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石头记     
小时候,我在幼儿园非常喜欢上常识课,老师经常问我们:“石头是什么颜色的?”“是灰色的。”我和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又问道:“石头是什么AONIANZUOWENFUDAO形状的?”不少小朋友答道:“是椭圆形的。”那时候,我还真以为是这样。可是没想到,在爷爷家———益阳资江河畔,  相似文献   

2.
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条痴缠相守的母亲河.譬如,泰晤士河之于伦敦,塞纳河之于巴黎.我们益阳,也有这样一条河,蜿蜒流淌,穿城而过,我们唤它——资江. 从崇山峻岭中走来,我们的母亲河桀骜不驯,变化多端.然而,它在流经益阳城区的时候,却形成一个大拐点,面宽、水浅,温柔又暴躁.就着这个拐点,穿越千年的美景次第排开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从来多“严禁”!据统计各地每年出台的各类“禁令”有近万条之多,按理咱们该见怪不怪才是:然而当我看到湖南益阳的两个区教育局日前出台的包括“严禁奸污猥亵女生”在内的“八个严禁”之后(见3月24日《三湘都市报》),我还是感到坐立不安,浑身上下都不自在——难道益阳的老师们是见到这个规定后才不再奸污猥亵女生吗?难道在这个禁令出台之前他们就可以随意奸污猥亵女生吗?这个禁令里没有严禁杀人放火,难道他们就可以杀人放火不成?  相似文献   

4.
近代益阳城市文化探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益阳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一座中小城市,其城市文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代益阳城市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而尤以和谐的山水生态文化,古朴典雅的麻石街、资江码头与精致的建筑文化,流金淌银的银城航运与商业文化,多元的宗教信仰与祖师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等最为典型,成为近代益阳城市的名片和益阳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凤凰山吊古     
凤凰山坐落在湖南省桃江县城的东北角。传说,在盘古开天地的时候,这座山头上栖息过一只凤凰。而今,这个有着吉祥名字的山,已成为桃江的一处名胜。山下,有柔情万种的资水为之增色;山上,更有多处古人遗址为之添辉。天问台相传为屈原作《天问》处,(据清康熙《益阳县志》载:“相传屈原作《天问》于益阳之桃花江。屈原放逐江南,作《九歌》于玉笥山中,山有湘阴,则《天问》作于此,不为无据。”)古有天问阁,今仅存一石碑,镌有“古天问阁遗址”六字,虽年代已久,字迹仍清晰可辨。想屈原当年就是在此地,心怀千古忧愁,该是怎样的心情?天问阁下的江水边,…  相似文献   

6.
资江水系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资江水系安化、桃江、益阳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研究 ,发现 :安化、桃江、益阳黄鳝的感染率分别是 43 .3 %、5 3 .8%、63 .6% ,感染强度分别为 4.85、6.5 7、4.43 ,平均密度分别为 2 .10、3 .5 4、2 .82 ,其感染率、感染强度随着黄鳝体长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天问》作于何时何地,至今仍是千古之谜。若将《天问序》与同治《益阳县志》:“相传屈原作《天问》于益阳之桃花江”的记载加以比较,就可发现上述记载显然来自沅湘之间的民间传说。屈原的“放流”,应是身负朝廷使命,执行游说“湘西之濮”诸部族等“蛮方”方国同心同德抗敌救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庞军 《中国德育》2005,(6):45-46
周末,七个小伙伴相约来到美丽的资江江畔蝣玩,回去后却少了一人,那就是可爱的小颜瑶。当他在江流的漩涡中越漂越远直至消失,六个和他同来的小伙伴在惊愕之后,不仅迅速做出了“不许说出去”“一定不说”的盟约,而且把颜瑶的衣服和鞋子裹上石头抛入江中。然后一起离开哭泣着的资江,若无其事地走进游戏机室……这是文章《花朵在同伴的冷漠中飘零》描绘的令人心碎的一幕。痛定思痛,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问题:对一个渐渐逝去的生命,同窗好友为什么会如此冷漠?  相似文献   

9.
归至资江重游双清亭二首 本诗为作者咏邵阳家乡的诗作之一,作于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共二首。时年46岁。是年春天,魏源从所居之地——扬州回邵阳家乡扫墓,故地重游。资江为湖南四大水之一,流经邵阳,双清亭建于伸入资江的孤石峰名砥柱矾之上,因资江和邵水汇流于此,故名“双清”,前人题有“双清胜揽”四字,为邵阳名胜之一。又名亭外亭,此亭始建于宋。亭为六  相似文献   

10.
在益阳话中入声仅仅是一个独立的调类,不具备中古入声“促”和“塞音尾”的特点,但它把中古入声完整地保留下来。中古去声字在益阳话中清声母读阳平,浊声母读去声,但有许多去声字向入声转移,如清去字“课”与入声“壳”、“阔”同音,浊去字“助”与入声“族”、“促”同音。这种古去声字向入声转变、迁移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去声变入”。本文首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发现在益阳话中有75.5%的古去声字倾向入声。然后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原理分析,认为这是益阳话受长沙话、普通话长期影响渗透的结果。最后指出这一现象对益阳话声调系统的影响:它不仅使益阳话的入声发生性质变化,而且会促使其消失。  相似文献   

11.
行龙司雨,自秦汉以降,多见诸文人墨迹与画卷之中。世人以为,龙自夏商产生以后,便独具司雨之功能。今吾人所见之文献,无过于殷商甲骨者。本文利用大量卜辞之“龙”、“雨”辞条,排比考鉴,发现此二字基本不在同一龟版中出现,故作出“商龙不曾司雨”之结论。有商一代,主雨者乃全能之“帝”。商人祈雨,卜问的对象是帝。帝可令“雨”,亦可令“不雨”。亦有焚巫尪以祈雨者?疚目疾炝私醪反?仅发现五条“龙”、“雨”并现者。然其中四条读作“宠”,一条系地名“龙田”,均与司雨无涉。  相似文献   

12.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我们生活在画里边."踏着这优美而熟悉的旋律,我们慕名来到南洞庭之滨的益阳,采访这里红红火火、方兴未艾的职业教育. 在益阳这片职教的热土上,演绎了怎样动人的故事?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泪水与汗水的交织?  相似文献   

13.
挪威作家基兰的文章《大海》有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最宏大的是海,最有耐心的也是海。”是啊,海确实很宏伟,很壮观,能给人以激情。然而,我却对桂林资源县的那条秀丽的资江情有独钟。去年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乘着木船,游览资江的美景。资江的水不同于漓江的水,有点孩子气。安静时,让你觉得可爱;撒泼时,让你觉得逗人。资江最有特色的要数“风帆石”了。远看,它像一叶船帆;近看,它像一个流着眼泪的少女。游客每到这里时,都感叹不已。来到资江,当然得去苗寨。热情好客的苗族人民,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欢迎每一位客人的到来。那种…  相似文献   

14.
新邵有一条美丽的资江,在资江畔坐落着一所市、县重点中学--新邵一中,与赛双清公园遥遥相对. 新邵一中的前身是湖南私立泰清中学,始建于1949年.1952年才迁到现在所处的地方.1959年,更名为湖南省新邵县第一中学.  相似文献   

15.
去年八、九月,在迎接和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的日子里,各市县都先后作出“为教师办几件实事”的“决定”。这些“决定”要办的“实事”,有不少已经落实,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关怀,对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确有某些条文,至今杳无音讯,成了空话。 为什么过了十个月以后,“决定”要办的“实事”不能落实而成了“空话”? 一种原因是缺少实事求是的态度。上级要求各地为教师做些实事,有些同志唯恐“尊师”不够,有认识不高之嫌;或比其他县差劲,有脸上无光之感,于是七拼八凑,六条、八条嫌少,凑足十条。这些“八条”、“十条”中,“安排十套住房”、“提供四十辆凤凰牌自行车”这样物与数具体者有之,但也有  相似文献   

16.
益阳方言中有一个词“把得”,它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在句子中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时才具有一定的意义和语法功能,本文就“把得”—词在益阳方言中的意义和用法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益阳方言属于湘语长益片益沅小片。绝大部分的中古去声字与中古入声字在益阳方言中的调值相同,出现了“去入同调”的现象。由于目前还不能从历史演变上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益阳方言是“去声变入”还是“入声变去”,只能通过分析该方言的语言实际,充分考虑方言之间的比较以及古今音的比较等因素,将益阳方言的“去入同调”现象看作是“入声变去”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益阳"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21世纪旅游业的大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获得了快速发展,也给益阳“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通过对益阳的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及“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分析,探讨了益阳“农家乐”旅游的初步形成和发展,也对益阳“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平生四海惯为家”,交游极广,和益阳的人和事也有一段交往。如他和益阳人周扬在文化战线上共事四十多年,这是人所共知的,无需赘言。 一九三八年四月,郭沫若在武汉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这年十月下旬汉口武昌失守后,郭沫若到了湖北沙市,乘车去长沙,三十日车到益阳县城,“休息了好一会”。他看到“一段高地上有座宏大的白鹿寺,隔江和县城对峙,颇占形  相似文献   

20.
一、庖丁解牛(庄子)(一条)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个句子里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砉然”之声从何而来?二是“砉然”究竟是怎样的声响?第一个问题,根据旧注,说“砉然”是“皮骨相离声”,于是有人就翻译为“哗啦扯开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