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史法学代表人物萨维尼倡导“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致力于拉近法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历史法学所力主的“法是被发现”主要是从法的产生角度也即立法立场来分析的。作为历史法学派的延续之一,概念法学倾向于构建严谨的能够涵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体系。在它的视域中,法官只需从法律体系中发现法律即可完成对案件的判断,从而将司法者囚禁在了概念的城堡里。这种理论上的幻想遭到耶林等社会法学者的批判也在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2.
法律及法律解释的客观性问题是法治理论大厦建立的根基,但是,学界对客观性的挑战使法治命题岌岌可危,学界的有力回应仍然使其领地不断缩小,并且学界的回应仍然是就事论事,没有为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找到一个标准。通过对各种挑战与回应的梳理,从一种后果论的角度来论证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以后果作为衡量法律解释客观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何谓系统论方法?系统论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作为系统,用系统论的一般原则指导具体对象的研究。系统论方法应用非常之广,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工农业生产到国家管理、经济规划、城市交通等,者可以运用系统论方法。它被誉为“解决当代复杂问题的钥匙”。 什么是系统,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下了许多定义。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理学家贝塔郎菲说:“系统的定义可以确定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法律英语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法律用(术)语、法律内涵和法律学术三个层面翻译中的误译现象进行剖析并与正译进行比较,用出发语与目的语体系的法律、化特质和微妙的词义特征来解析误译现象。从法律的功能“在于表现、传播和执行国家意志,而不是一般的思想交流”的角度出发,对法律内涵的误译以《海商法》为例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5.
奥斯丁认为法律制度由主权者的命令构成;凯尔森将法律制度看作是等级森严的规范体系;哈特则主张法律制度是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的有机结合;拉兹从整体上对法律制度的框架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制度法学强调从哲学和社会学两种意义融合的角度来对待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的中国,有必要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界定。但弱势群体所具有的相对性,却与其法律概念所要求的确定性、规范性相冲突。从法律本身所具有的相对确定性、法律逻辑性出发,将人本主义法律观作为界定弱势群体原则性标准的法理基础,将实现人的生存权视为设置弱势群体法定标准的逻辑起点,将全面的一般条款加具体的列举作为弱势群体法律界定的立法技术选择,可以调和此冲突,并对弱势群体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  相似文献   

7.
徐力 《教育》2014,(29):66
几个概念的界定系统论方法 系统论方法,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从整体与其要素和结构之间,以及自然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考察事物的一套方法论体系。运用价值系统论方法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主要创立者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系统论方法强调从全局出发,对系统内外的各种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行考察分析,从而实现最佳地处理问题。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联系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原理,在教育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教育管理技术运用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学理上,将法律论证作为一种理论进行研究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西方法学界对法律论证理论的研究。以英美与欧陆为泾渭,其中欧陆法学对法律论证的研究又以德国最具特色。通过对哈贝马斯、卢曼以及阿列克西等三位当代法哲学大家的法律论证理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立法语言的本质特征是精确性,而现实法律文本中含有大量的不明确语言和条文。此问题可以从修辞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即法律文本中的模糊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消极法律修辞,也正是这种与立法学结合的消极法律修辞,作为一种实现说服、达致"同一"目标的方法和策略,解决了立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题,保证了法律的实践应用性,也从根本上提升了作为立法成果的法律自身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0.
破产法律制度问题是中国二十多年来最有诱惑力的问题之一。但对破产法律制度,学界还存在诸多误解。本文从苏力先生的观点谈起,提出问题。接着界定了法律移植的概念,后从实践、法理角度讨论了破产法律制度的可能性。指出鉴于商业活动的共同性规律,破产法律制度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色,成为一部符合中国特色的破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卢埃林和弗兰克的现实主义法学出发对现实主义法学进行阐释,认为现实主义法学家:在法律方法方面强调法官的能动性;在法律渊源与法律发现理论中,主张只有真正适用到个案中的规则才是法律;在法律解释方面,提倡法官基于解决纠纷需要对法律进行创造性解释。他们批判把司法过程视为纯粹的逻辑推理,主张法官在直觉和经验的基础上预先形成结论,再运用法律证成该结论,开了司法论证理论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在某种意义上,法律原则是作为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调节器出现在司法裁判中的。用原则断案时,有着较为严格的论证要求,这是因为原则相对于规则的刚性,具有柔性的特征,在适用原则时会带有较多的价值判断和自由裁量:较之于“泸州遗赠案”,“里格斯诉帕尔默案”的成功之处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需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整体合力。法学教育来源于实践,也回归于实践。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治人才,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外,需要构筑一个培养法科生实践能力的集法律事实探知、司法文书写作、法治思辨论证等综合技能于一体的学科体系,而建设长期稳定的动态化法学基地无疑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有效地促进高校法学院与司法实践基地的良性互动,最终促成应用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4.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discourse of the legal realists. The pragmatists and the legal realists of the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Anglo‐American jurisprudence. These jurists, lawyers, and legal theorists are considered to be influential legal scholars because of their critiques of transcendental, certain, and deductive proofs in legal argumentation. The essay argues that while the legal realists adde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l logic and legal pragmatism, they nevertheless domesticated their arguments by replacing deductive formalisms with inductive formalisms.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界边沁是第一个对功利主义与法律实证主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辩护,并将这两个纲领精密的结合在一起,他是英格兰历史上第一个对法律进行理论思辩的法学家,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鼻祖。此外,在边沁的整个身份体系中,其法学家地位仅次于其社会改革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德沃金在《法律帝国》中对法律实用主义的批判进路是一个二元式结构,分为描述性批判和规范性批判。很多法律实用主义者对德沃金的批判进行了反驳,但这些反驳多停留在德沃金的描述性批判上,而忽略了其规范性批判的不足。事实上,德沃金恰恰是在规范性批判F上走入了歧途,他没有明确地论证为何法官应当将与过去保持一致性看成是有价值的,在论证的过程中反而需要实用主义来证成。  相似文献   

17.
法律语言的研究是语言哲学研究向其他领域延伸的应然之果,其价值和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为弥补现行模拟法庭教学的不足,可以引入语言学方法,从程序语言、角色语言和论辩语言三方面组织法庭教学模拟。以语言为实践对象的法庭模拟需要庭外之功,即法学基础理论的研习和语言功底的训练。由于汉语世界法律语言的特殊性,研究和教学法律语言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法律方法对于法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法官的恣意审判。法律方法也是法官必须掌握的一种工具,有利于实现司法的公正和判决结果的合理性。在某些疑难案例中,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许霆案,对法律方法的运用进行全方位分析,以期探求在应对疑难案件时的运用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处罚法定原则要求处罚依据应当明确,但法律规范中存在不确定法律概念又是客观现实。行政处罚法定原则适用于不确定法律概念造成一定困难。为实现二者相生与共,立法中应当适度限制不确定法律概念,采用定义概念的方式增加处罚依据的明确性,通过法律解释明确不确定法律概念,扩大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审查范围并减少“判断余地”。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为实现依法治国,迫切需要对法律文化的借鉴与研究.我们不仅要借鉴与研究西方的一些法律文化,还要借鉴与研究我们祖先的遗产——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利与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摈弃传统法律理念,促进中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