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中学生》2016,(Z1):50-51
古时春节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相似文献   

2.
喜贴春联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腊月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春节即将到来,这可是一个重大的节日,要做的事可多了!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要两样俱全。先说物质上的:贴春联、年画、福字、挂千、窗花、门神,放爆竹,发压岁钱都是过年时必须做的。再说说精神上的:当然是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了!别偏离我们的话题了,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春联吧。春联也叫“…  相似文献   

3.
春节,俗称“过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这段时间里,全国各地都要举办各种活动来迎接和庆祝,久而久之.很多老规矩被流传下来,也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过年时也有了或多或少的新变化,同学们,你家过年有什么特别的老规矩和新变化吗,不妨说出来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吧!  相似文献   

4.
春节,俗称"过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这段时间里,全国各地都要举办各种活动来迎接和庆祝,久而久之,很多老规矩被流传下来,也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过年时也有了或多或少的新变化。同学们,你家过年有什么特别的老规矩和新变化吗,不妨说出来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吧!  相似文献   

5.
一、何时过年人们只知道,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殊不知道还有少数地方,春节不在正月初一,除夕也不是年三十。腊月初六过新年云南省宁蒗一带,除夕(腊月初五)各家在院内、院外,屋顶栽插青  相似文献   

6.
春节 [春节简介] 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及以后的几天,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夜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相似文献   

7.
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最为看重、庆祝最热烈的传统节日——春节。民俗专家表示,春节虽然已有4000多年历史,但是将农历正月初一作为过年之日,称之为"春节",并且放假,则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14年才开始的,加上今年春节,现行春节整整"100岁"了。天津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介绍说,中国人习惯把过春节叫做"过年"。在传统民间习俗中,过年是指农历十二月二十  相似文献   

8.
春节的来历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便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9.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便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10.
腊八粥     
腊月指农历十二月,腊八当然指十二月初八了。腊八粥顾名思义是十二月初八所食用之粥。吃腊八粥的习惯在中国北方十分盛行,但香港无此风俗。在中国的节日中,自农历十一月至转年的正月,这冬三月的节日最多而集中。冬至节以后,接着是腊八节、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过年、开市、元宵节,足有六七个节日之多。要知腊八粥,先要说说腊八节。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过年的序幕,古代有从腊八开始是过年第一节的记载。此习俗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的来  相似文献   

11.
过年了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殿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12.
春节史话     
春节,是我国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共同的佳节。中国民间过春节的习惯,大抵是从原始社会时代的“腊祭”演变而来的。古代商、周、秦时,由于岁首不在正月,元日也不在正月初一;到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仍以夏历正月为岁首,历代都如此,元日才固定在正月初一。不过当时过节并不在除夕,而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  相似文献   

13.
春节     
《小学生导读》2009,(1):F0002-F0002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国的春节已有4000多年历史,由虞舜兴起。为区分阳历和阴历“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所以把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  相似文献   

14.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方式的进步,过节形式也在变化.如何使春节过得更科学、文明、健康,更符合人的需要,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此,谈点不成熟的看法.春节在我国源远流长,它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传统的春节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全民性。我国绝大多数民族与地区都把阴历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开始,进行隆重的庆贺,后统称为春节;二是连续性.春节一般从头年腊月一直延续到新年整个正月,特别是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节日气氛更为浓厚;三是综合性.春节包含了喜庆丰收、祭祀祖先、崇拜神灵、阖家团聚、祈…  相似文献   

15.
泡泡画     
毛伟 《早期教育》2010,(2):13-13
中国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也是我们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全国显得格外欢乐祥和。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小朋友,你知道怎样过大年吗?  相似文献   

16.
一、春节扫描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我国最古老最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人们常把过春节叫“过年”。春节前一天的晚上叫“除夕”,一家人团聚在家中,吃年夜饭,说说笑笑,尽情欢乐。很多人整夜不睡觉等候新年的到来,这种习俗叫“守岁”。除夕,我们还会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长辈越多,“利市”就越多。“爆竹声声辞旧岁”,除夕夜最盛行的活动是放鞭炮,到了子夜时分,鞭炮齐鸣,烟花绽放,场面十分热闹。观赏春节联欢晚会也是除夕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漂亮的新衣,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欢庆活动要持续半个月,到了正月十五那天,又形成一个欢庆…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英语辅导》2004,(3):1-1
英国在三月进行大扫除,中国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民间把这段时间叫作“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通明渠暗沟。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相似文献   

19.
古人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日。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云:“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后世民间以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又叫阴历新年,是我国最隆重的民间节日。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汉族民间的“祭灶节”,俗称“小年”。旧时,这天人们一早就去买回糖果、枣饼,北方人要买些糖瓜(很粘的糖)。黄昏后,开始供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入夜后,把贴在灶台后面的灶爷爷灶奶奶的神像取下来,放在黄裱纸上烧掉,然后再贴上新的,说是送■神仙“上天言好事”去了。过年时(春节)再迎他们“下界保平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