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全球化使多元文化交流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之一,而多元文化对传统道德有着深远影响和巨大冲击。本文从文化交流对青年道德的影响、文化交融时代对青年德育的新要求以及加强青年道德建设的对策等方面对新时期青年德育塑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论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民族化发展的重要背景和内在因素。文化与经济日益“一体化”,文化交流日益蜕变为文化输出,文化的功能日益膨胀,对社会生活形成全面冲击。民族文化发展要注意文化的维系、传承和积累,要加强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迅猛发展,社会已经开始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信息化社会又被称为知识化社会,其主要特征就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异常迅速.知识的更新与创新周期缩短,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过程中,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借用与同化现象越来越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已成为高校日语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的新时期,体育的发展也已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体育已不只局限于竞技层面,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高度,成为国际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分支。在此背景下,作为承载中华民族千百年文化成果的民族体育文化在当代体育的冲击下已呈现出边缘化发展之势,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危机空前严峻。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体育全球化视野下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展开研究,旨在探讨体育全球化视野下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危机,并为民族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寻找可行出路。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加速的今天,既"守护和继承传统"又"背离传统走向现代化"这种双向逆反运动正成为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历史上的一大奇观。本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关系的使用模型进行分析展开,深入揭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辅相成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沿着全球化背景——当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建设这一路线,通过对中外文化交流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和对学者们的中外文化交流观的探悉,探究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在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国,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交流,使其向着促进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文化交流与传播为核心的文化外交逐步发展到公共外交新阶段,成为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和提升国家形象最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战后韩国的"文化外交"向"公共外交"演进的历史表明,韩国的公共外交已经从国家事务的相对边缘地带逐步走向政治中心,对韩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全球化的交流与传播也日益盛行,其中跨文化交际就是一个典型的非民族与民族语言交际现象。如何在不同文化情境中进行自由交流、冲破文化模式与传统的束缚,成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的与重要内容。因此跨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进行剖析,从而体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方法培养人们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作用,从而使其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能够与非民族文化交流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实现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A1):18-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但在对外文化交流的思想碰撞中,中国需要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运用多元且灿烂的中国元素。对此,文章主要解读中国元素,分析其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运用与融合路径,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孜孜以求追寻现代化梦想而迅速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当代社会,幽灵般无处不在的焦虑成了这一社会转型期最重要的文化症候与审美风尚之一。如果从精神价值观念、社会形构、生活方式三个文化向度入手进行分析,当代社会有三种存在性焦虑形态:现代性“逐新”迷思引发的价值焦虑;全球化时代风险意识触发的本体焦虑;由炫耀性消费激发的道德焦虑。这些焦虑相互裹挟缠绕,共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情绪漩流,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当下千千万万普通男女日常鲜活的面容与感性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孔子学院的文化意蕴与文化传播交流的路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学院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承担着汉语推广的重要使命。而语言是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语言的同时意味着学习文化,推广语言的同时也必然要宣传文化。孔子学院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中国已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历史大潮,而且也意味着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开始走向新的历史起点。孔子学院的兴起可以进一步消弭中外文化上的隔阂与国际交往中的偏见,还原真实的中国,因此,它也是我们实现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也有了更多的机会使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英语是一门世界性语言,蕴藏在其中的文化背景与汉语文化有较多差异,这里我们从语义差别入手,结合语言交际事例分析文化差异以及在语言交际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从跨文化角度探析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有其不同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通过文化对比,消除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成功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西方早期的文化传播研究,是一道文化人类学的命题。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我国文化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应该成为我们研究文化传播学的出发点,而文化传播学这门年轻的学科,应该是一个立足于传播学的分支学科。由此出发,我们可以界定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即主要研究的是人文知识、文学、艺术、新闻、娱乐等内容,重点关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演出、图书馆、博物馆、文物考古等领域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翻译界逐步从外译中研究转向中译外研究。中国译者通过汉英翻译承担着在世界文化舞台上重构中国文化形象的使命。要在中国文化形象传递的真实性和译文的可接受性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中国译者既需要根植于本土文化身份又需要具备全球文化身份,本着世界主义和平等交流的胸怀进行汉英翻译,才能客观阐释中国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6.
目前,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世界,致使全世界的信息聚合效应不断扩散,加速了全球的文化层面交流。全球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外国文化在对中国产生影响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在向外国进行渗透,彼此形成相互交融、冲撞的态势。在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加深,语言是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展,因此对其口语发音学习的相关系统就很有构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昆曲艺术是整个戏曲文化的一部分,同属民族音乐文化。昆曲艺术有其作为地域文化的特色,又是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种。深入开展对昆曲这门古老而深奥的艺术形式的学习与研究,有利于在更广阔范围内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梳理江苏百年各地昆曲传承及其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以促进不同文化及文明之间的对话,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的国际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英汉文化差异却导致了英汉礼貌原则差异的存在,从而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并对其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跨文化交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译者在英译中国民间文学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把翻译看成文化交流的手段。基于这些认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应按照文化翻译观的要求,采取一切可用的翻译手法,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少数文化强国实施文化霸权政策,国际文化交流的不平衡使中国文化尴尬失语。当前,中华民族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国际文化交流呈现东方转向。外语教育应凸显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学生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跨文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