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平时,我认为女生一般为“三不”之才,即“力不足、声不洪、胆不大”。但是最近,班里出现了一位姓“口十”(叶)、名“丰色”(艳)的人,让我的“三不”理论有些站不稳脚跟了。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10,(9):14-14
流 梳 毓 【溜一口】 本组三字同“ ”(liu)声,三字读音都不同。 三点流水清又清,木头梳子日常用。 毓是生养每为形,钟灵毓秀出贤能。  相似文献   

3.
"文多劝善无红紫",苏宗经的诗文皆是知人论世的"劝廉篇"。在家教导玉林"江岸苏"的子孙,他强调"孙曾应识思无邪",力求以"道德心性之学"扎下清廉根基。出任教职,他提出"循俗安能算读书"的质问,从精选书籍、重建士人标准和力主"内圣"等多方面,劝诫晚清广西士人开辟读书新径。学优则仕,广西读书人为官从政后,苏宗经又提醒他们:一要祛虚名,拒礼赠,防贪欲,自觉养就"功名富贵甘在后"的"廉吏"风范;二要慎"催科",坚守住一个清廉"循吏"的最低本分。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声乐理论根据汉字的发音特点,科学地将其归纳成“出声”(字头),“引腹”(字腹),“归韵”(字尾)三个过程。在歌唱中语言规律为:字头要分清(要重),字腹不要变形(要满),字尾要收稳(要轻),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要念准。  相似文献   

5.
一所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几年时间内变成了全国闻名的优秀学校,杜郎口中学掀起的旋风让中国教育界久久不能平静,“学习杜郎口”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我校亦远赴“杜郎口”取经,并且认真借鉴他们的经验,取得了较大成效。杜郎口中学的经验不必复述,我们需要阐明的是怎样向“杜郎口”学习。一、靠文化领跑,逐步建设“睿智儒雅,和谐创新”的校园文化,实现“空气养人”。我们培育出来的人,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我们的校园文化突出“日常滋养”,做到“养眼、养心、养德、养智、养体、  相似文献   

6.
歌唱吐字要以日常吐字为基础,字头、字腹、字尾没有什么区别。歌唱时要把这些字放在“声”上,并融为一体,做到“字”与“声”的高度统一,体现出比日常口语更优美、幅度更大、更具有穿透力,即夸张。“字”和“声”是不可割裂的,“字”要靠“声”来表达,而“声”又不可能无“字”,在设计“声”的同时,“字”也要予以同样的重视,二者要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士风:士人风尚,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东汉士风历来为古今学者所称道,从文献材料看,古人对东汉士风一般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士人的个体人格,称为“风格”,如《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膺)风格秀整,高目标持”;二是指士人的群体行为准则,称为“士行”、“士节”、“士则”,如称东汉名士陈寔“言为世范,行为士则”(《三国志·邓艾传》引《陈寔碑》);三是指士人学风,有时称“儒风”或“儒者之风”,如《后汉书·儒林列传》曰:桓灵之间“儒者之风盖衰矣”;四是指士人精神的社会效益,有时称“风化”,有时直接称为“风俗”,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对东汉士风的全面探讨是个复杂课题,不仅是个史学问题,还涉及社会心理学、文化社会学诸多内容,其中对东汉士人精神风貌流变的考察是十分必要的,而“禄利”、“名节”之变,当是东汉士风变迁的基本特征及倾向。  相似文献   

8.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0):28-28
问:“他离开家乡曲阜”(三年级上册第15课《孔子拜师》)的“曲”字应该读三声还是一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工作的“勤”字功○董乐明(南康市唐江中心小学)我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注意做到“勤”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口勤,有利于诱导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中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有的人从慈母般的角色来讲,班主任是学生的“班妈”。我认为这个比喻太确切...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AC是上PAB的()分)H/7x(川重心(以垂心。(1.如图,已知OO是凸ABC的/八\瞩)内心山)外心xu\外接圆,ZOBC=35“,则!//气\110.四边形ABCD是OO的_xe/I\、——,——————。-\/Ntw\I----PW--,--------fA等于()\H\人上外切等腰梯形,若上底wC\qOj(A)35”(B)45o一MHAD为Zcm,OO的直径vu/(C)55”(D)60为4cm,则梯形的下底曰_L广,I/~/~日下万s人,’n口上\口矗r习,\认多曰lA21多*ti(*,/、\3--·’W/2.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巾“—’B口沃为()””””’一M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边…  相似文献   

11.
广西玉林市"江岸村"苏氏第十六代孙苏宗经(1793-1864),是晚清道同年间最清廉的士人。出任广西地方教育官员时,苏宗经守道安贫,宦囊如洗,创造了宦海"空囊"的廉政新境。清末乱世,地方匪患猖獗,"囊空原不忧强盗",他因之而脱险;即便为太平军捕获,他依旧高歌"贫极还可贺"。这样一股"清风"气尚,既深深影响了同代的晚清人,也是现代知识分子砥砺廉耻的活教材。同时,苏宗经问学不辍,史识独到,个人诗文、学术及其理念,载诸方册,亦是真实呈现晚清岭南地方精英经邦济世的好史料。  相似文献   

12.
素有“平民元首”美称的林森非常注重清廉自律、以身作则,在衣食住行方面始终刻苦自励,过着克勤克俭、清心寡欲的平民化简朴生活;但在“节约献金”、慰劳抗日将士、扶持教育等活动中则慷慨捐资捐物。林森十分重视政风建设,把“国利民福”作为从政的宗旨,将“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视为当官的本分,要求官员保持一份宁静恬淡之心,不谋私利;当好公仆,关心民众疾苦,维护民众利益,并谆谆告诚属下和亲族要作勤政廉政的表率。尽管林森也难以遏制国民党内部的奢侈腐败现象,但他俭以养德、清正廉洁的思想情操依然赢得世人的赞颂。  相似文献   

13.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造和孕育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丰富的廉洁意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期建设廉洁政治的动力源泉。在新时期建设廉洁政治的历史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提振精神面貌,消除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增强创新意识,提升能力水平,消除党员干部能力不足的危险;继承优良作风,践行群众路线,消除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强化宗旨意识,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党员干部消极腐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晚清广西社会转型,风俗剧变。"醇正风能敦末俗",苏宗经匡风正俗,劝廉不已。一方面,有鉴于广西传统民间神会活动、风水观念之大盛,他告诫"神岂逢人都作福",要求民众坚守个人心性,做到"人心自吉凶"。另一方面,近代口岸大开后,"花会"赌业、鸦片以及奇装异服(如"尖顶帽"、"高底鞵"和"军机褂")等涌入内地,广西风气日坏。于是,禁赌、禁毒、禁奢华,一时就是苏宗经劝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王符是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思想先驱,在中古史上开创了独特的“潜夫议政”传统。《潜夫论》焕发的理论勇气和思想锋芒,不仅在崔定、仲长统和荀悦等人著作中激起历史回声,汇成汉末社会批判的文化潮流;而且也启迪后世布衣士人著书立说、奋起进行社会批判,影响十分深远。思想者的批判功能并未有穷期,社会批判也是任何健康社会所必备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目前还存在一些客观问题和困难,需要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探讨《文心雕龙·才略》"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郊赋既穆穆以大观,仙诗亦飘飘而凌云矣"的深层内涵。通过分析六家对这段话的不同理解,综合作者在其他篇目中的观点,以及钟嵘、黄侃及罗宗强等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归纳出一个较为新颖的观点:"景纯艳逸,足冠中兴"的"艳逸"既是对郭璞诗赋作品思想獉獉上的简要概括,也是对其诗赋艺术獉獉成就的高度提炼。  相似文献   

18.
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后,思念故乡,便筑台登高遥望中原方向,后人称为李陵"望乡台"。李陵台位于元上都附近,是承载元代多民族诗人复杂情感的载体。元代诗人借咏李陵台,表现李陵的乡关之思,表达自己对汉朝统治者刻薄寡恩的批判,以及对李陵、司马迁遭遇的同情,也表现诗人对民族气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试论张之洞的廉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一生十分注意维护自己的廉正形象,他重立功立言,更重立德,体现了以廉为本的特色。他居身检索,廉于自身,服官47年,在故里未造一间房,未置一亩地,身后“家无一钱”;正身率职,廉于本职,就兢业业,事必躬亲,廉于社会,惩贫赏廉,裁撤陋规,整肃吏治,给当时腐败骄奢的官场带来了缕缕清风,也为当代人反腐倡廉、忧已戒已,留下了不朽的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