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字时代,因大数据等科技工具带有区别对待的弱点、其幕后操控者具有隐蔽性、数字行业追求效率及经济等原因,数字弱势群体的宪法性权利亟待得到强有力的保护.应基于赋权理论确立数字宪政的保障理念;参考国外经验,联合立法、政府、社会三层次的力量,针对性采取措施;通过完善立法解释、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以及建立行业规范等方式构建保障体系;改善仅凭市场调控数字行业的现状,回应法学的时代命题,保护数字人权.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普遍存在利用率低且分布不均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数字资源本身、数字资源用户、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管理以及高校对数字资源的投资建设等因素造成的.要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首先,要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加强数字资源的整合、优化,实现统一检索;其次,要加强读者的培训,加大数字资源宣传力度,提高馆员素质等.  相似文献   

3.
数字公民教育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的关注。国际数字公民教育政策文本的比较分析对于公民教育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体系架构、总体目标、发布机构与起草人员、内容比较四个维度,分析国际上七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数字公民教育政策文本,结果发现,当前国际数字公民教育政策文本呈现出教育主体多元、教育内容动态更新、教育目标鲜明、政策制定多方协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Verguts的实验范式,以阿拉伯数字(1,2,8,9)和汉字数字(壹、贰、捌、玖)为刺激材料,实验任务为判断数字是否相同,考察个位数字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是否发生分离。结果发现:当刺激材料为阿拉伯数字(1,2,8,9)和汉字数字(壹、贰、捌、玖)时,不同数字组(e.g.1—贰,2—捌)出现距离效应,相同数字组(e.g.1—壹,2—贰)出现大小效应。表明数字大小效应和距离效应不都全是来源于心理数字线。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加剧了不同地区、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群间在社会发展层面的种种差距,产生"数字鸿沟";但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也带来弥合鸿沟的机遇。"数字减贫"的政策和规划,一般通过教育来实现,多着眼于应用"数字化"促进知识共享、降低教育成本等方面。但"数字减贫"的有效推进,需要立足于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立体视角,建立完善的机制加以促进。这些政策、规划和相关研究正日益由纯粹的经济学、信息学分析转向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和教育学的跨学科分析。  相似文献   

6.
试点和推广数字人民币是建设“数字福建”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此分析了数字人民币在建设福建省数字经济、数字金融和数字政务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对福建省福清市试点涉及的相关个人用户、商户和运营机构进行采访调研、数据收集,指出数字人民币试点和推广过程中参与主体(个人消费者、个体户、企业和政府)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从用户培养上推动数字人民币消费理念构建、从应用场景上完善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建设、从数币政务参与上大力拓展数字人民币公共服务运用等建议,希望通过从推广和完善数字人民币的角度丰富福建省数字经济建设的内涵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如何在新形式下为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并对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规模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党和国家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与超前布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各地区开展的数字经济“大比拼”。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任务,未来我国仍需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数实融合、消弭数字鸿沟、探索包容审慎监管体制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消费主义向数字领域拓展的产物和形态,数字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支配下消费领域数字化和数字领域消费化双向进程发生异化的结果。数字消费主义借助数字资本和数字技术的交相强化,在消费主体“产消化”中实现了“主动性”的劳动剥削、在消费需求“订制化”中削弱了消费主体的自主性、在消费关系“虚拟化”中加剧了人际关系的新异化、在消费体验“致瘾化”中催生了不节制的享乐主义、在消费模式“流量化”中诱发了庸俗化的消费审美,从而对人与社会发展产生了远甚于以往传统消费主义的危害。科学揭示数字消费主义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实质,坚持以制度优势遏制数字资本恶性增殖、逐步实现数字技术的社会主义应用、以及弘扬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科学消费观,是防范和应对数字消费主义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独特的数字文化。拉祜族传统的数字文化反映了拉祜族独特的心理文化和审美习惯等,探析拉祜族数字文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拉祜族的传统文化及其丰富内涵,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数字心理表征在数学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个体数学认知深入发展的基础。文章对当前运用数字线任务考察儿童数字心理表征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从数字估计模型、数字估计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数字估计与数学认知发展的关系、数字估计能力的干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今后儿童数字估计能力的研究方向与思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我国数字经济的崛起、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社会职业分工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标定了97个数字职业。劳动力市场对数字技能的需求随着数字新职业的产生和传统职业的数字化转型迅速增加。通过对数字职业的标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数字经济、数字职业、数字技能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各职业对数字技能的新需求,研判变化趋势。下一步,应以《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指针,将数字技能开发融入职业能力建设体系并付诸实践,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为劳动者数字技能发展提供支撑,开发通用数字技能框架体系,推进职业标准数字化转型,创新开展数字技能提升培训,促进专业教学标准数字化转型,完善职业院校课程和教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智慧校园,组织数字技能职业技能竞赛,让“数字技能”成为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数字认知领域的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人脑拥有空间-数字联结效应,即在人脑两侧顶叶中存在着一条从左到右的心理数字线(MNL)。本文从跨文化角度检验了这些实验结果,认为这些理论的依据并不充分。最后得出结论:MNL(即空间-数字联结)使用了以文化和历史为中介的较高等级的认知加工机制(如虚拟动作、概念映射和外部象征性的媒介),这需要从上到下的加工机制,并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数字成语一、二、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在汉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渊远的历史,形成独特的数字文化.成语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沉积而形成的文化结晶体,被称为语言文化的"活化石".由数字构成的成语兼具二者的特点,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对它加以研究,有助于解开文化史上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汉族与维吾尔族因在风俗习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审美观念、语言文化、民族心理等各方面的差异,从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数字文化观念。通过对汉维吉利、禁忌数字文化的比较,阐述了汉维吉利、禁忌数字的文化内涵,对我们理解维吾尔族的民俗及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字保存本身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其各方面都涉及到经济活动。在经济学视角下来透视数字资源的保存,剖析其成本,分析保存活动中要考虑到的经济问题。对数字保存的经济分析,是为了寻求到适合数字保存的长期的和可持续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MATLAB和DSP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设计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Matlab软件和DSP的CCS仿真环境设计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系统。对FIR数字滤波器的MATLAB设计和DSP实现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实践表明,实验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并能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字公民与核心素养:加拿大数字素养教育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素养既是终身学习和数字生存的基础,也是21世纪技能的核心。在梳理数字素养与核心素养关系的基础上,文章首先综述了数字素养的研究现状,随后介绍了加拿大数字素养教育框架的三个层次和七大能力,分析了加拿大各省、地区的数字素养教育政策,并指出这些政策可归纳为融合、跨课程、整合、分散等四种数字素养教育模式。最后,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解析了加拿大数字素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培养合格的数字公民、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