个理念,其从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角度阐述的育人模式值得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一步借鉴.文章解读了"三全育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就当前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对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准、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协同合作以及学生认知偏差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官产学知识共享中政府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和高校知识产权风险的成因,提出官产学知识共享中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建议,指出未来有待研究的问题:官产学知识共享中知识产权风险因素、知识产权风险量化研究、知识产权风险管控等。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高校教育管理范式在新制度情境和社会需求动态演化下的不足,校企协同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及有效途径。本文从综合视角出发,梳理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利益主体及其治理模式。首先,在系统梳理高校创业教育的校企协同内涵与归因后,通过建构要素、制度情境和目标的整合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校企协同理论框架;然后,梳理了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校企协同不同模式;最后以浙江科技学院的实证案例予以论证。本文提出的综合视角对传统高校教育范式及校企协同在创业教育背景下予以重新审视,整合建构要素、层次理论及交互理论构建概念框架,为国家层面高校创业教育校企协同提供普适性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理念,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助力。但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水平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了很多问题。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就如何解决我国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创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3.
李思悦 《科教文汇》2014,(13):194-195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背景、内涵和当前形势的分析,旨在明晰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做法,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发展,助推创业实践的展开,辨别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做到实处,脚踏实地地开展创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为进一步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热点、趋势以及未来的方向,以2000—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的265篇有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软件,从作者合作、共被引、关键词共现等方面对文献大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比较,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学者多以小范围合作方式进行研究,领域内合作匮乏,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学术体系;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创业意向、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发展研究》等期刊是主要的传播载体,其中教育类、企业管理类和科技管理类3个领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我国大学生创业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完整的校园创业教育体系、协调有序的社会创业扶持服务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出发,分析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概括目前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结合企业家精神整合各方资源,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导师制要适应校企合作的需要,通过对导师的细分,发挥导师特长,建立起生活型、科研型、创业型、企业型等多类型导师制,有利于学生确立个性化的成才目标,有利于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使得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王乐鹏  骆强 《科技广场》2012,(5):238-241
英美国家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史较早,有许多成功经验。文章探讨了英美高校创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实践,比较了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差距,指出了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国内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学术创业是科研人员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方式,其创业特质与创新政策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却忽视了学术创业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基于组织生态理论与锦标赛激励理论,本文以高校学术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合作关系对持续合作意愿的“双刃剑”效应,从过程与结果视角分别探讨了任务关系与合作质量在团队可持续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学术创业团队中,合作关系对合作质量和持续合作意愿均具有倒U型影响,合作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削弱合作质量、降低合作意愿;从结果视角来看,合作质量在合作关系对持续合作意愿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并且中介效应随着合作关系的增强而减弱;从过程视角来看,任务独立负向调节合作关系对过程质量的影响,任务依赖则正向调节合作关系对结果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结论解构了学术创业团队的运行机制,为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Ethnicity and immigration status may play a role i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yet the impact of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this relationship is under-explore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ersistence and differences in entrepreneurship by ethnicity and nationality. We find that among Stanford alumni, Asian Americans have a higher rate of entrepreneurship than white Americans. However, non-American Asians have a substantially lower, about 12% points lower, start-up rate than Asian Americans. Such discrepancy not only holds for entrepreneurial choice but also for investing as an angel investor or venture capitalist, or utilizing Stanford networks to find funding sources or partners. Participation in Stanford University’s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 as a student does little to reduce this gap. The low level of parental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high degree of intergenerational correlation in entrepreneurship likely result in the lower leve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participation in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s among Asians relative to their Asian American counterparts.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value of immigration in terms of breaking the persistence in entrepreneurship among certain ethnic groups and promoting potential high-growth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addition, our findings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rograms to incorporate immigrant entrepreneurs within their home countries to promote entrepreneurship and help break the persist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across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