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为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确立了正确的出发点。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在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的同时,也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更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内涵,开辟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反复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经济、文化、政治三个基本方面,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胡锦涛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理论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胡锦涛和谐社会理论,是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 ,大大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矛盾的认识 ,更全面地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阶段性和长期性 ,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约辩证认识 ,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理论问题的理解 ,从而发展和创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的划时代贡献就在于解决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大的理论难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四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时代转变:把对社会主义时代课题解决的着眼点,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转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把对时代特征和主题把握的切入点,从阶级斗争视角转向经济发展视角;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的理论支点,从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转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立足点,从过渡阶段转向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努力。毛泽东适时提出“以苏为戒 ,走自己之路”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邓小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江泽民深化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代领导核心既一脉相承 ,又开拓创新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重要的贡献 !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经济理论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集中论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其论过程中,始终坚持从我国现有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出发,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展开对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战略部署、改革实质,经济体制选择和 展等问题的阐述,形成了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经济理论,为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的理念和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更高境界和奋斗目标。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反映了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大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公开出版,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读的最重要的教材。这本教材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闪耀着灿烂的光辉。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打开这个宝库的金钥匙。我们掌握了这把金钥匙,才能够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深化认识 界定“本质” 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界定,解决了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社会主义事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是进步的事业、崭新的事业。社会主义制度从十月革命成功以来,虽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历来解释不一。在过去的社会主义学说著作中,一般都把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并列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并摘录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9.
回顾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总结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加深对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研讨会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进行了讨论。学者们认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工程,必须弄清两大问题:其一,如何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起点;其二,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者们还就党的十七大关注的民生问题如“三农”问题、医疗卫生改革、高等教育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重要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列宁、毛泽东做出了理论新贡献。邓小平则正确处理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老祖宗”与“新情况”的关系问题,在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同时,也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认识论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同志的政治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论断,是邓小平政治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重大发展,表明了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努力。毛泽东适时提出“以苏为戒,走自己之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江泽民深化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代领导核心既一脉相承,又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我们从特征论上升为本质论;这一转变,是认识的深化,也是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经验看,当代中国共产党总是以科学的学习观指导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总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三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化和丰富对"三大规律"认识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理论主题的一脉相承;总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理论品质的一脉相承;总是在坚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立论依据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理论基点的一脉相承;总是在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理论目标的一脉相承。当代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学习观指导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既反映了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过程,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的阶段性,也反映了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成果,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它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历史课题,而且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从最根本的定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澄清了社会主义本质、制度、模式之间的关系和“不完全清楚”的认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现实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研究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创立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的锲而不舍的思考,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是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四讲主要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重点问题是: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这些问题既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也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直接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迄今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