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海丹  汪滢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0):108-113
为探讨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问卷与大学生隐性逃课问卷对4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21.0及PROCEESS插件和Amos21.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聊感与隐性逃课呈正相关,手机依赖在无聊感与隐性逃课之间起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无聊感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隐性逃课行为,并且会通过手机依赖间接导致隐性逃课现象的增加.建议未来在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预防和干预中,除了改善影响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直接因素,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降低学生的无聊感,还要加强对手机使用的科学管理:根据需要,既可提倡无手机课堂,也可充分发挥手机的互动功能,增强教学的交互性,以减少、消解隐性逃课行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手机作为一种通信设备,具有通话、短信和游戏等功能,而大学生也成为了最大的手机使用人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手机视为一种必需品,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无法离开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度的依赖将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笔者就主要对当前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象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并逐渐发展成对于手机的过度依赖,而手机依赖作为一种心理成瘾现象会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及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的专业和年级、性格特征、孤独感及动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的心理原因,并分别从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四个层面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学院160名学生关于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和孤独感现状的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和孤独感上的差异,对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与孤独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使用手机应用最多的类型为社交类,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使用比较广泛,依赖的程度普遍较高;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分上,各项人口学因素均无明显差异,仅在依赖的个别维度上有差异;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分及社交增益、强迫性、戒断性这三个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已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过度依赖手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消极影响。该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危害及其形成的众多心理原因,通过理性使用手机、加强人际交流、参加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建设等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和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66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大学生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愈发严重;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越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且在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内部维度中,冲动控制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现象十分普遍,对大学生的行为、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都有不利影响。本文采取问卷形式对合肥某高校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进行调查,并从行为习惯、心理依赖等角度进行分析,努力探索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由于科学技术日益高端化的发展,手机的覆盖范围也是日渐增多。作为手机使用人群中的主流群体,高校学生在享受现代现代的通讯工具所带来的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本文针对大学生对手机依赖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广大的大学生群体可以合理的利用手机。  相似文献   

9.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手机新功能的不断推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造成对身心健康和学业的危害。手机依赖的形成既有外部的.社会的原因,又有大学生内部的,自身的原因。高校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扭转。  相似文献   

10.
姚伟民 《高教论坛》2020,(10):64-67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手机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严重依赖,甚至出现了手机依赖现象,通过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行为意向,研究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有利于正确认识手机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