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拉图的idea思想,使世界二分,开辟了西方形而上学入学传统.柏拉图认为,由于人的本性由灵魂决定,灵魂又由理性所主导,所以人在本质上是理性的.人的灵魂来自理念世界,其自在自为、永恒不朽的特性使得人们一通过回忆和灵魂的转向可以认识理念世界,从而发展自身.柏拉图的入学思想建基于idea思想之上而具备了超越性层面,使人的发展也具有了追求超越的特性,教育是对现实人的一种实现,也是对最完善的"理念"人的超越追求.在柏拉图看来,政治结构和灵魂结构是相一致的,国家、个人和灵魂具有承载关系,因而灵魂的教育是国家正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柏拉图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始终盘踞在柏拉图的思想里,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念由上而下地规定美的本质,那么灵感则是从下而上地实现了人追求达到美的本质的目的,使人见到了芙的本身,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也就是说,灵感沟通了理性与非理性,重建了人与本体世界的价值联系,最终指向了理性.  相似文献   

3.
在古典政治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教育是一种引导理性灵魂向善的活动,而不是一种关切欲望满足的技术性活动,教育的目的是培育灵魂卓越的好人,而不是培育操弄技艺以获取欲望之物的卑贱之人。不过,伴随着近代政治哲人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对古典的灵魂德性的批判和对肉身欲望的高扬,人的教育"由高贵走向了世俗,成为关切"欲望"的教育。理性固然在这种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理性不再是人的本质之是,而只是实现赤裸欲望的工具。真诚又聪明的人,而不是受理性约束的好人,成为了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拉图不但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深刻而全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理性教育思想、国家教育思想以及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四个方面论述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探讨了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柏拉图是人类教育思想史中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和谐教育理念.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两者的和谐教育理念迥然相异,但也有相似点.比较、反思孔子与柏拉图的和谐教育理念的异同,对于深入了解中西和谐教育理念传统、批判性地继承古代中西方和谐教育理念的积极因素,对推进当前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和人是人类理性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在近代以来的发展中,科学理性渐有凌驾和排斥人理性的趋向,这在大学教育的演变中有鲜明的体现。人教育不仅是人学科的知识教育,更是人精神的教育。人学科的知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地位的变化,有其历史的根由,而人精神教育的缺失,则是大学理念残缺的一种症候。在继续推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吸取博雅教育的理念及相关理论,有助于弥合科学和人在教育中的疏离倾向,校正大学的理念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哲学史上,柏拉图关于诗歌教育的看法向来很有争议。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虽对诗歌及其模仿术进行了攻击与批评,但由于人自身的局限性,无论学习还是教育城邦民众都需要借助于诗歌。诗天然地理解人的情感,借助于诗歌才能达到教育城邦的目的。被拒绝的是传统诗歌中坏的模仿而不是模仿本身。这意味着一种新诗,它对以荷马为代表的城邦传统诗歌教育发出了强劲的挑战,并试图取而代之。《理想国》既是柏拉图诗歌教育的典范,也是柏拉图教育哲学的完美展现。  相似文献   

8.
葛满玲 《学周刊C版》2011,(11):200-200
为使高中语文教学沿着高效、有序、科学的轨道发展。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抓:开发多元智能.推进智性教育:加强思维训练,突出理性教育;注重情意熏陶,强化诗性教育;提升语文素养,实施审美教育。语文教学的智性教育、理性教育、诗性教育和审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为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教育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奠基于他的理念论之上,他的政治哲学思想认为:正义就是社会成员各司其职,正义的国家应该由理性的人来统治.至于如何构建理想国,他提出了财产制度、家庭及优生制度、教育制度.波普站在自由主义立场上批判了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中,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为此,我们在工科学生的美学教育实践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一、对美的认识 1.美的无定论性。古往今来,究竟什么是美,众说纷纭,至今无定论。西方古典美学对美的探讨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从精神世界出发探讨美的本质,属唯心主义的美学体系。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理念;黑格尔提出的美的理念,又不同于柏拉图,他认为美是感性的显现。但他又认为理性支配感性,理性起决定作用。所以唯心主义学派对美的理解,仍然从主观意识出发,认为美来自心灵、理念和绝对精神,而不是客观物质世界及社会活动所决定的。另一条是以古希腊美学思想代表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美学史观,认为美就在感性事物的本身,人通过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是公元前五至四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美学家 ,他是第一个将灵感理论化、系统化的人。因而 ,他有关灵感的观点在美学史上影响最大。同时 ,“理念论”又是他文艺思想的核心 ,他的“灵感说”也是建立在其之上的。自古以来 ,文论家们对柏拉图的“灵感说”众说纷纭。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柏拉图的“灵感说”是纯非理性 (感性 )的。本文通过对其的分析 ,认为柏拉图的“灵感说”实质上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因为从诗神的角度来说 ,在柏拉图看来诗神应是属于理念世界的 ,诗神代表着理性 ,从诗人的角度来说 ,诗人属于感性的现实世界 ,诗人是感性的。诗神凭附与诗人的迷狂实际上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灵感说则是这种统一的表现 ,是柏拉图企图把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联结起来的表现。因此 ,从柏拉图的整个理论体系来看 ,柏拉图的灵感说并非是纯粹强调理性和感性的哪一方面 ,而是两者的矛盾统一体。它既具有理性因素又具有感性因素 ,而且两者是相互矛盾 ,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必须要抛弃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片面强调"工具理性"的功利性教育行为,不仅应注重教育的效果,更应当关注教育过程中人的价值,以健全人格体系、全面发展为目的教育人,而不是把人作为简单承载知识的容器。大学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教育者自觉地在大学教学实践中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出科学素质和人文修养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感性教学是与理性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极力追求高考成绩的教育方式下,教师往往采取的是理性教学,而这一理性教学已经凸显出一定的教学弊端。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所以感性教学也应受到重视,应成为当前可以改善高中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教育方式。本文主要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探讨古诗词课堂上感性教学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4.
概括了从柏拉图到海德格尔的真理观的流变。柏拉图认为真理在理念,理念是外在于人,高于人且无法把握的终极所指;中世纪的上帝究其实质是同出而异名,也是外在于人的终极所指;笛卡尔将理性推到了上帝的位置,仍然没有突破二元对立的旧格局;尼采开启一种全新的思路,他所言的“上帝死了”,预示了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即将被突破;在海德格尔处,真理是一种打通主、客体的境域似的存在,它是不断生成而永不会僵化的。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荷马史诗开启了古希腊人崇尚血气的传统,那么后史诗时代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则用哲人的理性对血气作了新界说,血气被置于理性之下。同样的,如果说在荷马史诗中,血气因为命运的力量而难以节制,那么《理想国》中的血气因为理性的出现而变得可教。为了全面认识血气和血气教育,有必要从六个方面进行探究:何谓血气;血气教育的必要性和护卫者的品性;血气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诗歌对血气的教化;体育与血气;血气教育的两个悖论。  相似文献   

16.
在柏拉图著名的洞穴之喻中,教育是促使人的灵魂转向善的技艺。他区分了受过教育的人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不同,从而为人们探寻教育的本质问题提供了启示。现代教育忘却了教育促使人的灵魂转向这一本质特征,而仅仅满足于身体的需要及其转向,这是造成现代教育困境的根源所在。现代教育改革不应满足于流行教育理念的相互更替,而应关注教育的本质问题和有关人的灵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中心的。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孔子的人是个别的、具体的人,而不是一般的或典型的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孔子必须要因人施教、个别指导。换句话说,孔子的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而不是一个僵化的工业生产模式。再者,孔子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通过主动追求来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作为与此并行不悖的另一方面,孔子的教育理念要求创造性的批判与超越,而不是顶礼膜拜;要求批判性的创造,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自我完善,而不在于功利主义的抱负,老师也不应该以功利主义的眼光对学生作评价。与其保守的政治纲领相比,孔子的教育理念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8.
受国家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 ,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历史转型时期 ,这是一次在开放和多元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国民教育体系、模式的改写、重建过程。它的引发、推进以至完成 ,所依赖的内部、外部因素固然很多 ,但无论如何 ,先进的教育理念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所谓理念 ,并不神秘 ,也非柏拉图、黑格尔等客观唯心的先验之“神”“绝对精神”,而是一种既有合理性、概括性、统摄性 ,又具有现实性和实际可应用、可操作性的一种观念和精神 ,或者换言之 ,是一种“实践——精神”的应用意识 ,是操作的、实践的“理性精神”。再进一步 ,它不是传…  相似文献   

19.
李元 《考试周刊》2012,(71):28-29
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的理念论的阐述,分析柏拉图在其理念论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对文学艺术的观点。柏拉图认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存在的感性世界,一个是在感性世界的上边还有一个形而上的理性世界。我们通过感觉观察到的客体只是概念的复制品。而人的概念只是理念的摹本。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诗人只能模仿事物的他所感觉到的事物的表象,因此只能产生摹本的摹本。诗作"同真理隔着三层"。应限制、规范文艺作品的创作,使其颂扬真善美。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的课程设置由四门课程构成.虽然各门课程训练的内容不同,但课程设置的基本精神却始终贯穿其中,即培养卫士的理性能力.而这一精神实现的标志则是灵魂经由辩证法这一最终课程走向真善美统一的理式世界.这将柏拉图的课程设置思想与美学精神贯通;而学习的认知心理特点则更有利于体认柏拉图美学的理性精神.理性不仅是柏拉图美学的精髓,而且也是其真善美统一的存在论和价值论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