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以为唠叨是在养育宝宝过程中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会崂叨的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中却明确指出:在以子女教育为目的的行为中,唠叨是除暴力、体罚以外的另一项让孩子感觉痛苦的数裔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多父母都遇到相似的困扰,那就是:"自己说得越多,孩子听得越少。"孩子越有自己的想法,当然就越不喜欢父母的唠叨。那么,面对孩子逐渐到来的青春叛逆期,我们父母除了不唠叨,又该怎么做呢?2017年12月27日,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携手父母必读杂志社,邀请北京儿童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张娟围绕"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的主题给大家上了生动一课。讲座中,张娟老师谈道,父母要想让孩子读懂、理解自己的爱,需要做到以下3点:一是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二是设立明确的界限,三是  相似文献   

3.
有些父母必须记住:唠叨不是教育孩子,多半是父母亲为自己的辛苦找平衡。孩子稍大一些,就会看不起经常唠叨的母亲,这是做母亲的失败。经常挨揍的孩子,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因为怕挨揍而成为驯服的羔羊,变成没有个性只有奴性的奴才;另一种是激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变成了桀骜不驯,破坏性很强的人。漫画教育格言·洛克系列@李波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理想追求、道德品质和学识水平都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发展中,每个年龄段的需求和问题都是不一样的。作为家长,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引导、带动孩子不断进步。我是个爱“唠叨”的妈妈,这些唠叨在孩子小的时候还能起到一点作用,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开始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我的这些唠叨,往往会变成孩子手中的“把柄”,而使我这个做妈妈的常被“将军”。那是北京申奥成功后,青岛办起了迎奥运的英语学习班…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希望之星儿童心理研究中心在4次心理学讲座和咨询中,从千余名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结论:98%的母亲被孩子指责为唠叨。怎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爱唠叨呢? 父母是孩子生命的缔造者,从孩子出生到进入小学、中学,乃至长大成人,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都是孩子。父母常常以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对孩子的衣食住行与学习生活进行关照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感受唠叨     
我们班进行了这样一次讨论,内容是“你是否喜欢父母的唠叨”。我毅然地站到了赞同的一方,因为我已细细感受了唠叨。父母的唠叨是一种和蔼友善的提醒,提醒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自己认识清楚不足。父母的唠叨是一把量尺,我们可以用它来量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又像一位设计师,细心修改设计上所犯下的错,努力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作品。父母的唠叨是亲切的慰问,当学习劳累时,他们的唠叨虽然有些令人烦躁,但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关心和温暖。父母的唠叨是学习的一股动力。为什么呢?因为父母的唠叨同时也是一种较温和的批评,谁都愿意心甘情愿地接…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一家长来信说:总希望孩子学习好,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可10岁的女儿却是不催不做,做了也不好好做,磨蹭,拖拉,更不肯多学一点儿。不知怎么办好?答:自觉学习的确是学习好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可以提醒孩子,但不要过分督促孩子,老是督促,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失去学习主动性;也不要唠叨、数落,凡事都干涉、唠叨、数落,会使气氛紧张,孩子逆反。总之,我们对孩子的督促,要着眼于孩子主动性的发展,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以下建议供你参考。1.注重习惯的养成。光跟孩子讲道理是不够的,乏味的说教会破坏学习的气氛,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靠一次次地重复以…  相似文献   

8.
请别太唠叨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就是妈妈对孩子不断地叮嘱、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尽管妈妈苦口婆心,效果却很不理想。有一项社会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对母亲不满意的第一项事情就是:妈妈太唠叨。父母怎样避免在教育孩子时太唠叨呢?  相似文献   

9.
10岁独生子房间的地板上堆满了连环画,我差一点摔倒。我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了。当然,不再是威胁和最后通牒,那些都只能起暂时的作用,不用过等长时间,连环画又完满地皆是的。思考再三,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应该使一切都规范起来。于是,我买了一些彩色的文件夹和塑料箱子,和儿子一起把一切零乱的东西摆放整齐。从此,我不再对他唠叨,他的房间也不再杂乱无章。事实上,忙碌的父母们经常在孩子面前扮演教练官的角色,而这样不仅毫无效果,反而会使孩子与父母产生对立的情绪,双方都很不愉快。那么。当我们想要孩子做某件事时应该…  相似文献   

10.
1郾坚持表扬为主家长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和微小成绩都要及时、热情地表扬,使孩子产生一种愉悦感,多次反复的表扬会促使孩子巩固优点,产生自豪感,从而会做得更好。经常性的表扬,会使孩子亲近你,使家庭充满了幸福与欢乐。2郾减少唠叨在生活中,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大事、小事整天唠叨,唠叨过多孩子非但不听,反而会产生厌恶心理,脾气会变得暴躁,容易引起家庭不和。3郾保护自尊家长一定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万万不可当着别人的面揭孩子的短。家长讲话切忌信口开河,不可讽刺、挖苦、张口就骂,更不可动手就打,这种言行会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尊…  相似文献   

11.
大人总是羡慕我们无忧无虑的.唉!其实当个小孩儿也不容易. 我们在大人心中永远是小孩儿,永远长不大.大人们可以做自己乐意做的事,做错了孩子也不能说什么.如果勇敢的孩子说了出来,大人就会说你没教养,说话没大没小.小孩就不一样了,处处受父母管教,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错了,父母又是批评又是教育,唠叨个没完,我们的耳朵都听出老茧了.  相似文献   

12.
家务不仅仅是大人的事,可以让孩子一边游戏一边学做一些家务。作为父母来说,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如何让孩子帮助干家务,下面几条或许有用,不妨一试。精心计划明确责任把孩子当成大人,会使他们感到高兴。而将家务变成一种有责任的游戏,就能够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大人。不  相似文献   

13.
桌上的台历,翻到第四页:April。2011年的四分之一,一道柔和的分割,不急,不缓。想一门心思学习,外界干扰却一如往常:《一代宗师》华丽上演、丁俊晖再战斯诺克世锦赛、《乐高哈利波特》游戏惊艳日本……体娱的剧目每天都有,从早到晚都不知该消遣哪个。假如,你是一名令父母信任的孩子,你的这点小差会换来他们的默许;而如果,你在学校并不那么成功,那你身后会传来幽怨的唠叨:孩子啊,希望以后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这是一句送给陌生人的祝福,却是你永远嚼不完的鸭梨。有时你甚至想举双手支持父母皆祸害小组和那本书的论调。但你是否注意,我们那满面怒色不许做这做那的父母,其实也早成了两棵弯曲的鸭梨树?  相似文献   

14.
刘小红 《成才之路》2014,(14):57-57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现代家庭,一般为人父母都能自觉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希望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学习、生活以尽可能的帮助和指导。欣赏教育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但仍然有很多父母对这个教育方法不甚了解。尤其是唠叨的家长,更是很难做到欣赏自己的孩子。你如果欣赏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让你越来越愿意欣赏。下面结合多年的幼教生涯及养育孩子的经验,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不少父母认为他们有责任去参与孩子的各类社交活动,仿佛不这样做就显得自己失职。比如,孩子和别人交往吃了亏,家长比孩子还紧张,轻则整天唠叨,重则找上门去理论;有时在街上看见一个小  相似文献   

16.
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学习的责任感。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学习,总是督促唠叨,认为只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就会有成绩。孩子则认为读书只是为了父母,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一位成功的学生家长,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他没有为孩子请陪读,也没有请家教,而是尽量减少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学习,去承担责任。张红的孩子上二年级时,老师每天都让学生回家做一篇口算交上去,而且题要自己出。张红的孩子回来说:“别的同学都是父母给出题,我们怎么办?”张红说:“我们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做。”有一天…  相似文献   

17.
每年幼儿园新生入园时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哭闹、不让父母离开的情景,这种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及生理上的异常反应是新生入园焦虑的重要表现,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一、了解孩子入园后焦虑心理的具体表现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焦虑心理的具体表现有:①哭泣不止。有些刚入园的孩子,从父母离开后一天到晚哭泣不止,不吃饭、不睡觉。老师怎么劝说都不听,直到父母来接。②反复唠叨。有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离开后总是反反复复唠叨一句话:"爸爸妈妈来接我""我要回家""给妈妈打电话"等,他们听不进去老师的任何劝说、解释,总是  相似文献   

18.
【活动背景】日常心理咨询中,六年级学生多次提到亲子关系紧张,孩子感觉父母不理解,尤其父母太唠叨让人受不了。钟志农教授曾说:小学高段,孩子们进入青春期,要求摆脱父母的控制、渴望自主独立的意识明显增强。而父母发觉孩子与自己渐去渐远,内心不免倍感焦虑,于是他们(特别是母亲)往往采用说教、唠叨的办法来加强对孩子的掌控,结果引起孩子的厌烦和反感。因此,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突出地表现为“唠叨-反唠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东林 《家长》2008,(6):14-15
某家长说:孩子上中学后,变得不听话了,老说我爱唠叨。"唠叨"几乎是所有父母共同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在孩子眼中是怎样的呢?有一个调查显示:在中学生最反感的事情中,排名第二位的就是"老师和父母的唠叨"。有迹象表明,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和老  相似文献   

20.
一、活动主题 与父母沟通 二、活动目标 学会与人交往,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功.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智不成熟,所以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庭的亲情;而大多数父母出于"望子成龙"心理对孩子的训斥与唠叨,常使一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两代人的隔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