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辩证法等方法,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探析《羌族释比图经》中的武术元素,全面解读羌族远古武术文化特征。笔者认为古羌民族武术文化大多以宗教祭祀为载体,活动既体现古羌民族的尚武精神,又展现古羌社会人际交往的和谐意境,其器械使用的独特性和攻防技击性等文化特征。通过本文研究,对丰富我国武术文化内容,弥补羌族武术史料的描述不详,从而展示古羌民族武术文化存在的真实面貌,填补羌族体育文化史料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羌族释比经典》评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历史上羌族是一个人口众多和分布极广的民族、也是汉族前身华夏族的重要构成部分。学术界一般认为.古代的羌族应与现今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部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各民族有着族源和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同时.现今藏缅语族羌语支的民族的人数也远远超过了现今羌族的人数。现今的羌族是古代羌族的一支后裔,而他们一直较好地保留和传承着古羌文化的核心部分。因此。研究我国古代的华夏族和现今藏缅语族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必须了解羌族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先秦古羌族的发展历史及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古羌族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贡献,并分析指出古羌族属藏族先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氏族种落组织是古羌人的社会基本结构形式,其种落繁多,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论文利用出土文献和传世典籍,清理古代羌族种姓,并从七个方面,考察种落得名的理据。对于研究古羌人社会结构、羌族姓氏、羌族历史、文化史以及各民族大融合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羌族释比的占卜术种类繁多,源远流长,是羌族传统信仰习俗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渊源于古羌时期的羌人社会生活与生产活动,而且还逐步渗透到了近现代羌族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释比占卜的表现形式透露出一个民族古老文化的遗风,它承载着该民族数千年来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变迁的痕迹,同时又映衬出该民族与周边民族在文化上的借鉴、交流与融合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6.
掀开羌族《释比史诗》神秘的面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传承全靠释比,由释比一代代口传心授下来。释比说唱的内容就是一部部羌民族历史发展的史诗。由于误解与偏见,羌族史诗一直未能展示其容貌。笔者通过大量事实来佐证羌族《释比史诗》的客观存在,给羌族《释比史诗》一个公正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走,到羌寨去     
羌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你一定知道神农氏尝百草和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神农氏和大禹都是古羌人最伟大的祖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夏,就是羌族人在黄河流域建立起来的。羌族目前主要的聚居地是四川省西北部高原,总人口约12万人。他们仍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上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着手,探讨以大禹为首的羌王及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途径和领域,透过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阐明了古羌人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贡献。通过对羌族文化空间扩散类型,文化扩散的概念,文化扩散的分类等相关问题进行阐释和总结,归纳出羌族文化空间扩散的两大特点:一是从羌族的文化源生区向羌族的文化区扩散,再由羌族文化区向非文化地区逐步扩散,有时甚至直接由羌族的文化源生区域迁徙到非羌族文化区;二是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羌族传统文化的扩散出现了千年难遇的"级别式扩散","拯救式传播"与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扩散,其速度快,力度大。  相似文献   

9.
古羌文化的断想与新探——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札记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巨人部落是存在的,它和古羌族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气候的变迁使古羌族的先民们南迁,姓氏文化的繁荣让古羌族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10.
明代全国性的移民,对永昌府来说也是大规模的、多层次的移民。使永昌府的主体民族由“夷民族”逐步演变为汉民族,从而致使永昌文化产生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实质性变化,即永昌文化成为了真正的“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汉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其前身是华夏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汉民族在人口数量、民族源流、民族分布上表现出以上三个特点:数量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一刻也不停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成份,使汉族成为一个多源合流的民族;由原来分布的黄河中下游向四面八方扩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主要在黄河流域农业发达地区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其他民族杂居、在世界各国散居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从汉代以来,内迁的羌人不但受到汉人的歧视,而且还受到来自其他内迁少数民族的歧视。从资源竞争、文化冲突和羌人自身的凝聚力三个方面来对此历史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可以发现此现象实则是由于中国历史上汉语的话语霸权地位对内迁的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的压迫式的影响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羌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许多关于羌人的记载。历史上,羌人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高原农牧文化的创建,都曾起着重要的作用。今日岷江上游的羌族,由于历史发展、居住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生活等诸多原因,人们仍有原始信仰、自然崇拜等宗教观念的遗存,"释比("巫师)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导者,许多民间舞蹈形式,多是在"释比"主持下的民俗活动中进行的。本文拟以羌族舞蹈的动态形象特征作为切入点,探索"释比"文化对羌族民间舞蹈影响;探索羌族舞蹈文化传承的规律;以及动态保护与多种开发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陇西李氏之兴,与古羌族的发展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从事李氏文化研究的学者一般认为,李氏远祖出自轩辕黄帝,子孙繁衍,瓜瓞绵绵,至东汉终于形成了陇西李氏的庞大家族。李氏文化源远流长,对陇西李氏文化的研究,为羌学研究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晋末,五凉政权凭借河西天然的地域经济割据称雄,地域内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其进行经济调控和行政运作的基本依据.由于此期羌人的数量占优势,故此间的人力资源是以羌人为主的民众.而羌人在河西久居,多年的经营垦殖,河西的土地资源亦异常丰富.河西的其他民族也日趋羌化,在以羌人为主体的各民族百姓的支持下,五凉得以割据存在并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仡佬族地区的国学教育始于东汉晚期。明清以来,其初级阶段基础教育发展处于大体上能与内地国学教育接轨的状况。改革开放以后,仡佬族教育有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各仡佬族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设施简陋,手段陈旧,观念滞后,资金短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探寻岷江上游的圣都雒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民族最古老的祭祀和统治中心称雒都、雒城、洛阳、广都等。夏王朝、周王朝的都城均名“雒”。三星堆故城也名“雒城”。由此肯定古蜀文明来自中原文明的直接传播。四川地区古代有系列雒城、广都,表现了古蜀不同时期的统治中心。今又在松潘地区发现“雒城,”由此找到了古蜀丢失的一段最重要而神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中国民族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羌地汉人作为羌地的特殊群体,在羌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扮演了"钥匙"的角色,对开启羌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羌地与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学术界对羌地汉人这一群体的研究较为缺乏,有关羌地民族史的研究也主要以羌人社会作为研究对象,往往忽视汉人群体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羌地汉人社会历史的研究,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羌族源于西戎,活动在黄河上游,中心在河湟之域(今青海东部及甘肃部分地区),以羊为图腾,由土著戎族结合三苗(蛮人)与华夏族人而形成,尊奉炎帝为祖先。其本族的祖先为戎人无弋爰剑,后形成较多的种落。秦献公派军西征,无弋爰剑之孙叩率羌落避难而西迁。战国末期,“河湟”的羌落又有南迁于岷江上游的蜀族地区(今四川广元、绵阳、德阳、阿坝、广汉地区)者,后形成白马、牦牛、冉 等羌。历沧桑,至明清或近代,羌族除少数仍称羌外,大都演变为藏、珞巴、彝、纳西、白、基诺、哈尼、普米、傈僳、怒、阿昌、拉祜、缅、景颇、独龙、门巴等族(今四川有羌、藏、彝等族)。川西北羌人等皆尊奉炎黄和禹为祖先,多已汉化。羌族为中华民族和文化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