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概述】《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汉郃阳令曹景完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碑阳隶书20行,行45字(末行39字),共849字。碑阴隶书5行,共440余字。曹全系汉初名相曹参之后,孝廉出身,官至郃阳令。曾率兵征讨疏勒国,大获全胜。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曹全碑》概述东汉是隶书艺术大发光彩的黄金时代。《曹全碑》以秀雅多姿著称于世,是汉碑隶书中的珍品。《曹全碑》,全称《汉故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碑阳19行,每行45字(末行39字),共849字。  相似文献   

3.
正一、概况《曹全碑》,全称《汉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宗碑》,无额,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阳莘里村,后移存阳县孔庙东门内,1965年移置陕西省博物馆碑林第三室。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20行,行45字。碑阴五列,上列一行,二列26行,三列五行,四列17行,五列四行。《曹全碑》作为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自出土以来,特别是清代以来备受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4.
《曹全碑》     
<正>《曹全碑》全称《汉邰阳令曹全碑》,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碑阳铭文记述邻阳县令曹全的家世及生平。曹全为汉初名相曹参的后代,建宁二年(169)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率兵征讨疏勒国,杀其王和德,迁右扶风槐里令,后任邻阳令。此碑是其下属群僚集资刻石以颂其功之  相似文献   

5.
<正>《张迁碑》,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文系当时山东谷城县官员共同发起的为前县令,当时已转任河南汤阴县令张迁所立的德政碑,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二月刻。碑高317厘米,宽107厘米,碑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2行12字。碑阳隶书15行,每行42字,碑阴捐钱人名字及所捐钱数,共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张迁碑》是汉碑中的名品,用笔以方为主,内敛,笔力雄厚多变化,字视大小而笔画或粗或细;结  相似文献   

6.
正【概述】《鲁峻碑》,东汉灵帝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四月立。碑石原在山东省金乡县鲁君墓前,现存济宁市博物馆。碑高283厘米,宽115厘米,厚25厘米。碑额圭形,有穿,穿上隶书两行,阴刻此碑全称《汉故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碑阳隶书17行,每行32字,共544字。碑阴两列,每列隶书21行,为门生故吏捐资题名,文字多模糊残缺。《鲁峻碑》记述了鲁峻的家世、生平、品行、官职、政绩。鲁峻退职后居家,62岁去世。门生干  相似文献   

7.
正总观《礼器碑》,其正文排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纵有行,横成列,匀整严谨《礼器碑》高234厘米,宽105厘米。碑阳16行,每行36字;碑阴3列,每列17行;左侧3列,每列4行;右侧4列,每列14行。此碑的正文,属于纵有行、横成列的排列,整体布局行列清晰,严谨匀停,犹如军阵,气象雍容威严。但严谨而不呆板,匀整而不乏活脱,丰富多变,疏密合度,落落  相似文献   

8.
<正>《鲁峻碑》全称《汉司隶校尉忠惠公鲁君碑》,又名《汉司隶校尉鲁峻碑》《鲁忠惠碑》,东汉熹平二年(173年)四月立,现存山东济宁博物馆汉碑陈列馆,17行,行32字。篆额题"汉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此碑漫漶颇甚,许多字已不可辨。该碑点画方劲端严、厚重而丰腴,兼有萧散、古逸之致。其字大小相间,欹正相生,布局活泼可爱。碑阳与碑阴之字非出一手,而碑阴古朴自然,尤多天趣。  相似文献   

9.
正【概述】《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刻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年)。碑高228厘米,宽96厘米。无碑额。碑文隶书10行,每行约20字不等。(见图5)《祀三公山碑》,记述了常山相冯君建庙设坛祭祀三公山为民祈福之事。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元氏县令关西王治岐"得此刻在城外野坡"。现存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下。《祀三公山碑》,对后世影响较大,赵之谦、邓石如、齐白石  相似文献   

10.
东汉时期,居于主导形态的书体是隶书。代表性的碑刻书作有存于山东曲阜孔庙的《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存于西安碑林的《曹全碑》,存于山东泰安岱庙的《张迁碑》、《衡方碑》等等,摩崖作品有陕西的《石门颂》、《杨淮表记》、《开通褒斜道刻石》,甘肃的《西狭颂》等等。这些作品风格纷呈,仪态多端,如群芳争艳的百花园,涉足其中,总是令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1.
正郑簠的隶书,主要得力于《史晨碑》和《曹全碑》,对后者吸收得更多一些。他所书隶书大小相近,粗细、疏密富有变化,形态多姿而不失规整,既保持了《曹全碑》的特点,又具有飘逸奇宕、活脱洒丽的新意。他自称:"作字最不可轻易,笔管到手,如控于钧弩,少弛则败矣。"包世臣在《艺  相似文献   

12.
<正>【作品概况】《龙藏寺碑》亦称《正定府龙兴寺碑》,隋代碑刻。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刻,碑高315厘米,宽90厘米,厚29厘米。碑文楷书30行,行50字,凡1500余字。楷书碑为龟趺。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无撰书人姓名。河北正定龙兴寺藏。  相似文献   

13.
《爨龙颜碑》,简称“大爨”,在云南省陆良县城东南约10公里的贞元堡(又称薛光堡)。是南朝宋宁州刺史爨龙颜墓碑。碑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458年),碑身高338厘米,上端宽135厘米,下端宽146厘米,厚21厘米。碑额“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碑文叙述爨氏世系及爨龙颜祖孙三代仕历。碑阳正文24行,行45字,爨道庆撰文。碑阴刻职官题名3列,上列15行,中列17行,下列16行。碑文书体属楷书,但保留有隶书风格,笔力遒劲,向为金石学家和书法家所推崇。  相似文献   

14.
《元结碑》     
<正>【作品概况】《元结碑》又名《元次山碑》,全称《唐故容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颜真卿为表深念之情,精心书写,在距挚友元结故后葬地一公里的云台观鉴刻制碑。碑高220厘米,宽90厘米,厚40厘米,四面铭文。碑成后运至泉上村立于元结墓前。【观典赏析】《元结碑》是颜真卿生前留给后人的最后一件力作。  相似文献   

15.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鲜于璜碑》全称《东汉雁门太守鲜于君碑》,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十一月立,主要叙述鲜于璜的祖先世系及其生平仕历,均有界格。全碑包括碑座与碑身两部分,碑呈圭形,高242厘米,宽83厘米。碑身两面刻文,碑阳16行,行35字,碑阴15行,行25字,全碑共827字。隶书。1972年天津武清县出土,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  相似文献   

16.
正【概述】《孔宙碑》,全称《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东汉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七月立。碑高241厘米,宽132厘米。碑文隶书15行,行满28字,首行为"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铭"。(见图1)《孔宙碑》是为颂扬孔子十九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政绩而立。碑阴刻立碑关系者姓名。此碑一直立在曲阜孔林内的孔宙墓前,清乾隆年间移至孔庙内。现存曲阜市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17.
正【概述】《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立。碑高240厘米,宽110厘米,厚25厘米,隶书23行,每行36字。碑额题隶书"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额下有穿,穿下书刻碑文,记述衡方生平,颂扬其为政功绩。碑末刻"门生平原乐陵朱登字仲希书",汉碑中很少有书写者姓名,此极为罕见。此碑原在山东省汶上县中店村,现存山东省泰安市岱庙内。  相似文献   

18.
正《大智禅师碑》,全称《大唐故大智禅师碑铭并序》,又称《义福禅师碑》,隶书,碑阳为严挺之所撰,史惟则隶书并篆额,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刻立。碑高202厘米,宽112厘米。阳32行,行61字。额3行9字。碑阴较碑阳晚五年,即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刻。阳成伯撰文,亦史惟则书,隶书27行,行9字。碑末附宋淳化、宣和、金大定、明弘治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曹全碑》的分析 ,说明东汉碑隶石刻刚柔两种风格并存的现象和原因 ,及其对后世书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何人麟《草书杜诗九首》,碑高40厘米,宽574厘米,诗文100行,满行7字,字径多在五六厘米,个别达12厘米,书体大草,镌刻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石刻现镶嵌于岱庙汉柏亭下的台基南侧,系泰安知府绵州(今四川省绵阳)何人麟书. 岱庙碑廊还有一通何人麟书写的杜甫《望岳》诗,碑高220厘米,宽88厘米,厚27厘米;诗文10行,满行11字,字径10厘米左右,草书体.该碑书风与《草书杜诗九首》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