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有个穷书生借宿朋友家,时间长了,主人厌烦,想让他早点离去,但又苦于说不出口。一个雨天,主人在纸上写了几个字给他:“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相似文献   

2.
怎么没走呢?     
<正>话说有个人去看朋友,不巧的是下起了大雨,他就在朋友家住了下来。大雨一连下了几天,他也就住了几天,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主人有些不高兴了,想打发他走,可又不好直说,怎么办呢?咦,主意有了。主人趁那人睡觉时,就在墙上写了一句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的本意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  相似文献   

3.
康德智校钟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喜爱散步,走起路来不快不慢,几乎是匀速运动,数十年如一日.一天,康德正欲去拜访一位朋友,抬头一看,家里的大钟停不,他赶紧给钟上了发条.到朋友家时.见门厅里有一只大钟,康德向它瞥了一眼.谈了好久,康德起身向主人告辞.循原路回家.刚进屋里,他  相似文献   

4.
你认识他吗? 在朋友家的一次宴会上,主人提起高中时的母校。一位客人问他读书期间,某位副校长是否也在职。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我初到重庆,暂时下榻于上清寺一位朋友家。晚饭时,主人以一大钵排骨汤飨客,主人谦逊地说.“这汤不够味。我的朋友杨太太做的排骨萝卜汤才是一绝,我们无论如何也仿效不来,你去一尝便知。”杨太太也是我的熟人,过几天她邀我们几个熟人到她家去餐叙。  相似文献   

6.
一天,画家毕加索到朋友家去玩,临走时看见朋友家门口放着一辆自行车。他端详了一会儿,就上前去把车座拔了下来,安在车把上,对送他的朋友说:你们看,这像不像个牛头?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自行车是交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我初到重庆,暂时下榻于上清寺一位朋友家。晚饭时主人以一大钵排骨萝卜汤飨客,主人谦逊地说:“这汤不够味。我的朋友杨太太做的排骨萝卜汤才是一绝,我们无论如何也仿效不来。你去一尝便知。”杨太太也是我的熟人,过几天她邀我们几个熟人到她家去餐叙。  相似文献   

8.
熬汤与作文     
抗战时我初到重庆,暂时下榻于上清寺一位朋友家。晚饭时,主人以一大钵排骨汤飨客,主人谦逊地说“这汤不够味。我的朋友杨太太做的排骨萝卜汤才是一绝,我们无论如何也仿效不来,你去一尝便知。”杨太太也是我的熟人,过几天她邀我们几个熟人到她家去餐叙。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10岁那年,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家门,他便被院里一株蓓蕾初开的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宽大的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一微妙之举,恰恰被父亲和朋友家的人看在眼里。他的父亲教子甚严,但又不好当面开口,便匆匆走进客厅安然落座了。  相似文献   

10.
在春回大地、鸟语花香的日子里,诗人叶绍翁兴味盎然地去约友人赏春。可是到了朋友家,只见柴门紧闭。他轻轻地敲门,敲了多时,仍无人回应,颇感怅然。他想,我专程登门拜访,就是为了和主人畅叙赏景,怎能就此匆匆而去呢。我还是在门口多等会儿,兴许园主人就会回来呢。  相似文献   

11.
一、郑板桥妙诗祝寿郑板桥名燮,是清代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有一天,郑板桥到一位姓陶的朋友家去祝寿,正逢滂沱大雨。他一进屋,主人就捧出文房四宝,请他写些贺词之类。郑板桥也不推辞,挥笔就写下“奈何”两字。人们围上来看,却不解是何意。郑板桥接下去又写下两个“奈何”,众人哗然,主人神色也很尴尬,不知郑板桥搞什么名堂。正在群情疑惑之际,  相似文献   

12.
菊花茶     
早前,我在《扬子晚报》上读到一篇文章——《那杯菊花荼》,被文中一位日本友人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文章说的是一位日本友人到作者家中喝茶聊天。令作者感到吃惊的是那位日本友人在喝完茶后把杯里剩下的菊花也一起喝掉了。作者原以为他特爱吃菊花,其实不然。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尊重主人,不想给朋友家留下垃圾给主人添加麻烦,二来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3.
承担的力量     
一天,孩子和父亲在朋友家做客,主人等客人就座后为他们沏好茶,把暖水瓶放在桌上,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就离开客厅到里屋去了。当父子二人正欣赏着窗外美丽的景色时,突然听到一声炸响,两人回头一看,原来是暖水瓶倒在地上摔碎了。  相似文献   

14.
<正>我到一个朋友家。他养了一只金毛犬。忽然,主人满脸狡诈地和朋友们嘀咕了一会儿,朋友们的脸上现出了奇异的神情。据说成年金毛有三岁孩子的智商,它正运用这点可怜的思维能力,在猜测主人有何指示。接着,不合逻辑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无比和善的主人,翻脸如翻书,疾言厉色呵斥它,可能害怕它听不懂,还辅以凶狠的手势:高高抬起右手,似乎就要拍在它的头  相似文献   

15.
假话     
一天,胡图应邀到朋友家去赴(fù)宴(yàn)。这时正是初冬季节,他没有过冬的衣裳。不去吧,这顿美餐难得;去吧,又怕人家笑话他穿得单薄。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我初到重庆,暂时下榻于上清寺一位朋友家。晚饭时,主人以一大钵排骨萝卜汤飨客,主人谦逊的说:“这汤不够味。我的朋友杨太太做的排骨萝卜汤才是一绝。我们无论如何也仿效不来,你去一尝便知。”杨太太也是我的熟人,过几天她邀我们几个熟人到她家去餐叙。席上果然有一大钵排骨萝卜汤。揭开瓦钵盖,热气冒三尺。每人舀了一小碗。喔,  相似文献   

17.
以礼相待     
一天,某秀才有事到朋友家去。一进门,他就双拳一抱,彬彬有礼地念了一首字谜诗:寺庙门前一头牛,二人抬个哑木头。未曾进门先开口,闺房女子紧盖头。  相似文献   

18.
在法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中国妇女带着孩子去法国旅游,一天,她带着孩子到法国朋友家做客,热情的法国女主人作了礼节性的欢迎之后,便问中国客人喝点什么,中国客人按照本国的传统习惯回答说:“随便。”接下来,主人又问孩子喝点什么,未等孩子自己回答,孩子的妈妈就抢先说:“别管他,我喝什么,他喝什么。”法国女主人很不理解地说了一句:“让孩子自己选择。”然而,孩子的妈妈仍固执地表示没有给孩子选择的必要,最终孩子还是没有得到选择的权利。有人说,中国的家长太累,责任心太强。的确不假,许多时候,家长成了孩子…  相似文献   

19.
排骨萝卜汤     
<正>抗战时我初到重庆,暂时下榻于上清寺一位朋友家,晚饭时主人以一大钵排骨萝卜汤飨客,主人谦逊地说:"这汤不够味。我的朋友杨太太做的排骨萝卜汤才是一绝,我们无论如何也仿效不来。你去一尝便知。"杨太太也是我的熟人,过几天她邀我们几个熟人到她家去餐叙。席上果然有一大钵排骨萝卜汤。揭开瓦钵盖,热气冒三尺。每人舀了一小碗。喔,真好吃。排骨酥烂而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为保证漕粮船只按时抵达目的地,朝廷分别委派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对漕船进行催趱。明初,中央官员的委派并无定制,自万历六年开始以御史为专职催趱漕船的中央官员;清承明制,直至清末。催趱漕船的地方官员,明清两代略有不同。明清两代以漕运为国家命脉,视漕粮为"天庾正供",朝廷设官派员,专司催趱之责,及由此而起。然而在催趱漕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