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内容意象性为审美本体的中国传统艺术,不同于重形式创新的西方传统艺术,是两个民族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精神取向。但是,其精神内涵都是指向人类的心灵自由,并创造了本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史●民族和民族融合【概念解析】民族,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关于民族,有广义、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  相似文献   

3.
目前民族高校英语教育中有一种趋势,即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忽略了民族文化,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外语教学界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卑心理和批判大学英语课、拒绝学习西方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这两种极端化的文化观所导致的。所以,英语教育不仅要学习与引进西方先进文化,还要输出本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理解,从文化资源、文化逆差、文化人才等方面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以弘扬民族精神,打造民族品牌,发展人才教育和开展文化外交等措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也日益深入。许多西方文化观念不断流入中国,这是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相互较量的结果。文章深入分析了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影响,阐明了民族文化品牌对增强民族认同感的积极作用,强调了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以期为我国当下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借鉴,并进一步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目前,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已经渗入中国文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提升民族凝聚力,立足于自身民族品牌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全体社会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期推进本民族文化品牌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阐述了文化的概念及其历史性和民族性,然后分析了民族历史文化与教育管理体制的关系,最后论述了中国民族文化变迁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认为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着教育管理模式的形态,任何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皆有其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因此,在教育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既要继承民族文化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优良基因,要加快民族心理素质的重塑,将民主科学的观念融入民族价值体系当中。  相似文献   

7.
接受西方强权话语是中国文化研究中一个世纪来所存在的现象,而全球化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当前民族文化研究存在着话语失落与方法失落的问题。在跨文化语境下,民族文化的研究应该走个性生存与文化共生的道路,一方面,要保持民族的个性,这是民族性的直接体现,另一方面,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包括西方先进文化的经验,走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道路,建构东方语境下的民族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思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为事物的组合。不同的民族、国家由于所处的地域、生活习俗不同,形成的主流文化也就不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从本质上讲属于情感文化,它的标志性语言是“士为知己者死”,其内核是群体意识;西方文化属于哲理性文化,它的标志性语言是“知识就是力量”,其内核是个体意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人的思维差异。中国人擅长形象、直观、类比、综合、对立统一思维;西方人擅长概念、逻辑、分析、微观、对立面的对立思维。自然观、科学发展的循环机制、民族文化性格是其思维差异产生的重要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传承或消亡,是否有其内在逻辑?那些持续下来的文化是否存在应对危机的自愈机制,从而得到再发展的生命力?其特有的文化根基是什么?对此,一个符合其发生和发展逻辑的答案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其独特的文化自愈机制,其论据就是日常生活所体现的核心信仰与价值观体系,表现为基于共同的传统生活方式的"民俗认同"行为。中国文化的文化自愈机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她的历史实践证明,多元一体的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和内部的各"族"认同问题,往往是以"民俗认同"来达成的,否则便陷入由外来的"种族"和"民族"概念所导致的"魔圈"困境。近现代中国精英们在困惑中寻求"救国"与"自愈"时,引进了西方的"民族"与"民族主义"等概念,试图以西方现代话语来阐释中国的历史,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它们不但没有缓解中国的社会矛盾,反而加重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冲突。这是因为,这些概念的西方意识形态背景对于解释西方问题是有效的,但对于解决具有独特历史与文化以及多民族共存的中国问题往往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当中国文化在近代历史上陷入危机时。只有当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回归其根,认同其传统文化之根,这个文化才会获得真正的文化自信,达到文化自愈、持续发展,创造出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艺术设计爱国际化趋势的影响和现代新媒介新技术的挑战与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蚀,如何在艺术设计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提升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如何继续和发展民族文化将是艺术设计工作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民族文化的特征以及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说明中国的艺术设计应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提升品质、完善理论、丰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万国之上犹有公民在,民族的复兴首先在于超越时空与国度的民族精神的复兴。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栖息地,研究民族精神必须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民族力量”结合起来,排除两个干扰,做到有的放矢,为民族复兴,振兴世界服务。道家自然民本思想与自由民主思想同于一理,交相辉映:道家是东方的自由民主,自由民主是西方的道家。道教远播海外,目前正汇流国内成为世界当代文化与思潮的洪流,同时带动世界文明中心回归中国。中华民族的先进精神有九个方面,九九归一,绝学无忧,中美文化底蕴与价值取向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历程,尤其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律文化的关系方面,则有不同的分析进路和视角。从根本上分析如何形成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及差异而言,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甚至包括地理气候等诸多原因:但是,本文则试图从另个新的分析视角来探讨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的原因.即从民族传统思维模式来反思中西法律文化,这样才能找到一个本源性的阐释。从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思维模式进一步深入分析.阴阳式与因果式法律思维对中西法律文化的影响则具有重要原因。通过对阴阳式与因果式法律思维对中西法律文化的影响及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就会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律文化是如何形成以及对中国现代法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接触必然引起文化移入。文化移入指文化上有差别的群体之间持续而广泛的直接接触所导致的文化变迁。以儒释道为根基的中华文化正在经受异质文化的压力和冲击。本文分析了文化移入下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导向作用的弱化、嬗变和转型趋势,井从中国的民族成员相应将发生的人格心理变化入手。试图在这种阵痛中寻找民族文化传统在扬弃或更生中可能的转归度民族精神现代化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接触必然引起文化移入。文化移入指文化上有差别的群体之间持续而广泛的直接接触所导致的文化变迁。以儒释道为根基的中华文化正在经受异质文化的压力和冲击。本文分析了文化移入下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导向作用的弱化、嬗变和转型趋势,并从中国的民族成员相应将发生的人格心理变化入手,试图在这种阵痛中寻找民族文化传统在扬弃或更生中可能的转归及民族精神现代化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张君劢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极其丰富、深邃.终其一生,他的文化民族主义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酝酿期、自觉期、深化期.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儒家文化的阐释,对西方文化的融合,对民族文化之未来的探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其学术价值在于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恒常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近代以来开始了对民主的追求,梁启超、严复等启蒙思想家向中国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思想,他们提出的民权、自由、开设议院的思想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但由于当时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及中西政治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他们无法摆脱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束缚,只能将西方的民主作为概念工具,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结合,形成独特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西体育文化的交融及其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体育文化大规模涌入中国,对本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由于西方现代化的先发性,西方体育文化的全球化成了一种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融及其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挖掘、整理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须要以传统体育文化为切入点,从本质上解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边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之时,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在文化上坚持民族文化主体地位、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实现本土化而不至于被西方文化霸权推入西化的单一化文化轨道?对这一关系中国文化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的思考,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的文化选择,力图为中国高等教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定位及中国文化的现代性重构提供一个成功的范本.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新儒家重要代表唐君毅被称为“伟大的中国文化运动者”,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近代以来的失守在于:其一以西方学术方法研究中国学术;其二对传统文化“整理国故”的研究态度;其三是西方学者对研究中国学术的错误动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璋需要以民族文化自信为前提.以发展荤未为贯魂.以教育教化为手段.以日常生活为载体进行“灵根自植”。  相似文献   

20.
“救赎论”是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前提的,原罪的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原罪的思想”———这种观点几乎成了人们的常识、共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这一思想可能就蕴藏在庄子关于“混沌开窍”的寓言之中。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迫切需要找到属于自己民族的“原罪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