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动的,孩子在父母身边最开心,爱怎么淘气就怎么淘气,一般总是父母的主张,说"这孩子该上学了"。孩子第一天上学,穿了新衣新鞋,拿了新书包,欣欣喜喜地"上学了"!但是上学回来,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师哄得好。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  相似文献   

2.
怎样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动的。孩子在父母身边最开习,爱怎么淘气就怎么淘气,一般总是父母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淘气”或犯了“错误”,就大声责骂,甚或惩罚,以此作为教育孩子最及时有效的方法。其实,这种做法剥夺了孩子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不仅收效甚微,而且适得其反。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用“低声细语、轻声慢语”的悄悄话来教育孩子,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曾看过一篇《我们要什么样的孩子》的文章,说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一个国家教育的有机整体。但是,这个相当重要的“部分”,许多家长并不理解其重要性,行动上也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甚至还振振有词地说:“从古以来,父母管教孩子,哪还讲什么责任、原则?自己的孩子,爱怎么管就怎么管。”事实上,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视家教的优良传统,其  相似文献   

6.
妈妈的烦恼两三岁的孩子真是淘气!刚叮嘱他不要到厨房玩,一转眼,冰箱里的鸡蛋已被他捏碎了一个。更麻烦的是,原来大人喉咙一响就管用了,现在却是揍他几下都没用。真不知道怎样的处罚才能让孩子“长记性”。主持宝宝长大了,如果父母还是简单地使用打骂等老招数管教,就显得有点“  相似文献   

7.
“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几乎成了整个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从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不知不觉地成了孩子们的奋斗目标,成了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努力的方向。特别是现在,父母就一个孩子,我们怎么能放松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呢?还是在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就已经为他们设计好了一条“完美之路”:0~3岁计划,4~6岁计划;趁没有上学,赶紧钢琴、小提琴、古筝……一股脑儿上;上学了,不仅仅有那些繁杂的课程学习,更有书法、奥数、舞蹈、围棋……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在等着他们。除了这些,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其…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高二学生小A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女孩,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重点学校”就读。她的父母对其学习方面的管教属于“粗放式”的,并没有过多施压。可是,有一天,小A突然郑重其事地对父母宣布,她想休学。父母以为小A只是一时感到学业压力大而随口说说的,没想到小A从转天开始就真的不去上学了。无论父母怎么苦口婆心地“哀求”,无论班主任怎么费尽心思地劝说,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家F·多德森用切身体会和经验,总结出父母管教子女,尤其是管教5岁以下子女的十二条戒律,值得我国的家长思考。 一、戒瞧不起孩子。诸如有时候脱口而出的“你怎么这么笨嘛”或“你是木头人啊”,这样的讽刺挖苦有损孩子的自尊。 二、戒恐吓孩子。恐吓会使孩子胆怯。胆怯进而懦弱的孩子,难以建立自信。 三、戒贿赂孩子。不要以物资许诺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在转为外来,他不是为了自我满足和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外界的物质奖赏。  相似文献   

10.
张振民 《教书育人》2007,(11):45-46
好学生厌学比例在上升 案例一:小A,女,高二学生。小A是一个从小就爱读书、好学上进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重点学校就读,父母对其学习的管教属于粗放式的,并没有过多加压。可是有一天她突然郑重其事地对父母说,她想休学。父母以为孩子只是学习压力大随口说的,没想到孩子真的从第二天开始就不去上学了,无论家长怎么说,老师怎么劝就是不肯去学校。  相似文献   

11.
经常看到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做一些“定格的事”:看到孩子成绩太差,就干脆不让孩子上学;看到孩子不服管教,就任其发展……也经常听到一些气急败坏的教师对着屡教不改的学生说一些“定格的话”: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再费力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就是出苦力的“料”,再学习也不会改变;你没有什么希望啦,扫大街都不够格……可是,许多事实证明类似的育人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育人的键盘上没有设置“定格键”。  相似文献   

12.
“你再不听话,就去告诉你老师。”“你再不讲卫生就告诉你的老师。”“你再不做作业就打电话给老师”。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在管教孩子时讲这样的话。有些家长甚至对还未上学的孩子说:“现在不听话.等你上学了就有人管了,  相似文献   

13.
经常看到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做一些“定格的事”:看到孩子成绩太差,就干脆不让上学;看到孩子不服管教,就任由其发展……也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着屡教不改的学生说一些“定格的话”: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再费力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就是出苦力的“料”,再学习也不会改变;你没有什么希望啦,扫大街都不够格……可是,许多事实证明类似的育人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育人的键盘没有设置“定格键”。每个人身上没有永远被定格的“缺陷”和“天分”,因为在不同的“人生网络”里或者生活“频道”上,原本看来是“缺陷”或者是…  相似文献   

14.
孙老师说     
小强是个10岁的孩子,他的父母和许多父母一样,有着“望子成龙”的愿望。他们严格管教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懂事、听话,长大了有出息。他们知道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愿意听听专家的看法。 小强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告诉他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否则,老师不喜欢,妈妈也要骂。小强尽管有时也淘气,但总得来说,是个比较乖巧的孩子。幼儿园毕业的时候,老师告诉小强的妈妈:小强是个好孩子,但胆子大小,自信心不强,性格也比较懦弱。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要注意引导他变得大胆勇敢一些。  相似文献   

1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孩子的一朝一夕,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世。一、教育孩子,父母要合作,步调要一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双方共同的愿望。但教育孩子必须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切忌一方管教孩子,另一方当面袒护孩子。如果父母一方发现另一方在管教或教育孩子时有明显失误,则应巧妙地分开大人和小孩,防止大人一错再错,避免孩子是非不分,无所适从。当一方对孩子进行了正面批评之后,另一方应从侧面进行教育。着重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所讲的道理,防止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这就是俗话说的“一唱一和”…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  相似文献   

17.
雷清华 《教师》2010,(17):31-31
一、农村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困惑及其原因 1.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所形成的旧人才观。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家长送孩子上学是为了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家长更愿意学校开展“应试教育”,让孩子在学校受到严格管教,只希望子女在校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根本不重视。而新课程改革提倡“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不同父母有着不同的育儿理念,宽松的父母想给孩子足够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发展成有创造性、有个性的时代新人;权威的父母认为,教育孩子向哪个方向发展,他就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离开父母的管教,孩子就会不成器。不同的教育理念必然外显于不同的教育言行,结果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9.
鞋底有个洞     
儿时的我很调皮也很淘气,大树上,池塘边,秋千下……无处不留下我的足迹。当然,鞋底就经常被磨破,于是便向父母吵着嚷着要买新鞋。“家里哪有钱?再将就着穿几天吧!”父亲带着埋怨呵斥着。“孩子,你知道吗?一个懂得勤俭节约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等你上学以后,老师会表扬你的。”母亲  相似文献   

20.
节假日里,带着自己的孩子逛街,是一件让大人小孩都愉快的事。可是,我们往往听到一些年轻父母从街市归来,抱怨自己的孩子“淘气”,弄得一家人筋疲力尽,再也不愿带孩子上街了。而有育儿经验的父母则认为,带孩子上街,只要稍微开动脑筋,就可以把逛街变为教育孩子的好时机——●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