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想象中的苏州,总是与"杏花雨"、"杨柳风"有关,总是与水墨图、卷轴画有着共通的意蕴。苏州,应该是比杭州更为江南的地方了吧。车到苏州时,已是日落,用过晚餐后,苏州城已是街灯初上。不知道是否因为置身城郊,街市的路灯  相似文献   

2.
陈奕 《文教资料》2007,(7):124-128
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显示了他独到的“苏州情结”,写出了别人不能取代的属于他“自己的声音”。他的小说具有恬淡,幽静,质朴、地道的特质。这种特质是与苏州文化的内质、苏州人的气质及对待生活的态度相吻合的。本文试从内容的角度分析小说中的地域色彩浓郁的环境描写、苏州文化的渗透与自觉呈现,从形式的角度分析其语言的“苏州化”特色,并结合其“小巷情结”的缘起,来说明陆文夫“苏州情结”的感情依据及隐藏其中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苏州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这不仅是因为这块“风水宝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更值得称道的是,这里还有着十分深厚的人文积淀。千百年来,这种人文积淀作为吴文化的主体部分,对江苏以及周边地区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与苏州相隔不足百里的上海,她的本地方言、她的风土人情与前者也有着太多、太大的相似之处,而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两者间的渊源关系也总是显得那么的融洽!如今,在长江三角洲联动的社会大背景下,苏州与上海历史上所形成的渊源关系,以及她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所产生的连带效应正日益得到加强,而…  相似文献   

4.
陆文夫几乎是专写苏州、专写苏州小巷、专写苏州小巷人物的作家,被誉为文学上的“陆苏州”,这种殊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其他人所不曾有过的,在整个文学史上也不多见。但是,就此认为陆文夫成功的秘诀是因为写了苏州,似乎就不那么恰当了。其实,仔细地考察起来,陆文夫作品的“苏州味”并不那么纯正、突出。与鲁迅相比,陆文夫笔下的“苏州味”远没有鲁迅笔下的“绍兴味”那么浓烈、那么鲜明、那么令当地人感到亲切。苏州,  相似文献   

5.
解读苏州话     
苏州话的“糯”是出了名的。同样一个“不”字,北方人说起来很是干脆,而苏州人讲起来是“勿要”。这样东西好吃,苏州人就说“好吃是好吃得来”,听起来就非常的柔软和好听。为何苏州话软?主要是苏州话里极少有卷舌音,不必卷起舌头说话。苏州话虽然音调较软,但好多话说起来辨音不准,苏州话里赵与曹同音,孙与申同音,李与吕同音,周与邹同音,吴与何、王与黄同音,因此苏州人提到自己的姓,多半要说明字形,如“草头黄,三划王,走肖赵,曲日曹,口天吴,古月胡”等,否则苏州人自己也搞不清楚。苏州话里有许多用词,喜欢重叠,这一方…  相似文献   

6.
“三言”与苏州、“三言”的作者冯梦龙与苏州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苏州府志》等地方志集中地反映了这种关联,并在商贸业、蚕桑业、释道、世风等方面体现了地域与文学、市民社会与市民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喜欢尝试大人的活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是对大人说:“我自己来。”尽管做起来总是事与愿违,可对他们来说,做每种家务劳动都是一件新鲜而又奇特的事,但是,许多家长却认为,孩子还小,做起家务来碍手碍脚,不如干脆自己做,而且还有危险。由于观念的不同,导致现在的孩子在动手能力、责任心方面有些不如人意。为此,我们根据幼儿同的苏州市级课题:“动手做,学会生活”,制定了子课题“学做家务,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8.
太湖,我的家     
我生在太湖边,太湖的湖光山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小时候,我爱钻到爷爷的怀里昕爷爷讲太湖。爷爷总是说:“咱们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太湖边,都是喝太湖水长大的。太湖的水最甜,西山的瓜果月月飘香,这儿是苏州的花果山;太湖的水最肥,东山的庄稼年年丰收,这儿是苏州的大粮仓。”  相似文献   

9.
刘德朋 《文教资料》2014,(24):44-45
“文化”是艺术设计的精神载体,“创意”是艺术设计的形式需求,而“产业”则是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和苏州特色的艺术设计行业日渐繁盛,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需要走出一条适合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苏式艺术设计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林藜的《深巷明朝卖杏花》一文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之美的散文。文章开头两段,交代了苏州之所以被称为天堂的原因,那就是“一为四郊风物之美,一为特殊的建筑之景观”,这一说明有力地激发了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作者在介绍苏州的美时,先用一大段文字详细描绘了苏州街巷、园林所具有的诗情画意。你看,那苏州城里,宽阔的大马路不多,有的是“修长岑静”、“别具韵致”的小街小巷,街坊的美,美在住宅区的园林。在文中作者巧妙地引用了古代诗人的名句与苏州的美丽景色融合在一起,“春色满园”、“红杏出墙”、“小楼听春雨”、“深巷卖杏花”,加上“…  相似文献   

11.
关于张籍的故乡,向有“和州”与“苏州”两说,“苏州”说当是。张籍迁居和州在贞元十二年春。张籍早年江南之游有两次,第一次始于贞元九年,历今鄂、湘、赣、岭南一带;第二次在贞元十二年夏秋间,历湖州、杭州、剡溪一带。  相似文献   

12.
近代教育家汪懋祖主持下的苏州中学在当时享有盛誉,不仅造就了一批专家学者.更培养了无数学术人才,堪称中国近代公立中学之楷模。汪懋祖在主持苏州中学期间,为实践其“学术化”的办学理念,严于律己、广招人才,创建了大师云集的“学术性”师资队伍;实行“教训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建设“学术化”校风,学术研究氛围浓郁,师生共同进步在汪懋祖“学术化”治校理念指导与实践推动下,苏州中学声名鹊起、人才辈出,对当代中学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日本荒木纪幸教授编制的“小学生学校充实度问卷”和“自尊感情问卷”,对苏州小学生实施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小学生的学校内焦虑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差异显著;苏州小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显著,在年级上差异显著;苏州小学生的学校内焦虑与自尊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杨正  于仙贞 《中学物理》2023,(14):51-54
“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的实施是影响中考试题命制的关键因素.立足“双减”政策,基于SEC模式,对2022年苏州卷与新课标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卷的Porter一致性系数低于临界值,表明两者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一致性;从内容主题分析,苏州卷与新课标分布基本一致,吻合程度较高;从认知水平分析,苏州卷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均高于新课标,而“了解”水平低于新课标.  相似文献   

15.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这是清代著明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作的一首赞誉潍县的诗。诗中一句“潍州原是小苏州”,将潍县的繁盛与茂华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人们跨过外白渡桥、乍浦路桥、四川路桥和河南路桥到苏州河以北的地方去,常说“到虹口去”。“虹口”,似乎是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河北岸一大片区域的代称。解放以后,上海专门设立了“虹口区”,在虹口区境内至今还留存着一条叫“虹口港”的曲流小浜。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与苏州方言“语义对应词”除了形式的差并之外,在词义上依然存在许多方面的细微差异。尝试引用“‘词义成分-模式’分析”比较普通话与苏州方言部分单音节动词的概念义差异;通过词义的概念义及色彩义的差异比较,研究分析普通话与苏州方言对应词复杂多变的意义关系。  相似文献   

18.
商金林 《中国教师》2009,(16):59-61
三、“实质与趣味兼美” 1935年秋.叶圣陶在苏州滚绣坊青石弄造了几间平屋,搬回苏州居住。苏州离上海很近.交通又极为便捷。迁居苏州之后,他仍担任《中学生》杂志的主编,每月总有一段时间在上海开明书店,处理编务工作。青石弄在葑门附近,僻静得很。叶圣陶经常到苏州金城书店,“看看青年人买书踊跃的状况”。关心青年的进步成长。  相似文献   

19.
毕树志 《教育》2006,(1):29-31
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苏州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依然存在。然而,与其它城市所不同的是,苏州市的“择校生”并非千军万马择“独木桥”般往名校、重点校挤,而是努力挤进那些坚持素质教育却各有特点的特色校。“好学校”在苏州学生、家长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在苏州采访期间,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本刊记者,“你要问哪所学校是重点校,哪所学校是名  相似文献   

20.
大凡清官廉吏,总是严于律己,常感政绩不足,负国负民,有愧于心。在我国古代,这些清官留下了许多“自愧诗”,今天读之,仍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教益。唐代韦应物,曾任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为官廉政,关心民生,深得爱戴。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