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康凯 《学语文》2015,(2):68-71
"真"是王国维"境界说"的核心概念。通过这个概念,王国维化合与汇通中西诗学,建构起具有现代性的文学真实观念,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现代文论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小说理论在明清文论家手里聊备大体。如果说明清以前的文论家对作家与对象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只是单向化地记述客体对主体的诱发的话 ,那么明清文论家则从肯定作家取材于社会生活、遵奉于生活真实的基点出发 ,强调作家将生活之真改造为艺术之真的重要意义。这就必须做到体验对象 ,投入对象 ,与对象发生亲和力 ,才能超越生活 ,进行艺术重建 ,创作不朽之小说。  相似文献   

3.
“诗无古今,惟其真尔。有真性情,然后有真格律,有真格律,然后有真风调。”①这是清代批评家尤侗的一段话。袁枚也曾援引过别人的话:“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②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论典籍中,这种表现对真实的高度重视和急切追求之言,比比可见。这样一笔宝贵的遗产,为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提供了传统参照。对于我们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并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原则指导今天的文艺创作,无疑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文论中的真实现。性真:有真性情,然后有真格律我国古代文论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漫长…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16,(6):59-61
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与《蕙风词》集中体现了其"真"的评词标准和情"真"、物"真"的诗词创作基础及原则。从况周颐的词话分析和作品分析来看,其"真"理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景物真实和情志真实;二是形式上的真实。论文具体分析了其自然逼真和本质真实的景真、情感内涵和表达的情真以及情景交融等三个"真实"观内容。  相似文献   

5.
以"真"作为抓手,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真话,真实地袒露自己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是使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状态中明白真  相似文献   

6.
古代著名文论家刘勰曾在《文心雕龙·章句》中写道:"篇之彪炳,章无疵也。"意思是说"一篇文章文采焕发,是由于章节没有毛病"。这一精辟论述,对于教学写作极富指导意义。要使"篇彪炳",必须"章无疵",如果想保障文章品质,前提是优化章节安排。为此,我们必须关注"框架构思"这一教学写作的重要环节。一个有效的写作框架,有利于作者将主题内容准确、细腻、深刻地诠释出来,使文章脉络清晰、逻辑严密,显得"精神十足"。例如,笔者曾经发表一篇题为《"解决问题"教学亟须练好"内功"》的教研论文(详见《小学教学·教学版》2010年第12期),其写作过程完全依赖以下框架而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7.
每次上作文课的时候,我就跟笼子里的困兽、铁夹上的老鼠、热锅上的蚂蚁、疯人院里的精神病患者一样。当我痛苦万分地向"妖精"老师描述完自己的真实感受后,谷峥峥鄙夷地冲我哼了一声:"作文渣子。""妖精"老师却乐呵呵地夸我:"哇,丁小篇,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啊!对于写作文,你真的有这么痛苦吗?"  相似文献   

8.
真"是文章的"根"。在作文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但"写真"是其根本。一、扬真打假为了激发兴趣,可先让学生写自由命题作文。但无论写什么,都必须要求文章内容的真实。至于形式,可先不做苛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求文章意思的完整就可以了。学生的作文可一周两篇,写完后教师要迅速批阅,并努力做好课堂上的讲评,讲评旨在"扬真打假"。对于学生的习作,不管全文如何,哪怕是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是真实的、感人的,都要大加鼓励。从而激励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中找到真实可写的材料来。"扬真"的同时,还要从另一方面"打假"…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课程是学校的一种文化形态。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从学校百年"真"文化出发,追求"真"教育,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以培养"真德行、真体魄、真学力、真视野、真本领"的"五真"少年为目标,构建实施"五真课程"。真学力,让学习真正发生;真视野,打通学科的边界;真德行,学段定制促发展;真体魄,练就学生好身心;真本领,指向解决真实问题。"五真课程"的建设提升了校本课程品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引领着学校未来教育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朴素与真实成为当下语文课堂最缺乏的品质,语文的饕餮大餐、语文课堂的真正魅力似乎难以体会到了。语文课堂充斥着非语文元素,语文课堂成为教师自己的舞台,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实现"朴实、实在、真实"的真语文呢?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诗.邶风.柏舟》诗的主旨历来有歧义,但以《诗序》所说的"仁人不遇"之诗为近是。上博简《诗论》第26简的内容,为此提供了新的证据。《诗论》以"闷"字来评析《柏舟》,字意为忧愁。这个评析,是孔子政治思想以及他对于隐士看法的表现。在孔子看来,《柏舟》诗的作者,为国事孜孜以求而不遂其志并被小人排挤的时候,是何等的忧愁,然而这又是非常美丽而无奈的忧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汉志》所载"《毛诗》二十九卷"和"《毛诗故训传》三十卷"的重新解读,并结合清人的意见,认为所谓"故训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故训"恰恰是今所谓"毛传"的内容;而"传"恰恰是今所谓.毛序"的内容,并梳理了西汉《毛诗》的传本情况.在《史记》广泛流传之前,《毛诗序》已经存在并流传.结合经学史,论证《左传》、《古文尚书》在汉初巴经成书并流传;《古文尚书》并非只有孔安国一个系统.卫宏不可能作《毛诗序》.卫宏在东汉中前期古文经学兴盛时期,对流传已久的《毛诗序》有可能做了"润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第一次将"毛诗故训传"中"传"的内容,定名为《毛诗序》.后世所谓卫宏"作《毛诗序》"的说法,盖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3.
以"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主要是元代以来边缘文人的观点,而正统文人多以"唐诗宋文"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只有限定于韵文系统内,文体自身历代纵向比较特别是与后代比较,才最具合理性.王国维、胡适以从西方引进的纯文学观念改造"唐诗宋词"说,使此说上升为现代主流学术观念,胡适更"误读"为"唐诗宋词"胜过同时代其他文体.事实上,"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是元代以后"追认"的,远离文学史原生态."唐诗宋词"并提,但不"等值",唐诗比宋词更有资格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对唐宋文学研究格局和撰写模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特定的角度看,此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不应当作"定论"接受.  相似文献   

14.
杜浚与屈原     
在中国诗歌史上,杜浚最尊屈原,认为屈原开创了中国诗歌"缘嗔而作"的优良传统,而屈原之后动人心魄的优秀作品也无不是"缘嗔而作"的.屈原自称其诗歌乃"发愤以抒情",即杜浚"缘嗔而作"说的理论根源.在杜浚看来,"风骚"传统的核心是"真",凡是继承和弘扬了"风骚"传统的杰作都是"真诗".他洞察诗坛积弊而忧患诗道遂亡,乃睥睨一世、疾言厉色地诋诃昧者,振臂大倡为诗首要在于"真"的"贵真说".  相似文献   

15.
在《诗经》阐释史上,对毛诗序传进行系统全面清理与批驳的,首倡者郑樵,响应者朱熹;弃《序》说《诗》,以己意为之序,在解《诗》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消除毛诗序传的影响的首推郑樵,继以朱熹;对《诗经》作声歌还原说解和将郑卫之诗多视为男女淫诗的同样是郑樵前呼,朱熹后应;郑樵作《诗传》《诗辨妄》,朱熹作《诗集传》《诗序辨说》。郑樵《诗》学的创新观点经朱子发扬光大,开拓了《诗经》宋学的崭新疆域。  相似文献   

16.
朱熹首倡并躬行的“以《诗》言《诗》”说是对《诗序》”以史证《诗》”以及后儒“以《序》解《诗》”的否定与批判,同时又体现了对《诗经》文学本质与诗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贯彻“以《诗》言《诗》”的原则,实现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变革,是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赋予宋代学者的重大使命;而文学名家与经学大师的一身兼任,历代文学与历代经学的双轨集成,是朱熹实现《诗经》学变革的主体条件怀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探讨辩驳唐汝询《唐诗解》注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发李白此一诗歌的独特的艺术创造性与真正内在的诗歌美学情味,并由此来探讨李白诗歌在艺术思维上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毛诗序》和《诗品序》都是我国古代诗论的专著,在“诗的国度”的我国长期的诗歌创作和评论中,都产生过久远深厚的影响。它们问世的时间有先有后,但在文学观念上却不能视为“衣钵相承”之作。本文从四个方面评价和比较了它们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9.
刘娟 《唐山学院学报》2013,26(2):26-29,63
《毛诗序》之作者及成书,自古争论颇多,很多诗义解读于今看来颇为牵强,这种解读方式与先秦时期诗三百的结集方式及用途有关,诚如清魏源所云:"夫诗有作诗者之心,而又有采诗、编诗者之心焉。"毛诗序"概念虽晚出,但其基本内容及核心观念在先秦已形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周代礼乐文化,《毛诗序》的形成非一时一人之力,乃是周太师及后世儒家学者基于儒家话语系统不断损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新旧之争"是作为新诗诗学起点的胡适白话诗学最初引发的反响。以"白话作诗"取代"文言作诗",首先遇到的是"白话"的合法性以及"文言"的生命力的争论,旧诗渊源深厚的审美成规、惯例又必然导致新旧文体学范式的冲突。这些在胡适诗学接受历史上主要表现为早期的"文白之争"、20年代京沪以胡怀琛为中心、东北以《盛京时报》为中心关于新诗押韵的论争,以及在论争之外的一些积极的回应和反对的声浪。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反对的声浪不再是基于旧诗的立场,而是新诗诗美诉求中对传统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