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索尔·贝娄是美国犹太作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基于他的犹太身份,"犹太性"是其艺术创作的根基。索尔·贝娄塑造了众多的犹太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犹太主人公在以家族关系为基础、自我优越感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和以适者生存、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表现的美国文化之间艰难困苦地生存着。他们一度感到内心的焦虑与彷徨,在现实生活中精神常常处于崩溃的边缘,游离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小说中的犹太主人公为找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曾做出很多尝试和努力,最终认识到爱的力量和作用,心态逐步得到调整变得积极乐观,并与他人和解,与社会融合,从而找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人性得以回归。本文以贝娄早期小说《赫索格》为对象,从作品中人物及作品主题来解读其犹太性,最后揭示贝娄小说超越民族概念,在关注美国犹太人命运的同时把民族的命运上升为整个人类命运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评论界对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辛格等作品中的犹太性因素分析甚详,但却对索尔.贝娄作品中的犹太性分析较少,即使提到也是一笔带过。虽然贝娄本人总想避免贴上“美国犹太作家”的标签,但他始终关注着犹太人的精神世界的生活,在他的作品中也充满着大量犹太文化的因素。贝娄笔下的主人公继承了犹太人的沉思传统,保持着传统的女性观、金钱观、家庭观,在与美国文化的碰撞中继续自己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3.
美国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以作家切身的文化体验,以文学化的手法,反映了当代美国犹太移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本文试图从作品主人公赫索格与<圣经>人物摩西的精神联系、作家贝娄的犹太文化之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出作品中被深深镌刻的犹太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索尔·贝娄是当代美国犹太作家的杰出代表人物.本篇论文分析索尔·贝娄代表作《赫索格》的犹太性,试图说明索尔·贝娄在小说中表现出的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敏锐观察与犹太民族的命运折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贝娄赋予小说主人公美好希望所蕴含的犹太性.  相似文献   

5.
《只争朝夕》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中篇小说的代表作。索尔·贝娄充分地吸收了犹太传统文化,讲述了主人公威尔赫姆一天内的遭遇。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与叙述下,威尔赫姆这些年的生活一下子就浓缩在他一天的具体活动中,是美国犹太人的精神苦闷,极度压抑而不为人所理解的情感的反映,同时体现了美国社会同化下他们所坚持的民族犹太性。  相似文献   

6.
索尔·贝娄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负盛名的犹太作家,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受到传统犹太文化的影响,贝娄在《赫索格》一书中对马德琳进行了歪曲和改写,从而体现出作家贝娄也没能摆脱传统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刻画的圈子。本文就贝娄在其代表作《赫索格》中对马德琳的刻画而对贝娄本人的女性观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提起美国犹太文学,任何同一或连贯的文化和宗教模式都不能成为衡量它的尺码,因为在美国,社会结构的熔炉性特征、经济的高速发展、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观的不断更新,使犹太作家从创作主题到风格上都颇具特色。随着19世纪大量犹太移民离开故乡带着希望与梦想进入美国,描写犹太移民生活的美国犹太文学逐渐兴起,并在美国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二战以后,在美国文学的各个领域和各种思潮中,涌现出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犹太裔作家,像贝娄、罗思、  相似文献   

8.
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是美国犹太小说深刻的文化根源。索尔&;#183;贝娄作为20实际美国杰出的犹太作家之一,其作品在探讨人类的精神危机之外,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主流文化与作为亚文化的犹太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本文从文化角度入手,论述了文化融合与冲突在其小说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因《洪堡的礼物》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主要围绕两位美籍犹太裔作家而展开。文章结合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理论,分析两代作家在美国情景语境和犹太文化语境下"精神父子"关系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贝娄作品《只争朝夕》中的艾德勒与威尔赫姆父子关系进行了探析。故事中这对父子之间的种种矛盾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了犹太人在现代美国社会的生存境遇,折射出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冲突和变迁,同时也体现了他们所恪守的犹太性。  相似文献   

11.
索尔·贝娄是美国著名的犹太裔小说家,本文从犹太民族的历史以及贝娄的犹太家庭环境谈到犹太元素对贝娄的影响。又从美国文化对贝娄的影响和同化,谈到他的犹太灵魂和美国生活发生的矛盾冲突以及碰撞交融。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作为表现犹太性和美国文化冲突的范例,对于深入理解贝娄的写作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赫索格>是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索尔·贝娄创作的一部心理小说.小说中,贝娄摒弃了对人物外在行为和动作的细致刻画,而把笔触深入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使得这部小说虽然情节平淡,但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却细腻而真实地展现出来.在小说中,贝娄运用了主观视角、书信体、自由联想和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其心理小说的写作特色,表现了他的心理现实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马拉默德是继辛格、贝娄之后出现的又一个著名美国犹太裔小说家。他的创作力图以鲜明的“犹太性”作为对人类普遍心性的理解和体现,在驳杂多变的当代美国文坛上自立风格,独具特色。在众多的犹太裔作家中,马拉默德是犹太性最强的一个,同时他的作品中体现的犹太人道德责任主旨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边缘化:美国犹太人的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是战后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作为犹太作家,他特别关注处于同化时期的犹太人:这些犹太人生活在美国,但他们又有着犹太文化背景,所以,他们感到,他们既不是一个自信的美国人,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犹太人,他们只能生活在双重文化的边缘体。  相似文献   

15.
论索尔·贝娄小说创作中的存在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尔·贝娄作为一个犹太后裔作家 ,他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犹太传统文化的影响 ,具有较强的“犹太性”。同时 ,贝娄又是一个受西方现代哲学思想影响较深的作家 ,他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他的小说充满着存在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对于生长在异乡的外籍作家来说,民族身份似乎是一个永远也讨论不完的话题,《拉维尔斯坦》却为美国犹太籍作家索尔·贝娄60多年创作生涯的寻根之旅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小说独具匠心地以回忆录的形式展开,巧妙地将现实与回忆、叙述与评论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性鲜活的拉维尔斯坦形象。在机智风趣的语言背后是贝娄对当代美国社会现实的关注。在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的新时期,贝娄也反思了反犹主义的历史给犹太民族带来的难以抹去的影响。在谴责反犹主义的同时贝娄也告诫犹太同胞们不要忘记历史,警惕反犹主义抬头,呼吁人道主义同情。小说中,渊博的哲学观点、巧妙的拼贴艺术、精巧的象征手法以及尖刻的反讽特色,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新现实主义视阈,而且拓宽了贝娄的创作主题,引发读者回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以自己对当代西方社会的敏锐观察、深刻理解及对人性的深刻反思与剖析,真实传达了现代人敏感、复杂的思想情绪,生动地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苦闷,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普遍困境,表现出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索尔贝娄的小说中,主人公的犹太身份特征总是处于一种由强到弱的淡化过程中。这种淡化的轨迹有两条:一是以时间为线索,另一条则是以空间为线索。贝娄小说中主人公的犹太身份是贝娄文化身份的重要风向标。循着这两条变化的轨迹,贝娄的文化身份由犹太作家渐变到犹太作家和美国作家直到他所自称的"一个有着犹太(文化)遗产的美国作家"。这种身份的演变使索尔贝娄不断超越了种族的局限,使他在展现和探索人性的过程中有了更丰富和宽泛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著名犹太小说家贝娄的作品,与犹太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论文以其代表作《赫索格》为例,通过对小说情节设置、内容内涵、结构模式等进行分析.集中探讨贝娄这部小说的犹太特质。  相似文献   

20.
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创作与其文化背景紧密相关。他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受难的犹太女性.另一类是美艳的美国WASP女性。在其后期作品中,作家对女性道德评判的意味逐渐减少,侧重描写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互相交流和逐渐融合的过程,苦难的犹太女性逐渐摆脱了暗沉的生活,美艳的美国WASP女性也逐渐体现出了独立自信的新式女性风采,《上帝之城》中犹太女拉比的形象尤其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完美融合。女性人物在多克托罗小说中成为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载体,她们之间从对立疏离到碰撞交流,再到融合超越的关系表现了作家逐渐融入美国社会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