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学的审美意象结构是文学审美解读的核心概念。尽管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都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并各具其特点,但如何实现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由表及里的过渡,则离不开审美解读。对审美意象结构解读基本程序的探析是文学审美解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文学语言的特性在于它是一种审美语言,具有导向意象世界的审美功能。这种功能是作家和读者在语言表现功能的基础上共同建构的结果。因此,对文学文本语言的解读应是一种审美的解读,其中心环节,是不断摆脱语言指称功能的限制,实现语言的表现功能,完成从审美语言到审美意象的转换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言的特性在于它是一种审美语言 ,具有导向意象世界的审美功能。这种功能是作家和读者在语言表现功能的基础上共同建构的结果。因此 ,对文学文本语言的解读应是一种审美的解读 ,其中心环节 ,是不断摆脱语言指称功能的限制 ,实现语言的表现功能 ,完成从审美语言到审美意象的转换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孙绍振《文论危机与文学文本的有效解读》 对文学文本解读的低效或无效.正威胁着文学理论的合法性。西方文论往往追求哲学化的普遍性.以高度抽象甚至超验的演绎牺牲文学文本的特殊性、唯一性。解决文学文本解读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要认清文学文本是由表层的意象.中层的意脉和深层的规范形式构成的立体结构。保证审美价值最大限度升值的是规范形式。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形式之美和文学意义之美两个方面探讨阐释学与作品审美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词句和篇章层面上的美学再现、译者的叙事口吻以及作品情感的再现,并通过解读文学作品的审美因素和情感意象来揭示文学翻译中美学因素的再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璀璨的明珠,解读诗歌意象和意境就是在解读心灵、解读情感,是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去拓宽作品的情境,从中领会和捕捉作品中更深远的东西,从而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无尽的审美意蕴和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璀璨的明珠,解读诗歌意象和意境就是在解读心灵、解读情感,是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去拓宽作品的情境,从中领会和捕捉作品中更深远的东西,从而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无尽的审美意蕴和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8.
常青 《考试周刊》2008,(10):172-173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来谈文学翻译中意象的再创造,通过声音意象、结构意象、情景意象和审美意象等具体阐述文学翻译的意象创造,以及其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作为召唤结构的意象它寓无限于有限,它用语言来表达,它吸引和启发读者的想象。它是以表意为创作目的,在审美本质上有超验性。意象的表现特征是变形荒诞。解读意象时应把握作品特定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0.
《论语》的审美意象与孔子的意识发展韩晖“意象”是文学审美的特质,是窥测人物意识流动必不可少的仪器。一部文学作品,如果缺少意象,便失去了进入文学殿堂的资格。《论语》作为流被千古的圣贤之作,不仅被儒者奉为经典,亦为后世树立了文学典范。原因何在?固然仁者见...  相似文献   

11.
古诗篇幅短小,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在阐释古诗时,我们应当采取开放的、多元思考的方式,以诸种视角融入对古诗的理解,从而激活对古诗的深层次探究。  相似文献   

12.
成人小说中的儿童视角是一个具有深层意味的叙述策略。儿童视角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限知叙述,也包含着作家疏离成人经验、借助儿童感知和视域重新整合生存体验、阐释世界的自觉选择。儿童视角小说作为独特的文学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叙述语调和美学风格,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以及作家个体的文化心理。同时,儿童视角的理论品质、发生机理等问题具有相当的理论魅力也是亟待进一步厘清、探讨的理论话题。  相似文献   

13.
艺术语言是与常规语言相对应的一种语言现实,是具有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表达现象。艺术语言以常规语言为基础,是常规语言的艺术化和创造性的运用,而文学语言则是艺术语言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艺术语言的审美意义具体体现在语言的表层音形特征和深层艺术技巧两个不同的层面,构成音韵美、齐整美、精确美、形象美、蕴藉美、幽默美、机趣美和风格美这八个基本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后,语料库文体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翻译和文学批评领域。本文主要对迄今为止的语料库文体学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进行梳理.从而说明语料库文体学是如何运用各种语料库工具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并且更深刻的揭示和解释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学价值。本文强调语料库的功能和优势,即对纷繁复杂的语料进行提取和分析,捕捉人的直觉有可能忽略的种种细节,构建人的直觉有可能达不到的审美效果。语料库文体学可以为文学批评、翻译研究等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为相关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丁帆先生《文学的玄览》是自1979年以来部分论文的合集。作为活跃的批评家,作者以强烈的思想锋芒和审美才气,与作家作品共同构筑、显现了一个敞开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6.
台湾新世代作家作为80年代后台湾文坛的主力军,他们以融合现代和乡土的多元整合视野和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与前代作家划清界限,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目前对台湾新世代创作的研究已形成一定规模,从题材主题解读到审美艺术探讨都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这种多元化的研究方式向读者呈现了较为完整的台湾新世代文学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7.
“悟”是中国古代诗学审美体验的核心范畴,它经历了一个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再向文艺美学范畴的深刻嬗变过程。其中,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是其很重要的哲学基础,魏晋之际,“悟”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范畴,在南宋时则成为一个文艺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8.
莫言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体系是一个强化的趋势,而其作品却存在较多的难以胜任文学教育的缺陷。学者对其作品的低俗描写多有指摘,而本文则更重视其作品对中国形象、民族认同的负面效应。文章从启蒙、中国形象、审美情趣等方面提出了若干话语阐释策略,弘扬正能量。  相似文献   

19.
"回首往事,既喜且忧"是《古韵》的情感基调,在对往事的回想中凌叔华抒发了对童真世界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并对大家庭中女性的不幸命运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品中诗化的语言恰如其分地传达了凌叔华回首往事的感伤和甜蜜。《古韵》是回忆诗学这一文学理念的文本实践,和作家一起品味沉浸于回忆中的莫大满足和微微苦涩是它带给读者最美妙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0.
全面清理晚清词家以境界评词的观念,我们可发现词境的生成及获得,须有一个多层级的超越历程:由泛化至独尊构成了词境观念的存在形式,“不离乎情,不泥乎境”是词境化生的一个基本前提,艺术的时空意识乃是词境内结构的深度焦点,层次和类别丰富了词境的审美品格,而语言的超越充实了词境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