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双金 《教师博览》2006,(11):20-21
如何让教师从封闭备课走向合作备课?如何让教师的教学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尝试的同课异构中,我们或许会有所得。一天下午,我走进了五年级办公室,5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正在集体备课。我对她们说:“我也参加你们的集体备课,好吗?”她们都高兴地说:“欢迎校长参加,我们求之不得呢。”我看她们正在讨论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课。如何解读这篇文章?我尝试提出以下问题让大家思考:其一,“我”的脾气为什么会变得暴躁?从哪里看出“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是谁让“我”又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决心“好好儿活”呢?其二,母亲为什么一…  相似文献   

2.
“别看电视了,快来吃饭!”喊了三遍,女儿才极不情愿地走向餐桌。“还要不要吃饭了?”我面有愠色。“妈妈,我把这碗饭吃得干干净净的,你就再让我看一集《奥特曼》,好吗?”女儿丝毫不理会我的不快。“好,好,快吃吧,多吃点!吃完奶奶帮你放。”我能说什么呢?要是不答应她,这顿饭她准能吃上个把钟头。"女儿长大后准能成为谈判专家。"先生不止一次这么说。的确,女儿很会提条件,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体会到,和女儿讲条件实在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寸步不让“五一”长假,我们带孩子去看望外婆。外婆家在外地,我们聚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不…  相似文献   

3.
<正>陶行知说: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生活。本着这一思想,我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组织初中物理教学,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物理化,把物理问题生活化,以体现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和为生活服务的特性。那么,什么是"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五方面考量。  相似文献   

4.
核心素养的提出缘起基于回到原点的反思与追问: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解决好这一根本问题,教学要实现怎样的超越和走向?笔者认为,从内容上,超越知识,走向素养;从方法上,超越经验,走向科学;从视域上,超越课堂,走向生活;从价值上,超越课程,走向生命。  相似文献   

5.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那么我们目前的数学学习离生活有多远呢?通过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这一单元以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通过两个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分析,我也更加认识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好!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笑谈中考,我们经过9个月紧张、充实、愉快的初三学习生活,已经背着智慧背囊,迈向中考考场的路上了。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中考路上我们一定会踏实、愉快地走向成功!你们准备好了吗?中考的钟声离我们越来越近,可我发现孩子们焦虑的情绪也越来越严  相似文献   

7.
六年级开展了“我与周围环境”的调查研究活动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时,畅所欲言,思维活跃,我庆幸收到这么好的效果,但冷不防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在砂山脚下看到了大片竹林,长得郁郁葱葱,那么粗的竹竿节内有没有空气?”对这个问题,我可从来没考虑过,我忙掩饰自己的窘相,把“皮球”踢了回去,问学生:“你们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一时也为难了,面面相觑,有几只手举起又放下。我忙抓住有利时机“:这样吧,我们就把它作为本星期的开放题,大家分头去研究,下星期交流研究成果,好吗?”学生兴趣极高,带着问题走向书本,走向生活,走向社…  相似文献   

8.
郭瑞炜 《家教世界》2010,(12):54-54
学习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特点?你有着什么体会?你笔下的学习生活又是怎样的?我们很想知道。尤芳:学生,"学"字当头,即以学习为主。一直以来,我都是把学业放在第一位。在面临种种与学业相冲突的抉择时,若实在无法调和,那么其它利益只能服从学业利益。郭老师:这是对的啊!学习已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了。你呢?小楠:我也以学业为重,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只是,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会觉得枯燥缺少色彩。于是,我慢慢学  相似文献   

9.
六年级开展了“我与周围环境”的调查研究活动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时,畅所欲言,思维活跃,我庆幸收到这么好的效果,但冷不防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在砂山脚下看到了大片竹林,长得郁郁葱葱,那么粗的竹竿节内有没有空气?”对这个问题,我可从来没考虑过,我忙掩饰自己的窘相,把“皮球”踢了回去,问学生:“你们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一时也为难了,面面相觑,有几只手举起又放下。我忙抓住有利时机:“这样吧,我们就把它作为本星期的开放题,大家分头去研究,下星期交流研究成果,好吗?”学生兴趣极高,带着问题走向书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三月,我们观摩一位实习教师上《我的读书生活》一课。在体验反思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们谈论了各自的阅读体会:“我喜欢读书,因为我觉得读书有无穷的乐趣。”“我用一句名言概括我的阅读体会:‘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虽然很苦很累,但为了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又必  相似文献   

11.
种含羞草     
对比阅读:都是种东西,这篇习作和上篇习作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种植方面,你有什么心得和体会?作文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从中你有什么收益?平时我们家里总是买长成的花草,从来都没有自己种过。这一次,我决定自己种一棵含羞草。我和妈妈先从商店里买了一些含羞草的种子和肥料。回  相似文献   

12.
“再不回来看我,我可要长大喽。”那天听到这句话,我一下子怔住了,差一点点就哭了。这句话是凤凰卫视主播刘海若在北京住院期间,她同事的女儿捎给她的口信。当时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起这个故事,我就想起了我的爸妈。我的爸妈多久没有回来看我了?我从记事时,就很少和爸妈在一起生活。他们要出远门挣钱,顾不上亲自带我,把我交给我姨娘。有时我想不通,为什么我姨娘一家不用出远门挣钱,一样生活得很好?我在我的姨娘家并没有受委屈,姨娘对我好,姨父对我好,姨娘家的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资源。如何使用好《品德与社会》新教材?怎样让我们的品德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由说教走向生活化、教学形式由说教走向活动化、教学时空由说教走向开放化、教学评价由说教走向多样化等方面的做法进行简单的阐述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丹枫:我们又在“读者俱乐部”见面了!相信大部分同学都读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吧,当时你们的感觉怎样?哦,我已经听见有同学说了——好震撼!是啊,好文章的文字都是有震撼力的,《我与地坛》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震撼,是史铁生的人生经历。生活中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生活和灾难相遇,我们该怎样坚强地面对生活?我们该怎样地直面不幸?  相似文献   

15.
现实教学中,教师感叹作文难教,学生感叹作文难写.这似乎成了一个共识.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做?我认为关键在于方法.教师的方法掌握好了,作文教学就有了方向.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一、自信:源于对导入环节的原始认知我在准备《现代家庭的物质生活》这一课中,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有了一定的体会:本课是整个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四课的第一框。导入部分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在改变。我开始在设计导入这一环节时,想到了用有趣的导入这一方法,希望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怎样的导入才算是有趣的呢?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问我的学生,深秋的树叶是什么颜色?有同学回答我,黄色的呀,还能是什么颜色?我建议他到校园里去摘一片树叶仔细看看,那究竟是什么颜色。秋季是自然界由绚烂归于平淡,由丰硕走向枯瘦的独特时期,就如同人生由中年走向老年一样,该有多少丰富的色彩和体会啊,仅仅用“黄色”这个词就能包容吗?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生活的感觉也越来越粗放了,很多细腻微妙的感受被忽略了或时  相似文献   

18.
抓紧预习这一环,究竟对教好学好语文有什么重要作用,我是通过两次不同尝试才有所体会的。一次是教《多收了三五斗》。叶老这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江南农村贫苦农民的生活。如何使学生体会理解到这一点呢?未讲之前,我布置学生按照预先提出的要求进行预习:1.利用字典和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意义与读音;2.熟读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①本文写了几天的事情?②在这几天里,哪天写得最详,哪天写得最  相似文献   

19.
这个话题说起来似乎不雅,但却能帮助我们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标倡导的物理教学理念。 走过收获的金秋,寒冬就来临了,到浴室里沐浴成了我们经常要做的事情。在每次跨进浴池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文摘     
严格与宽容 上海一位特级教师说对“严”,必须有格,“严”得出格成了“严酷”,那也会走向反面。他还说“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不妨也提倡一点必要的宽容。”这话说得好。我有亲身的体会。 一次,有个学生上课看小说。我恼火了,当众把书撕了,扔到窗外。可是,这“火”引起了什么呢?——课堂情绪低落,师生关系紧张。不久,这个学生上课又看小说,这回我只悄悄地收了他的书,没有说话。下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