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叛"是蕴含在当代作家张炜长篇小说《家族》中的深层主题。在阐述交叉于历史与现实史诗中的忠诚与背叛这一矛盾的产生、发展的基础上,诠释了"背叛"是为了神圣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这一本质的内涵。在这一主题带来的震撼中又有着史诗般的毁灭与悲凉,凸显了主人公的人格力量、审美内涵以及对人生对人性深层的理解与感悟。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在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时承担了大量"教育"之外的社会职能,以至于影响了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而这直接导致人们在教育信仰上的偏差、在大学理想上的缺乏和在大学文化上的盲目。这些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满族曾经历了一个典型的宗法性传统宗教信仰阶段。该信仰的基本对象是"天"和"祖"。天,即天帝、天道、天神;祖,即祖宗、祖德、祖灵。由于对两者崇拜的主要活动是祭祀,且同时进行,故合称为"天祖祭祀"信仰。围绕着"堂子"进行的各种仪式活动构成了这一基本信仰的文化内容。满族宗法性传统宗教是民族与宗教互动发生的结果。今天,"天祖祭祀"信仰在满族民间还有遗留,表现为"祖德宗功"的民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当下的教育将教育的工具价值观和技术理性当作信仰,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毫无疑义地践行着这些已经成为习惯的信仰。教育由"育人"变为"制器"的工具。教育信仰是对教育应然理想和价值的信服和尊崇,建构教师的教育信仰在本质上就是回归对教育的本真理解。回归教育本体的教育,关注人精神世界的可能性和超越性,这是本真的教育的意义主旨。  相似文献   

5.
使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非常有益。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这一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理论的延伸,反映出党中央对人的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视和更加务实的态度与作风。不过,人们之所以知道什么是耻,什么是荣,是由于信仰使然,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很难形成稳定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中。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化,导致共产主义作为信仰的功能大大削弱,由此也使中国德育几乎成为无根的德育。这是德育实效性一直不高的重要原因。加强信仰教育是中国德育的迫切任务,但同时应注意防止信仰、道德对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6.
信仰是孔子仁爱伦理思想的基石,夏、商、周三代的信仰逐渐功利化。孔子在反思周人信仰的基础上,秉承上古三代的信仰精神,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的天道信仰,认为只有信仰"天",才能把天赋予人的仁德转化为人道,人们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行出仁爱,从而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谈信仰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哲人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人的终极思考,就是信仰。今天,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人们面临种种诱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谈信仰;在我们党90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谈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更是不能不谈信仰,或者说首先要谈的就是信仰。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有人说,有了信仰,石头在水上也能漂流。这话看似不合常理,但却道出了信仰的神奇力量。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使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非常有益。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这一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理论的延伸,反映出党中央对人的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视和更加务实的态度与作风。不过,人们之所以知道什么是耻,什么是荣,是由于信仰使然,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很难形成稳定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中。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化,导致共产主义作为信仰的功能大大削弱,由此也使中国德育几乎成为无根的德育。这是德育实效性一直不高的重要原因。加强信仰教育是中国德育的迫切任务,但同时应注意防止信仰、道德对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9.
裕固族民间故事《神箭手射雁》,貌似戏剧性的爱情故事,实则不然。借用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分析法,不难发现:"惩恶扬善"是这则故事的核心主题,"善-恶"二元对立是其深层结构。这种对立在裕固族民间文学中十分突出,形成了裕固族民间文学"善-恶"对立的基本叙事结构。究其原因,既与裕固族长期信仰佛教相关,也与讲述人"以善为美"的审美理想紧密相连。为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完成善-恶叙事,叙述者又不断借用巧合、对比等多种具体叙事技法。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通过特定的仪式、俗礼、象征,对人的心理、情感、人格、行为等方面产生规范作用,有助于确立稳定的社会道德伦理秩序。由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及"科学"、"理性"的现代精神引起了传统与新兴、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价值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居于地方性村落亚文化与意识形态深层结构的民间信仰遭遇到了现代性话语的巨大冲击,其积极的隐性教育功能也处在消蚀和溶解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当前,做好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工作,必须着重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维度阐明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然性,把握好共产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共产主义信仰与人类历史进程及规律,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这三方面关系。通过深化理论认知和对历史及现实的反思,增强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同感,从而培养和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关注他们的信仰问题,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鉴于此,日前,对某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信仰问题"的抽样问卷式调查,结果表明:情况令人担忧。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但在生活信念和理想信仰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缺失、趋同、立意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13.
"油画民族化"是个多有争议的话题,然而在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的讨论大多着眼于绘画语言的表达形式,却忽略了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产品之价值所在。从中西精神根源的差异入手,探讨了中国画与油画在各自民族文化心理影响下表达体系的不同,这种不同来自于中华民族精神品格中信仰的缺失。通过对艺术功能与表达形式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油画民族化"应将信仰的回归与自我救赎这一艺术社会功能与民族生存空间、历史反思和民族信仰形象相结合,使油画这一外来画种获得深刻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理想是否“真”的问题的探讨既是人们区分理想与空想的内在根据,也是我们进行理想教育的认知前提。理想是否“真”的问题从认识论上考察就是理想有否包含了现实可能性的问题。一旦对理想的现实可能性确信不疑,那就能形成对理想的科学信仰,从而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促使人们为理想的实现而自觉地奋斗。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 ,法的本质并不是像人们过去所理解的是立足于对社会的现实关系的维护 ,而是立足于对人们的社会关系及相应的社会秩序的“应当”的牵导与维系。就是说 ,法的本质不是“现实态”,而是“理想态”。法据此与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信仰与法都是社会控制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信仰是立法的精神基点 ;信仰是遵法的精神底蕴。信仰支撑着法 ,法实现着信仰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待和使用信仰概念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认为,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系统中的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宜放弃这一概念的使用.信仰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方面的概念,更是一般哲学层面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概念,而是一个中性的学术概念.信仰概念可以用来指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的信奉和追求.信仰、信念、理想、理想信念是同一序列的概念,其中信仰是上位概念,应摆正四者的关系,使之各安其位,相互配合,共同反映人类这一复杂的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17.
“王道”信仰是传统政治文化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古代中国对于“王道”之行必定带来理想治世的信仰已经到了近乎迷信的程度,而这种信仰的特点是坚持人治与道治的统一.坚持对人治和道治矛盾的协调。这种信仰是在对一定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又走上了与这种信仰的内容相一致的历史发展轨迹。人们应当继续深入研究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法治建设事业需要坚实的法律信仰基础。从法律认知、法律评价和情感、法律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的实证调查为我们揭示了法律信仰的一些实际情况,这是理论推演难以完成的。法科学生法治意识增强的正面表现昭示了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的希望。同时现行法律实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法律应"信仰"或是"工具"模糊认识是法律信仰树立的重重障碍。针对这一状况,法学教育应从强化法律知识学习、认清法律实践和法律信仰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颛顼"绝地天通"后,超部落的共同信仰出现,并形成了超越部族界限的中原文化。这一文化的重要特点是重神权与巫权。商周鼎革,周人在反思此一巨大成功、论述其政权来源正当性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旧中原文化"的"新中原文化"。其特点是人文理性的觉醒,但它包含在对"道德之天"的信仰中。儒家学说的文化渊源是周人创造的"新中原文化";道家学说则渊源于"旧中原文化"在春秋时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达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系统介绍和阐述上,其中《社会学大纲》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李达的另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现代社会学》不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21世纪中国的发展有着宝贵的启示。李达本人之所以具有百折不挠、临危不惧、为捍卫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就在于他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想。理论信仰和科学理想决定着人们的前进方向和精神状态,而坚定的理论信仰和科学理想是以深厚的理论素养为基础的。至今他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不朽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