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实施新课程,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由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改为多元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学科学课要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并围绕三维目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在当前的科学课和<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导下的自然课教学中,教师对"科学探究"、"科学知识"的教学研究较多,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目标的预设与达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科学(自然)课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科学课旨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它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科学课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情感、  相似文献   

3.
问:“教学建议”中提出“把科学课程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并“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引领他们“亲历探究活动”;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和“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究竟如何体现这些精神,又怎样才能做到灵活驾驭课堂呢?答:小学科学课程将总目标依次分解为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类分目标,这是根据小学生科学课的学习特点(从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科学探究活动)和知识、情态的生成性(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自然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同时获得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总体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社会和个人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自然课相比拓展了许多,这些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活动来完成。因此,我们的科学课教学中要全面体现科学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提出了“用教材教”的思想,这样做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只要转变观念,用“老教材”也能实现课改新思想。下面我以《花的构造》为例谈谈我的教学实践。本课教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方面:能用简单工具对花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2.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愿意合作与交流。3.科学知识方面:知道完全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构成。教学过程设计如下:第一个环节是欣赏体验,感受花的魅力,激发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6.
"生命世界"是《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内容之一,生命世界包括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四部分。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科学课的学科优势,合理利用科学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整合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促使他们去认识生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教学都遵循"文道结合"的原则,小学科学课也不例外.科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科学课三维目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要在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而且在科学教材中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课本规定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课是以实验和活动为基础、实践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的学科,三维目标是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的首要组成部分,其对应的是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宜采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体现“用教材教”的意识 ,这样 ,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小学科学课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师应因生而异 ,因地制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迎接自然课程向科学课程的过渡 ,经过近几年对自然学科的探索 ,深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是科学课程标准对自然教学的要求 ,也是素质教育对自然教学的要求 ,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当前自然教学的最优化。一、地域差异 ,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环境差异较大 ,在…  相似文献   

11.
张蓬秋 《成才之路》2010,(22):47-47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课定格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下就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素养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课教材以国家《基础教育课改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构建主义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要求,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主动发展,全面体现科学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整体构建3~6年级的科学课教学目标,即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融为一体,强化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但是,小学科学课是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课之外的科目,它和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课外活动等又形成了“边缘性”学科,它们的开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本身包括探究过程和结果,把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同样包括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相结合,它涉及事实概念规律、态度、价值观。《科学课程标准》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在目标上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以及如何以主体活动方式与科学知识内容相结合的事例,大大降低教师理解和落实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目标的难度。那么如何在农村落实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呢?经过多年任教实践,我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4.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通过科学课教学,不仅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使他们的科学精神、学科学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使他们从小立志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富于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这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被明确提了出来。这既是对过去教学经验的总结,更是教学理念的提升。我们自然或科学课的教师,要尽快地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培养。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总体目标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总体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社会和个人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在科学课中落实三大目标.就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做到了全而育人。实现科学课的总体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路培琦老师曾说过:“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给老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要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你就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来念。”因此,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教学过程也不是忠实地执行教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地理实验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功能在于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要求地理实验设计要体现地理知识与技能目标,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注重实验内容的编排和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评价目的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价手段,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目标,真正反馈学生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科学知识方面的科学素养,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掌握科学知识,了解探究方法,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