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自从鲁迅人的意识成熟,坚定地相信人道主义理想终当胜利,并且以人道主义理想观照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后,鲁迅就同情和关心铁屋子里女性的处境和命运。经过1923年一整年的小说创作的停顿,鲁迅带着对铁屋子人生的崭新的感悟和创作的激情,以《祝福》带头,进入《彷徨》时期——鲁迅创作生涯的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明天》、《祝福》、《离婚》中的三个女性形象的解读 ,阐述了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的整性批判  相似文献   

3.
阅读女性弹词小说中关于女主人公最终归宿及宣扬女性传统美德的文字,可以发现女性作者们是在男性的凝视之下进行写作的。在长期的男性凝视下,女性不仅会认同男性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符合男性凝视的女性形象。作品《笔生花》通过文本中展示的作者邱心如所受的封建教育、她对女主人公婚后生活的细微描写和对作品人物的塑造等,使人感受到浓重的封建道德意识,她的写作无疑也是在男性视野的凝视之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明天》、《祝福》、《离婚》中的三个女性形象的解读,阐述了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的整性批判。  相似文献   

5.
《阿宝》虽然以文中的女主人公阿宝命名,但是却以男性为叙述视角,体现的仍是封建礼教下的男权意识,完全无视女性的人生诉求。女性依然背负着封建传统礼教的精神轭套,其自我生命意识、炽热积极的人生追求完全窒息于男权意识的精神枷锁之下。  相似文献   

6.
《祝福》是鲁迅最优秀的悲剧小说之一。它从被压迫妇女的角度,对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提出了强烈的控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作品间或有之,但没有一篇能望《祝福》的项背;从各个角度揭露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思想的作品不少,但能象《祝福》这样深入腠理、击中要害的却不多。《祝福》如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祝福》中塑造了祥林嫂这个生活在封建宗法社会低层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宗法礼教所造成的,同时也是其自身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文章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祥林嫂的悲剧进行分析,试图展现特定文化语境下中国女性的历史命运,及整个社会群体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祝福》以祥林嫂为当时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述说了一个关于女人在中国封建社会如何悲哀地生且悲惨的死的一生。本文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剖析,力图揭示在旧中国封建的男权社会的环境下,女性所受的压迫和残害及其深层根由。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五四”洪流席卷了千年封建文化的河床,许多觉解的思想家从解放妇女的角度激烈批判了女子单方面为男子守节的封建节烈观,为妇女解放运动摇旗呐喊,尤其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伟大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女性形象。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文学评论者站在男性的角度对经典文学作品中进行评析,因而误读甚至曲解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要么拔高,要么眨损。女权主义思想的涌现,为我们客观公正评价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笔者试从女权主义理论视角,试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以期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一部中国封建史,是一部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血泪史,一部女性向不公平命运的抗争史。无论是《卫风·氓》中的女丰人公,还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无论是《祝福》中的祥林嫂,还是《水浒》中的潘金莲,她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种种封建社会桎锢的影响,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而潘金莲这个形象,尤为典型。  相似文献   

11.
鲁迅和哈代分别敏锐地捕捉住在20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与19世纪80年代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英国普通农村妇女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经历了被占有、被抛弃、被毁灭的人生悲剧。本文通过平行比较的方法论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与哈代笔下的苔丝是如何被黑暗的封建势力毁灭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2.
《祝福》中的我富含意味。暧昧含混、矛盾犹疑的我,拓宽深化了《祝福》的意义世界,使之不仅仅成为一个苦难故事,同时构建了一个新型知识者的自我反思主题;不仅涉及到现代知识分子与吃人文化、人间苦难、时代责任之间的关系问题,更涉及到知识分子自我生命的沉沦虚无与价值创造问题。前者堪称一个重大的社会历史命题,后者则意味着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在这样的视野下,《祝福》在叙事结构、叙事风格上的独到表现实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性别想象与现代认同——《新青年》的“女子问题”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性话语在其发轫之初就把女性身体解放与民族国家话语纠结在一起。在五四知识精英的现代认同中,民族一直是作为男性主体而获得象征意义,女性的性别表征被不断编码,成为男性主体缓解民族焦虑的丰富的话语资源和阐释空间。由此导致的另一种结果是: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一面往往被忽略,而其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公共性一面则被凸显出来和刻意强调。《新青年》中的“女子问题”讨论,男性论者更多地申述民族自强、国家独立对于女性的要求,彰显女性意识与国家思想相交融的一面,体现出对女性性别身分的想象。  相似文献   

14.
单元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6):38-41,58
陈学昭的杂文是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杂文不仅延续了“五四”所提倡的女性解放、男女平等、人格独立等现代思想意识,而且更为贴近女性生活现实,对男权社会有大胆的反叛和尖锐的揭露,因而更具冲击力,体现出20世纪中国女性觉醒初期反叛黑暗、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是真正的女性言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应该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到十九号房间》的女主人翁苏珊.罗林斯,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但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禁锢了她自由独立的意识,使她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这种独立反叛的女性突出地反映了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6.
《祝福》和《活着》基本情节和写法有些相似,但创作时代的不同使得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观念、作品风貌和阅读效果大不相同。这一差异体现了文学由政治视角向文化、艺术、哲学视角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梅娘 2 0世纪 40年代的小说在高扬人道主义的同时显示出显著的女性意识 ,它关注女性 ,同情女性 ,为女性的命运思考呐喊 ,寻求女性解放的道路 ;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与此相应 ,她的叙事风格也有着较为突出的女性主义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年的国民思潮是清末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显著的特征。思想文化界开始运用各种文艺形式来塑造国民意识 ,使中国社会朝着独立、富强与民主的方向进化。虽然国民意识的发展作为一种文化变革要经历艰难与曲折的道路 ,但它是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演进的一个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9.
清代女性文学的兴盛,催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其中包括对理想婚姻的渴求和社会角色的担当。封建社会中,她们无法攻破男权势力的强大堡垒,建立事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寻求同声相应、志同道合的理想婚姻便成为她们迈向独立自主、追求幸福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祝福》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个集好女人、穷女人、苦女人于一身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虽然祥林嫂具有传统女性的种种优点,但却受到神权、族权、夫权的多重绞杀,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鲁迅通过这一形象,提出了劳动妇女出路的严肃命题。尽管鲁迅对此并未正面回答,而是从反面给人以警示:正确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劳动妇女的根本出路。这是《祝福》作为文学遗产的现实意义和永恒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