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瑜 《中学生阅读》2007,(7):114-115
所谓模糊性思维,就是以反映模糊现象为对象的思维形式。它是在对知识体系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有目的、有侧重点、有可靠理论依据的思维活动,是对与知识目的无关的思维过程的淡化、回避,甚至舍弃。模糊性思维既有逻辑思维的一般特点,即利用概念进行分析;同时又有形象思维的一般特点,以辐射形式对形象的信息进行接收或反馈。它具有灵活性和能动性的特点,是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捷径。  相似文献   

2.
所谓模糊性思维,就是以反映模糊现象为对象的思维形式。它是在对知识体系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有目的、有侧重点、有可靠理论依据的思维活动,是对与知识目的无关的思维过程的淡化、回避,甚至舍弃。模糊性思维既有逻辑思维的一般特点,即利用概念进行分析;同时又有形象思维的一般特点,以辐射形式对形象的信息进行接收或反馈。它具有灵活性和能动性的特点,是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捷径。  相似文献   

3.
文学创作有各种各样的规律,本文论述思维规律。灵感思维是文学创作的发生思维,其特征是:突发性、跃迁性、模糊性、独创性。灵感的出现和形成,以生活为土壤、以知识为桥梁、以激情为火种、以想象为翅膀,“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经专注、苦求、而顿悟的。形象思维是文学创作的主要思维形式,其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想象性、系统性。抽象思维是文学创作的辅助思维。三种思维的思维对象、过程、目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抽象思维是线性的,形象思维是二维的,灵感思维是三维的;抽象思维的载体是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形象思维的载体是具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略论模糊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思维除了要反映精确对象之外,还要反映那些界限不分明的模糊现象。模糊性思维是一种不易被人们觉察的潜在的思维形式,是对那些没有“绝对分明”界限的事物所作的整体抽象。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发散性、灵活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有着综合识别作用、推导作用、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烨 《教师》2011,(36):68-68
人类的思维活动要求精确性,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模糊性;人类的自然语言应该具有精确度,但同时也必须具有一定的模糊度。人类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具有高度复杂性,因此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度而导致简单化,而应该给模糊性思维以一席之地。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模糊美学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给我们语文教学工作带来新的启示:语文教学在运用精确性思维的同时,还要运用模糊性思维,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形成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6.
会聚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组织、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则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的答案的展开性思维方式。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是辩证统一的。物理教学应该培养有思维头脑的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既要培养学生形成会聚思维,又要交给学生开启发散性思维的钥匙,并诱导其再辐合,再发散,达到螺旋式上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直觉思维是依靠心志直接觉悟的思维活动,整体性、直接性、非逻辑性、突发性、模糊性是其基本特征。直觉思维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好直觉思维要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创设特定的情境氛围、组织教育对象到社会生活中自我体悟生活的本质、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模块完成非逻辑加工、开发受教育者切身感受中的隐形知识、情感价值及利用教育者的人格魅力等。  相似文献   

8.
正模糊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人类思维的重要载体的语言也具有模糊性的特点。美国哲学家皮尔斯这样定义模糊性,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思考,仍不能确定这些状态是应归属于还是排除出某个命题,这种命题就是模糊性命题。正因为客观世界本身的模糊性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人类对事物类属划分或者对其范畴的了解是模糊的,因而模糊性就成为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作为语言的本质性特征,模糊性在各种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方式是指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在把握战争规律、运筹战争艺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或框架.它主要表现为客观性、整体性、矛盾性、超前性、权变性等五个方面,它们代表着我国先秦辩证思维发展的正确方向,对建构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具有启迪价值.当然,<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方式同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一样,整体上具有直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属于前科学的、朴素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构建有效的思维活动场对推进素质教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学习的思维场由若干变动因素(主要是人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刺激)相互作用构成的,即:思维动力系统、思维条件系统、思维规则系统、思维反应系统。而思维场情境的创设策略即: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思维活动量;构建知识网、形成知识面与知识空间;加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重视教学传授与反馈等。  相似文献   

11.
学界普遍关注的现代汉语“X的”结构语义构建概念转喻认知识解属于指类思维。该思维主要依赖缺省推理和模糊推理,因此,“X的”结构的语义构建是一个基于指类思维对其蕴含的中心语“Y”相关事物的类别进行的模糊认知识解过程,结果构建的该结构4种主要语义类型及众多次语义类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性。其4种主要语义类型形成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虚化的语义连续统:更具体类→具体类→抽象类→虚化类。指类思维是该结构语义模糊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等思维加工活动来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的一种思维方式。物理创造性思维是物理思维活动中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在已有物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为思维而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人能够自由地思维和自主地思想是"何以为人"的基本凭据。思维基于知识,产生于问题,并因为问题而得到持续不断的、深入的发展;思维的最终目的不囿于知识,而在于使问题得以解决,并不断创新和发现。思维既构成着教育,也依赖着教育。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思维教学是另一种高效而有价值的智育形式。  相似文献   

14.
巩春华 《中学生物学》2006,22(10):24-25
1思维空间的界定与意义 思维空间是指思考的过程与思考的深广。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就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自由度,以便使学生能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将学习的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它既有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合理编码知识,从而有效贮存和保持知识的效能,更主要的是有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个显著特性,对模糊语言进行深入科学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模糊语言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从人类思维的模糊性特点来进一步研究语用模糊问题,认为语用模糊主要是由模糊思维造成的。全文主要从模糊分析,模糊综合,模糊体验和模糊联想等模糊思维的四个方面来探讨了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和理解,并分析了相应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它又是学术界颇有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思维与语言的联系密切这一观点,从中西思维模式在模糊性与精确性、整体性与构造分析性、具象性和抽象性、归纳性和演绎性等方面的不同,解读中英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陈咸存 《中学教研》2002,(10):21-23
0 引言发散思维是对数学问题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因而发散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寻求变异,它对推广原问题、引申旧知识、发现新方法等具有积极的开拓作用,可见创造能力更多地寓于发散思维之中。而教材的表述侧重于集  相似文献   

18.
正一、再现思维与创造思维。再现思维也就是一般性思维,它是人们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按现成的方法或程序去解决问题的思维,主要是指对自己或他人以往的思维活动的重复与模仿。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找出新答案、发现新关系或创造新方法的思维,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其最突出的标志是新颖、独特。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的智慧的最集中体现就是人的思维,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我们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强化知识教育是基础;铸塑创造性人格是动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策略是法宝;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条件;营造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是保障。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有一句名言:“在学校中获得知识的真正的目的是,当它需要的时候,寻求怎样获得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他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指出,“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很多人对思维的认识却存在着误区,即一味推崇求异思维,耻谈求同思维。笔者认为求异思维固然重要,但是求同思维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