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创新发展是实现后发赶超的主要途径。当后发国家为了实现赶超把创新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时,应着重考虑4个方面,即把握赶超的战略机遇、对创新进行组织、动员资本进行创新投入和推进社会整体进步以支持创新发展。近代以来的后发赶超历史无不证明,这4个方面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2.
先进文化发展之源在于创新,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积极推进丈化创新.推进文化创新必须了解文化创新的实现形式,把握文化创新的实现形式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先导,文化战略和政策法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方向和关键,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出路和动力,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核心和载体,文化科技和文化发展模式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手段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程度的评价,根据实现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创新发展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前者突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度评价,后者突出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评价。通过回顾分析世界主要创新型强国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给出了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的判断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从省级区域层面看,仅北京、上海和天津进入创新发展阶段,这与其强化研发投入、提升专利质量、发展技术市场、培育科技服务机构等举措是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处于创新发展的初期,在区域创新系统环境投入水平、系统结构发育程度,以及创新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影响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与国际经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但是,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告诉我们,通过创新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今后在区域发展实施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选择,我国必须制定相应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高校园区建设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推进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依据高校园区与城区的空间距离,大体可以将高校园区划分为城区型、近郊型和远郊型3种模式,不同模式高校园区依据其空间区位及发展条件从引导城市创新发展方向、改变城市创新发展条件、优化城市创新空间结构、强化城市创新发展功能等方面实现与城市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人才溢出效用最大化的发挥需协同创新模式的有力支撑和正确引导,本文基于协同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现状研究,从协同创新模式框架的构建和人才发展的客观需求角度,分析人才发展机制的四大平台培育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构架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核心的人才发展资源的规划机制体系,对驱动创新战略的实现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一飞 《软科学》2012,27(7):15-17,42
针对住宅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创新不足和市场缺失问题,基于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分析框架和住宅产业创新个案分析,提出中国住宅产业的发展路径模型:通过低碳住宅产业的模块创新和架构创新的互动合作以实现产业的破坏性技术创新;在破坏性创新的商业化方面,一方面从低端市场入手,即以当前的我国保障房大规模建设作为切入点,持续培养低碳住宅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以低端市场为平台逐渐进入高端市场;另一方面着手新市场的创建和培育,实现低碳住宅新市场破坏性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集成创新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金军  邹锐 《中国软科学》2002,(12):48-51
本文在汲取众多创新理论蕴涵的集成创新思想的基础上,给出了集成创新的基本定义,提出了集成创新是新经济时代创新活动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技术创新模式之一的全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绿色科技创新是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形成绿色发展模式目标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绿色科技创新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绿色科技创新理念的理论基础,全面阐述绿色科技创新的实践意义及其经济、社会、生态三重价值;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建设的新要求,指出绿色科技创新在此国家战略实现过程中对促进流域经济绿色发展、保障流域水安全、助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体现及重要意义;从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投资、绿色科技创新成果三方面对黄河流域绿色科技创新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绿色科技创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的实现途径。以期完善绿色科技创新的理论研究,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0.
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地方高校科技跨越式发展不仅要继续增加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投入,更要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引进、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在学科交叉领域、优势方向,形成特色,创新知识,创新成果,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引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考虑产业的全球化分工和国际竞争,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及其发展模式。从国际竞争的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新分类,将其分为互补性技术创新、扩展性技术创新、替代性技术创新和超越性技术创新等类型,重点剖析开展替代性技术创新攻克产业核心技术面临的技术创新能力、用户接受、先发国家竞争、先发国家的先动优势等诸多挑战及其特点。最后讨论研究结果带来的启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处于振兴和加速转型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于形成创新型经济,培育发展新动力,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和降低对资源依赖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梳理东北地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包括实施重点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力量,实施重点产业突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适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梯度队伍;加大财政倾斜力度,构建多元融资渠道;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创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型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不断革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创新发展地区间不平衡现象严重。本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我国29个省市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十年前后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结合变异系数与自然间断点法刻画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空间分布图,从时空维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大中型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十年间总提升幅度约为20%,十年后两大产业创新效率均值约为0.7,距高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空间维度来看,四大经济区之间的产业创新效率差异有所减弱,但中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创新发展不均衡;传统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主要表现为各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变化呈现出东部沿海省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高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由纵向上的山西、河南、江西、广东四省与横向上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六省组成的“十”字型分布。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度创新的奠基和技术创新牵引与维系。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为制度与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础与保障。实现技术与制度的协同创新,是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综合现有研究与研判,文化产业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归纳文化产业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的关系与发展脉络,提出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未来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与发展实践都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互动的关键力量。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多领域技术的协同创新和多种产业的联动配合,有效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在特定区域内构建一个能支持持续创新活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安徽省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案例研究表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主要在于:一是以产业内的核心企业为主,构建创新技术链和产业链进行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二是通过企业边界开放,创造开放式创新机制以实现多主体协同创新。二者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分析框架,探讨了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演化阶段、企业行为及政府策略,并以浙江绍兴为例,对上述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包含三个阶段,即相互相应阶段、协调发展阶段和分化替代阶段;地方政府与龙头骨干企业的策略选择显著影响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度及演化趋势;地方政府在淘汰传统产业落后产能、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以及为二者融合发展搭建创新链接平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推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发展需要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而区域创新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政府作用。政府作为区域创新环境的建设者,间接参与创新过程,并引导和影响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北京为例,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包括改善地方软硬环境、促进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孵化器建设以及实施“首都248重大创新工程”等。同时,本文也分析了目前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推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包括把握北京城市发展重大机遇,加快城市软硬环境建设;继续推进“首都248重大创新工程”;健全法制环境;增加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创新,通过政府购买等措施扶植重点产业发展,以及密切官产学研联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培育重视合作与交流的地方文化等。  相似文献   

18.
面向我国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重点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论述了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创新平台构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重点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通过官产学研相结合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可操作性的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理论模型;分析了通过平台的构建,集成创新资源联合攻关,实现资源对外开放和高效服务,以支撑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陈宝国 《学会》2011,(11):14-18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科技社团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在学术交流、技术转移、聚集创新资源、科技评价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科技社团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对健全科技社团的功能和发展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正成为我国创新产出的新引擎。本文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江苏省各地区2012-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对专利产出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产出显著提高,空间集聚性较强,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对专利产出的拉动作用具有时间衰退性。由鉴于此,为促进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各地区应提高产业创新知识共享能力、加强各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以及延长战略性新产业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