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六个一"活动是实现"知行合一"教育模式的有效载体,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路径,是引导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实在举措,是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客观需要。要注意"两个结合"、"两个加强",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这项活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坚持德育工作系统化、经常化是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通过健全德育机制、凝聚德育合力、创新德育方法、优化德育载体、巩固德育成果、造就"四实"人才等举措,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优与劣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但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较为缺失,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是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可以建构以理论教学、社会调查、案例分析、模拟活动和论文构成有机联系的"五个一"方法,实施"五个一"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需要转变观念,强化组织,建立促进学生自觉主动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环境科学实验教学对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具有极大的作用,针对环境科学类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四个层次、五个模块"为内容的"全过程、多途径、多层次、模块化"实验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战线上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理论创新,划清四个界限、澄清理论误区、提高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鉴别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把握好"四个坚持、四个反对"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划清四个界限的理论前提,是我们澄清思想理论误区,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坚定中国特色共同理想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大理论任务。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当前大学生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坚持"四个分清"是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通过努力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三进"工作和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等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7.
高职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教育融入"思品课"的过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头脑的过程。从"思品课"教学内容的四个主要板块,即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意识等分别进行论述:坚定理想信念是行动指南,培养爱国情感是力量源泉,提高道德品质是衡量标准,树立法律意识是约束保障。  相似文献   

8.
张勤恳 《文教资料》2011,(16):203-204,149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坚持"三个原则",做到"三个转变",实现"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9.
高校开展"六个‘为什么’"教学是保证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要举措。"六个‘为什么’"涉及的重大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交接点很多,在教学中需要统筹分配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课程考核。  相似文献   

10.
解析华中师范大学团校"三个三培养模式"的创新案例,可以凝练出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分类引导的具体操作路径:以大学生的需求为核心,坚持"三个结合"原则,探索"差异化引导"的实现形式,尝试"流程再造"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是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有利于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要不断提高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途径。探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特别以“儿童文学”课程为例深入论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当前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难。根据“儿童文学”课程内容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期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党团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要求,目前宗教升温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因此有必要帮助大学生澄清模糊认识。正确认识宗教的影响,提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为推进当前的思想文化建设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必须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爱国荣辱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出发,全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作为党执政理念中永恒的主旋律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为人民服务”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内化于心并不断发扬的信仰。高校应把提倡大学生践行“为人民服务”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践行“为人民服务”需要大学生培育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行合一,成为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要以"高举旗帜、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德育基地建设"为突破点,以"改革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为重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为途径,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在改革实践中要坚持"两个课堂三个融合":第一课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第二课堂为课外德育教育爱国教育等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融合。通过实践该教学改革模式,培养出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职业实践技能强的大学生,受到社会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国高校肩负的神圣而艰巨的政治使命,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和伦理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我国高校正在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以体验式教育为研究方法,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目标,对大学生道德体验式教育的内涵特征、主要内容以及模式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一切工作、也是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把科学发展的认识真正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必须做到目标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评价科学。如此,才能培养出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