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值试验方法作为机械冲击破岩研究的补充手段,可以从微观的角度深入分析岩石破碎内在机理.该文利用RHT本构模型描述岩石在机械冲击下的动态响应,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建立机械冲击破岩的数值试验模型,并通过物理试验证实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进而对机械冲击破岩数值试验中岩石损伤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机械冲击载荷作用下,...  相似文献   

2.
针对室内试验研究盘形滚刀破岩过程的成本高、周期长、不便于重复性教学演示的问题,可采用数值试验方法作为辅助或替代,揭示滚刀破岩机制、优化滚刀结构和切削参数。该文使用显式动力学数值方法,结合有限元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建立盘形滚刀切削岩石的三维数值试验模型,采用基于Rankine失效准则的摩尔-库伦弹塑性本构模型开展缩尺的滚刀线性切削试验,验证数值试验模型的可靠性。以双刀顺次回转破岩模型为例,分析了岩石破裂过程与滚刀载荷曲线。研究表明:在盘形滚刀切削下,岩石表面形成了条形破碎槽,同时在滚刀两侧及下方出现裂纹;随着裂纹延伸至岩石表面,许多小块的岩碴被剥离;使用数值试验方法分析盘形滚刀破岩过程,可以清晰地模拟密实核传力演化、裂纹萌生扩展、岩碴剥离飞溅、载荷阶跃波动等物理现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盘形滚刀破岩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显式动力学中的接触、侵蚀有限元分析方法,对PDC钻头的单齿几何参数变化进行了仿真,研究了绕钻头中心轴线旋转的单粒PDC切削齿在切削深度为2mm时,不同的前倾角、侧倾角破岩时受力的分布及岩石破碎情况。仿真结果较真实地表明了单粒PDC切削齿应力分布、接触压力分布随钻头破岩过程的动态变化情况,为PDC钻头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深井钻井速度、延长钻头寿命及提高钻头破岩效率,以释放井底应力降低岩石抗钻能力为理论基础,设计并加工了中心外凸、中心内凹两种中部切削结构的PDC钻头,并与普通PDC钻头开展破岩效果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钻头相比,中心内凹钻头破岩钻进速度最大增幅达到了336%,中心外凸钻头破岩钻进速度最大增幅达到了89%.实...  相似文献   

5.
针对利深101井目的层埋藏较深、岩石硬度大、研磨性强,机械钻速低,起下钻换钻头次数较多等问题,在分析PDC钻头和牙轮钻头破岩机理的基础上,指出岩石的抗压强度和抗研磨性是影响钻头破岩效率的主要因素,利用REEDHycalog公司提供的利深101井深部地层岩性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得出了利深101井深部地层的岩性特征,据此对利深区块钻头进行了优选,为以后钻进同区块同样地层提高钻速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利深101井目的层埋藏较深、岩石硬度大、研磨性强,机械钻速低,起下钻换钻头次数较多等问题,在分析PDC钻头和牙轮钻头破岩机理的基础上,指出岩石的抗压强度和抗研磨性是影响钻头破岩效率的主要因素,利用REEDHycalog公司提供的利深101井深部地层岩性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得出了利深101井深部地层的岩性特征,据此对利深区块钻头进行了优选,为以后钻进同区块同样地层提高钻速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凡学过地质学或岩石学、矿床学的人都知道,矽卡岩、硅卡岩和夕卡岩的含意是一样的,指的是同一种岩石。50年代以前称的卡岩,60年代以后的教科书,其中一些著名矿床学家所编的教材,如徐克勤的《矿床学》等均改为硅卡岩,近年来的教材则又称之为矽卡岩或夕卡岩。1978年出版的全国高师地理专业通用教材——《地质学基础》一书中称硅卡岩,它在第二版修  相似文献   

8.
李娜 《电大理工》2010,(2):31-32
在钻进过程中,钻进速度、成本和质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是指通过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可进行人为调节的因素;不可控因素是指客观存在的因素。目前,通常所考虑的影响钻进速度的因素有钻压、转速、牙齿磨损、钻井液性能、水利因素等,其中,水利因素只考虑到了水力因素的水力净化作用,忽视了水力因素中的破岩作用。将加入水力因素破岩作用对钻进速度影响的研究,给出考虑水力破岩因素的数学表达式,以解决考虑水力破岩因素的钻速定量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9.
水射流与刀具联合破岩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首先分析了在刀具(集中载荷)作用下,在煤岩体内所产生的应力场,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岩体的力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截深下,使岩体破碎所需的最小刀具载荷,其次,建立了水射流与刀具联合破岩的力学模型,计算了三种岩体材料(无烟煤、软砂岩、玄武岩),在不同截深、不同裂纹深度和宽度下,作用一定压力的水射流后,使岩体破碎所需的最小刀具压力,并与机械破碎法进行了比较,得出联合破碎法优于单独的机械破碎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刀具(集中载荷)作用下,在煤岩体内所产生的应力场,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岩体的力学模型,计算了在不同截深下,使岩体破碎所需的最小刀具载荷;其次,建立了水射流与刀具联合破岩的力学模型,计算了三种岩体材料(无烟煤、软砂岩、玄武岩),在不同截深、不同裂纹深度和宽度下,作用一定压力的水射流后,使岩体破碎所需的最小刀具压力;并与机械破碎法进行了比较。得出联合破碎法优于单独的机械玻碎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满足各种功能和性能的需求及难以避免的约束和限制条件,形形色色的对称破缺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机械系统、部件和零件之中。但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对机械对称破缺种类、作用及其应用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通过本文,读者能系统地了解对称破缺在机械系统中的存在和作用规律,并能够在机械设计中科学地应用对称破缺,更好地实现和发挥机械的预期功能和效益。创新点:1.创建机械对称破缺的概念和分类体系。2.揭示对称破缺与产品需求之间的关联性,提出应用对称破缺实现机械功能、性能和约束需求的8个设计原理。3.发明一种具有对称破缺特征的链传动结构新方案,且其传动平稳性显著优于现有链传动。方法:1.分析和借鉴生物学、材料结构学和建筑学等多学科中对称破缺的研究和应用成果。2.分析一千多个应用对称破缺的机械实例,并从中提炼和总结对称破缺在机械中的效用和应用规律。3.将归纳出的规律应用于对称破缺创新机械的实践。结论:1.对称破缺普遍存在于机械中,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通过对大量机械实例中对称破缺所起作用的系统分析能够获取对称破缺作用于机械的规律性知识。3.应用上述规律性知识能实现机械产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认识志丹油田长6油藏含油砂体内部结构,进一步研究工区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通过取心井的岩心薄片分析、扫描电镜研究,物性分析等资料,分析了长6段油层组储层的基本岩性物性特征,总结了长6段油层组储层的岩石类型、岩矿特征、胶结特征以及岩石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矿业大学钱鸣高教授等人研究的《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获第四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该项成果系统地研究了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问题,发现了已破断的岩块互相挤压后形成“砌体梁”平衡的结构,根据老顶所处的各种边界条件,获得了老项作为“板”形式的各种破断方式及规律,提出了弹性板和梁的力学模型,在矿山压力理论上有重要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和承认。对采矿学科和煤炭工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述将爆破技术应用于深路堑的开挖的方法。采用松动爆破技术,炸药爆破时,岩体被破碎松动但不抛掷。在京包线大同至包头段电气化改建施工中采用该方法,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取得相当理想的效果。工程中深路堑岩石爆破技术的实践,为今后进行陡坡开挖施工方案爆破参数选择、装药结构的布设及技术措施的编制等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论述将爆破技术应用于深路堑的开挖的方法.采用松动爆破技术,炸药爆破时,岩体被破碎松动但不抛掷.在京包线大同至包头段电气化改建施工中采用该方法,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取得相当理想的效果.工程中深路堑岩石爆破技术的实践,为今后进行陡坡开挖施工方案爆破参数选择、装药结构的布设及技术措施的编制等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1.“殷岩泉”的“岩”不是“岩石”《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课本注为:“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岩”显然被理解为“岩石”了。实则不然,此处的“岩”指高崖,“岩泉”即“高崖飞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就把“岩”的第一项确定为“高峻的山崖”。现代汉语中的“岩石”一词,文言文中多用“石”来表示。“有大石侧立千尺。”(《石钟山记》)“迷花倚石忽已暝。”(《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再有本文中“千岩万转路不定”的“岩”,也不是指“岩石”。在同一篇文…  相似文献   

17.
阐明了岩石初始损伤的重要性和爆破块度分布规律的分形特征,提出了岩石爆破碎分形维数的理论预测公式,通过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对比分析验证了预测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行动静载荷组合作用下的深井矿山岩石破裂特性的研究,自行研制了型号为TRW-3 000的岩石真三轴扰动诱变实验系统。该系统与其他真三轴测试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系统具有动-静载荷独立加载功能。基于地下工程开挖路径,利用该实验系统开展了真三轴卸载条件下动力扰动诱发破岩实验,初步证明相同幅值不同来向的扰动载荷可以诱导致特定应力状态下岩石的破裂。  相似文献   

19.
[古生物]美科学家的研究称20年前发现的最古老生命化石只是填满了石英的岩缝据2011年3月27日《参考消息》援引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1年3月26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发表在《自然地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报告说,20年前在澳大利亚岩石中发现的被称为35亿年前的微生物化石可能只是填满了石英的岩  相似文献   

20.
神经科学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学与学习规律的不断追求,促成了基于脑的教育或教育神经科学的诞生。近期,一种实践取向的基于脑的教育被形容为教室里的神经科学,即采用神经科学的技术与方法来研究并解决某些真正来自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其研究现状集中体现在语言学习、阅读学习、数学学习与睡眠对记忆和学习的作用等四个方面。但是由于神经科学家与教育工作者在教学问题上的兴趣点存在差异,因此未来需要增进神经科学家、教育学家和一线教师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寻求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