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回避制度的出发点在于消除当事人疑虑,保持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同时也有利于案件真实的发现。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存在“木桶短板”,制约了该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相关规定缺陷明显,并且缺乏实体性的制裁措施予以保障。更换或者加高这些短板,重构我国刑事诉讼回避制度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7条关于指定管辖的规定中,没有明确指定管辖仅适用于刑事第一审程序,而在司法实践中指定管辖通常都仅发生于刑事第一审程序,因整体回避发生的刑事第二审指定管辖则实属例外。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现有法律框架下,刑事第二审指定管辖虽然有效解决了整体回避制度阙如所带来的实际问题,但同时也暴露出此举于法无据的明显漏洞。文章以王成忠民事枉法裁判案为视角,对刑事第二审指定管辖的争议及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据此从立法和实务两方面提出完善刑事第二审指定管辖制度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规定同刑事案件的处理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司法人员不得参与处理本案的诉讼制度。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此项制度。我国刑事诉讼法也对回避作了专章规定,这对于客观公正处理案件,维护司法机关的威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刑事回避制度尚有若干不够完备成熟之处,它从消极方面制约着回避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集中表现在应当回避的理由、范围过于狭窄,有权申请回避的人员种类尚需扩大,回避的具体程序不够健全,因此建议修改立法时应当对此加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立法存有相当的缺陷,应当缩小回避对象的范围;明确回避的事由;并应对回避的程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回避制度是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确保司法公正,法律特别设立的一种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审理具体刑事、民事、经济案件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审判人员应主动退出本案的审理,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也有权请求更换审判人员。这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庄严而神圣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回避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中外刑事回避制度的渊源、提起回避的方式以及回避适用的对象等几个问题进行比较,对别的国家和地区回避制度有益部分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对回避做了规定 ,形成了诉讼中的回避制度。诉讼中的回避制度是保证司法机关客观公正地办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办案质量、防止司法腐败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对回避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人们认真研究三部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时 ,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有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回避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其理论基础是自然公正原则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回避制度对于实现司法公正、体现司法为民、维护司法权威和提高司法效率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回避制度存在整体回避缺失、回避理由原则化、举证责任不明确、审判人员告知义务欠缺等问题,这就需要从改进整体回避制度、明确回避理由和举证责任、全面告知当事人回避主体的范围、法官在审判前应经受资格考验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对回避做了规定,形成了诉讼中的回避制度。诉讼中的回避制度是保证司法机关客观公正地办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办案质量、防止司法腐败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对回避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人们认真研究三部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法官回避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有着重要价值。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现行立法关于该制度的规定尚存在一定缺陷。试从完善刑事诉讼法官回避制度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的立法建议,以期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官回避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1.
回避制度指审理某一案件的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具有法定情形的,必须回避,退出该案件审理的制度,是正确行驶司法权,保障司法机关公正地进行裁判的一项重要制度.伴随著社会法治建设的发展,民主制度的完善,回避制度在诉讼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从回避制度的概念入手,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对回避制度的正价值和回避制度的负价值及其纠偏进行了阐述.回避制度保障诉讼的程序正义,在此基础上保障了诉讼的实体正义,减少不必要的上诉或申诉,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办案效率.同样回避制度也存在着种种缺陷,需要立法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应该尽快完善回避制度,使回避制度得到最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回避制度对保障刑事诉讼的客观公正进行具有重要价值,已为当今世界各法治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律所确立。通过对美、法、日等国刑事回避制度特色的分析比较,在回避人员的范围、数量及申请回避的主体等方面对完善我国刑事回避制度有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程序法中有司法人员不能处理其亲属案件的回避制度,为了保证司法公正,减少当事人疑虑,最高人民法院专门针对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作出若干规定。但一些规定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遇有哪些亲属需要回避不够明晰,法条表述上易引起歧义等。  相似文献   

14.
回避制度的建立是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有因回避制度存在权利虚设的弊端,为保障诉讼活动的公正客观,无因回避制度的设立则是对这一弊端的有效完善。  相似文献   

15.
回避制度是应司法公正的需求而设置,是自然公正原则于现代法中的引申.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在立法规定及实践适用上对司法公正这一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回避制度从法理基础、回避对象、程序、条件等诸多方面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适用和完善回避制度,文章结合审判实践,通过对民事诉讼中回避的对象和程序的比较研究,探讨健全和完善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实践经验和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回避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以保证民事案件得到公正的审判。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民事诉讼法》中涉及回避制度作出了一定的修改。在审判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回避制度实际操作仍有着诸多缺陷,尽快完善相应的配套规定与研究,不断发挥回避制度的优越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为了维护司法中立,促进司法公正,各届政府纷纷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法官在任职、执行职务等活动过程中,必须避开某些地域、亲属或退出审判活动,从而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法官回避制度。包括职务回避、地域回避和任职回避在内的近代法官回避制度在保障诉讼程序的公正、防止司法出现地缘化和亲缘化倾向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制度的执行缺乏应有的保障,从而导致近代法官回避制度的价值未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律师回避的规定在权限来源、规范效力和内容设置上都存在不妥之处,并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改革进程,提出我国应当重点落实法官回避制度,同时适度强调律师回避的职业操守,达到防治法官腐败、实现司法公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回避制度是在吸收了历史上回避制度千余年来发展的实践经验,并借鉴西方公务员制度中的一些原则和做法而逐渐形成的,基本上符合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实践需要.但在任职回避对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回避制度的价值追求是程序公正.以刑事诉讼法为代表的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对回避的理由和种类、适用人员和相应程序有相关规定,对实际境遇有相应解释.但回避制度很少被付诸实践;自行回避的自我约束机制不存在;对什么是利害关系没有明确解释;回避的范围太窄;没有规定审判委员会的回避情形等.以上现象有违程序公正理念,对司法实践有硬伤性损害.改革现有回避制度,应建立法官公示制度,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建立预先审核程序;学习他国经验,建立无因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