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作了调整,并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本文旨在研究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制度中存在的必要性、具体运用及适度性。  相似文献   

2.
2000年底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从而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了重大突破.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对滥用谨慎原则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予以限制.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披露更加充分,但是.资产减值会计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有些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进行利润操纵,资产减值确认标准混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政策可选择性较强,滥用会计估计多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因此,针对我国现有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不足.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真正解决企业高估资产操纵利润等会计失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制度》充分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规定企业可以对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谨慎性原则是在资本得到维持或成本得到弥补才确认收益,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是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具体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确认的标准有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等三种标准;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方法有未来现金流量的不贴现现值、在用价值、现行市价、公允价值、销售净价、可实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等方面,企业应针对不同的资产选用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资产减值会计对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税收等都有影响,企业应分析研究资产减值对企业理财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制度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得低估负债或者成本费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在物价上涨时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以及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等。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对企业货币以外的所有资产均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意义深远。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新规定祢补了我国会计制度的不足,使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资产的定义,并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也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新制度一经颁布,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在会计实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会计核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昝波 《华章》2009,(2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共同作为固定资产的减值存在,成为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财政部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谨慎性原则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不高计资产、不低估费用,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本文拟从其两者的性质、核算范围、核算时间、计提方法、计提基数、纳税影响和帐务处理等七个方面阐述其间虽有不同,但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以求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现实价值,按照谨慎性原则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8.
《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减值准备的计提、长期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单独作为一章,对其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可见资产减值是《企业会计制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要求企业在期末对各项资产都应当进行全面检查,看其是否符合资产定义,对于不符合资产定义的各项资产,或计提减值准备,或全部转入当期损益,以使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资产价值符合资产的定义。《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对八项资产减值作出了规定。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本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制度规定和重要意义以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做了论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数据的有何影响做了探讨,并利用上市公司的一些案例分析了某些企业如何例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一会计政策来操纵会计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以达到自身目的,对如何避免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来提供虚假的会计数据误导投资者谈了自记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有计提范围、可以转回的资产范围、计提基础以及资产组合计提四个方面的变化,形成了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更具操作性。本文从新《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准则会计规范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准则的异同谈起,剖析了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存在的弊端,分析了新准则对企业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梁君 《职业技术》2006,(22):120-120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规定无疑对企业避免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  相似文献   

13.
资产减值准备和利润操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计提资产减值分析,探讨如何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防止企业人为“操纵”利润,有效发挥这一会计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稳健性”原则。本文围绕目前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现状及建议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1 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1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五条规定,具体应计提的减值准备有存货跌价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生物资产跌价或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交易性证券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建造合同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出租人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未探明矿区权益减值准备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原《企业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对比。提出了原《制度》的缺陷是企业任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根源。突出反映了《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2002年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制度以“非应计贷款”取代了传统的“一逾两呆”的概念,要求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8.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但成果显著。1998年之前执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资产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进行了简单规定,但没有强制性的要求。1998年初,财政部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一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相似文献   

19.
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旨在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政策往往不能落到实处。企业经营者利益、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性、会计监管力度、会计人员素质是影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四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1日实施新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大大简化;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存在一些差别,表现在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的核算,借款费用的核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