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勇 《学周刊C版》2014,(2):73-73
本文通过正反事例反映“标签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和重要影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会有意或无意地用到“标签理论”。恰当运用标签理论.贴什么样的标签.怎样贴标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谈标签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签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说明社会越轨现象的一种理论,对解释教育中的问题有重要借鉴意义。标签理论在学校教育中表现为对学生的角色导向作用,为保证标签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合理运用,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采取多元、动态的教师期望,创设公平、公正的教育生态环境,实施慎、育、活的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3.
标签理论认为,个体演变为罪犯,其主要原因是被社会贴上"越轨者"的标签。标签理论视阈下越轨行为的相对性,贴标签过程的选择性,被贴标签后的固化性以及由于被贴标签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等都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因此,要充分借鉴标签理论,做好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社会标签理论认为,弱势群体的"问题"不是他们自身固有的,而是权威者给他们贴标签的结果。对于贫困学生来说,一旦被公众贴上"贫困生"标签,他们就有可能在标签的影响下逐渐改变认识和观念,进而引起自我概念和行为方式的负性变化,最终内化标签,走向"思想贫困"。如何预防和转化"思想贫困"是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之意,在弱化消极标签、强化积极标签的同时,还要加强贫困生的心理疏导,让贫困生体面地受助、尊严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问题行为"与犯罪心理学所认定的"越轨犯规行为"都是对某些行为规范的偏离和违反,在这个意义上说,两者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对于"越轨犯规行为"的科学分析和有效转化,犯罪心理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标签理论。如果用该理论解读学生的"问题行为",那么它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转化也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标签理论源自犯罪心理学领域,该理论把个体失范行为定性为"越轨行为",同时对所谓的越轨行为的形成赋予独特的诠释。透视其内涵,其在教育评价方面亦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性质上可把标签划分为"积极标签"与"消极标签",不同的标签反映出不同"教育评价"价值取向,同时,对于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及理解"标签理论",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评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标签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用来解释人的越轨行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重点研究了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人一旦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探讨问题学生如何不被帖上标签,以及标签理论对于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社会标签理论认为对于存在越轨行为的学生来说,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或群体对其作出的否定性评价和处置措施,在学生越轨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慎重,防止轻易给学生贴标签,同时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客观看待自己的行为及别人的评价,提高自身抵御贴"标签"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论标签理论在学生个性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标签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说明社会越轨现象的一种理论。从标签理论的基本命题出发,指出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可以使许多学生的偏离行为得到解释。此外,教师给学生贴的标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标签理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工作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标签是社会(他人或社会组织)给有关人员加上的一个身份证明,是社会对一个人的性质所进行的界定。比如,“这个人是坏人”、“这个人是小偷”、“这个人不诚实”等。这里的“坏人”、“小偷”、“不诚实”,就是社会给这个人贴的“标签”。社会标签理论认为,这些标签不一定能从客观上反映这个人是什么(因为有些标签是社会错误地加给某人的),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将会“变成”什么。因为标签改变了别人对被贴标签者的认识,也改变了被贴标签者本人对自己的认识,进而影响到他的发展,并使之最终成为标签所标定的身份。在这…  相似文献   

11.
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给幼儿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这种标签可以分为"积极标签"与"消极标签"。无论是面对积极标签还是消极标签,多数幼儿都会持认同态度,易受到教师所贴标签的影响,甚至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故幼儿教师应加强对"标签"的认识,做到合理运用标签。  相似文献   

12.
贴标签作为身份定位的一种方式,在教育实践中经常被不当使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教育者处理问题的单一性和片面化。贴标签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容易导致被命名者与标签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使标签的制定者、使用者和传播者在无意中成了共谋。本文试图通过解读标签理论,反思当前的"差生"研究,厘清标签的发生机制,希望可以通过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13.
标签理论是由社会学家、犯罪学家埃德文雷伯特和霍华德贝克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社会标签理论吸收了符号互动理论,重点讨论了越轨行为的发生过程。所谓越轨,是指在一个社会中,被社会成员判定为违反其社会准则和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和行为,它包括犯罪、违法及违反道德规范、社会习俗的所有思想和行为。社会标签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14.
<正>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些违背学校规范或社会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被称为问题行为,出现这些行为的学生可以被称作"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如何形成的?标签理论认为,"问题学生"的出现并不是学生个人行为造成的,更不是学生的本质显现,"它是由群体的限定和反应所形成的"[1],这个理论对于研究、分析"问题学生"及预防其形成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曾智 《教育探索》2007,(3):98-99
对于"越轨犯规行为"的科学分析和有效转化,犯罪心理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标签理论.用该理论解读学生的"问题行为",并将其用于教育实践,对促进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转化,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标签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学家在象征互动论代表人物布卢默和戈夫曼的理论基础上对偏差行为进行研究提出的。今天探讨标签理论的基本观点、标签的作用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对于新课程改革尤其是学生评价改革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这里要说的“标签”,就像厂家给商品贴上属性标签对其定性。样,许多家长也在无意识地给还未成年的孩子贴上思维定势的标签。  相似文献   

18.
化学知识的考查常与一定的生活背景相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标签"中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经常作为中考化学试题的背景材料。"标签"题题型众多,考查到的知识点全面,是当前中考试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成为一种热门题型。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的越轨行为,虽然程度较轻、社会影响较小,但是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标签理论和道德发展阶段论提醒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在学生的越轨行为处理中,应当秉持慎重的态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加以处理。广大小学教师应当注意避免单纯以成人的道德标准判断去衡量学生的越轨行为,而是要研究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践中由于诸多原因造成大量“问题学生”①的出现,给学生本人身心的健康成长、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学校的正常教育管理秩序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干预与调整,甚至会给社会带来损害。本文拟从犯罪学的标签理论出发,探讨班主任工作与问题学生形成的关系,以冀达到指导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